21《古诗词三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6 17:24:49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我是小小旅行家
此次旅行共有五次打卡任务,请你作为小小旅行家,跟着地图的指引,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去完成旅行打卡。
漫步鸟的天堂
寻找童年时光中的月迹
户外写生
欣赏四季之美
山水间行走的诗词
同学们,今天我们打卡的第四站是在山水间行走的诗词,让我们跟着诗人的步伐,走进诗中的山水,置身其境,移步换景,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打卡四
山水间行走的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
活动一:学习《山居秋暝》,感受诗情画意
宋代苏轼曾如此赞叹一位诗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就是王维,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号摩诘居士。《山居秋暝》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画卷呢
山居秋暝
山居
[唐] 王 维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点明季节。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具体时间。
山间秋天傍晚的景色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mínɡ
huàn
/
/
/
/
/
/
/
/
sūn
“子”的末笔横改提。
借助注释、字典等工具,小组合作读诗,大致说说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互相交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刚刚。
诗意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树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诗句描绘了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画面。两句一静一动,画面幽静又不失一份灵动,真可谓动静结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笑语喧哗。
洗衣物的女子。
诗意
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都是动态描写,展现了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劳动场面。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任凭。
诗意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春天的花草。

尽。
指诗人自己。
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假设此刻你就是王维,秋日的傍晚,一场雨过后,推开院门,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扑面而来,丝丝的凉意让人感觉很舒服。沿着山林缓缓而行,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洒落在我的肩头,我的手臂,和我每一个足印上。穿过松林,一条清澈的小溪展现在眼前,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这时,竹林里传来一阵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它消歇,可“我”还是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
品鉴“空”境,领悟“动”“静”
探讨交流:这首诗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唯美
静谧
舒服
安宁
少许文字的排列组合,就能营造出一个如此唯美的世界,这唯美的世界中都有哪些景物?请在诗中圈出来。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些景物当中,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
空山
明月
松树
溪石
静态描写
清泉
竹林
浣女
渔舟
莲叶
静态描写
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请读一读,并思考:为何会“竹喧、莲动”
竹喧
浣女归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莲动
渔船顺流而下
——先见莲动,后现其人。
动态描写
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以动衬静
明明是一派宁静的山林风光,为何还要写洗衣服姑娘的喧闹之声、渔船顺流而下的样子呢 那不是破坏了这份寂静之美吗 如果把这两句删去会不会更好
从这些景物中,我们体会到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人的出现,使原本恬静的画面更添一份灵动抹飞扬的色彩和情调。
想象画面,读出静态美和动态美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要读得轻缓一些,就像“空山”的静态画面慢慢呈现在眼前;从“照”到“流”,由静到动,语调要变得活泼些。
颈联由景人事,朗读时要相对响亮、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场景。
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一幅恬适中透着灵动的画面慢慢浮现在眼前。面对这样的山林生活,王维有怎样的感受、想法呢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芳菲不妨任它消歇,秋天的山中“我”自可久留。多么自由自在,其实开篇就有一个字,点出了这种自在之感,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王维自幼聪颖,九岁时便能写诗作文,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被贬官之后,他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诗中的“空山”体现了诗人追求心境上的一种“空”,那种潇洒自在之感。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中那片惬意的山林,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尝试着把这份美好印入心灵,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活动二:学习《枫桥夜泊》,感悟诗人的情感
枫桥夜泊
枫桥
[唐]张 继
在今江苏苏州。

点明时间。
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
/
/
/
/
/
/
请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根据书中注释或查阅资料梳理诗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
满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
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音传入客船。

三横间距均匀,上横短,中横最长。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灰黑色的夜没有边际,漫天的霜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只听见乌鸦高一声低一声凄惨地叫着,点点渔火在风中摇曳如诗人起伏的思绪。夜已经很深了,诗人却怎么也睡不着。世界陷人一片静寂,忽然,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悠远古朴的钟声,那钟声,是抚慰 是警醒?还是……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枫
渔火
钟声
我们学习过“以动衬静”的写法,哪些是静态景物,哪些是动态景物
夜,漫天的秋霜让人深感凄寒,静止的寒山寺和江枫这些静态景物营造了一种寂静之感;而渐落的月亮,闪烁的渔火,乌鸦的啼叫,悠远的钟声这些动态景物更加衬托了这份宁静,同时勾起了一股凄凉的滋味。
这样的夜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寒冷
孤独
寂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安静
忧愁
哪一个字直接写出了诗人此时的情感呢?
“心”的卧钩平而托上,三点相呼应。
诗人张继到底愁什么呢?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考取了进士,但是他在京城里呆了很久等待选官都没有成功。等到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一起,国家大乱,都城里的皇帝和大臣们争相逃走,张继也跟着逃,辗转来到南方避乱,某一天夜晚,他乘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旁边,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诗人在孤寂、冷清的夜里难以入眠,他可能在想什么呢?
诗人漂泊他乡,可能在思念家乡;
身边没有亲人陪伴,会思念亲人;
国家动乱,可能是在为国担忧……
悠悠的钟声从寒山寺传来,似乎在传递着什么
张继是大唐谜一般的诗人。如果没有这首《枫桥夜泊》,我们大概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我们的某种心情,就无人来一语道破。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也许,悠悠的钟声在告诉张继,再难过也不要绝望,失望中常孕育着希望。
背诵诗歌,体悟诗心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____________,
江枫____________。
姑苏____________,
夜半____________。
活动三:学习《长相思》,感受将士征途的绵绵乡愁
故乡是每个人心灵的安栖之地,远离家乡的人儿,虽人不在故土,但内心始终对生养自己的那方水土魂牵梦萦,李白望月怀乡,王维节日思亲,都很动人。今天,我们要学习《长相思》这首词,走进清代一位词人——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对故土的那份深深的眷恋。
月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长相思
词牌名。
[清]纳兰性德
此调名取自南朝乐府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之句。《长相思》是唐代教坊曲调,后被用作词牌名。还有很多称呼,如《山渐青》《青山相送迎》。
了解诗人
纳兰性德,满族人,清代著名的词人,出生于北京,有“清词第一大家”的美称。纳兰性德本人天资早慧,好学不倦,学识广博,又擅长书法、绘画,受到康熙帝的青睐,成为皇帝的一等侍卫,遇到皇帝出巡都要跟随并贴身保护。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跟随皇帝东巡,来到山海关。那段时间,山海关风雪交加,纳兰性德在艰苦的环境中写下了这首词。
了解体裁
这首词形制短小,仅 36 字,属于词中小令。小令一般指 58 字以内的词。
词与诗的形式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词分为上下两段,段在词当中叫“阕”,上面一段词叫上阕,下面一段叫下阕,古诗不分段。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阕
下阕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清] 纳兰性德

pàn
ɡēnɡ
ɡuō
/
/
/
/
“半”竖为悬针竖。

ɡènɡ
ɡēnɡ
更加
更好
半夜三更
更改
更(ɡēnɡ):①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改变;改换。
再读全词,梳理词意
词虽短,意却长,词人用些许的笔墨,就将内心所想表达了出来,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结合注释、插图,小组合作梳理词的大意。
请学生们用横线画出动态描写,波浪线画出静态描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海关
那边,词中指关外。
虚指,形容很多。
诗人和将士们正在去往山海关外的路途之中。
动静结合
边读边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画面
白天,大军队伍浩浩荡荡,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涉过一江又一江的水,向着榆关的方向艰难前进。夜幕降临,疲于行军的军队搭起帐篷,点起了油灯,安歇了下来。
“千帐灯”
“千帐灯”让我们想象到将士们夜间在荒山野岭中安营扎寨的场面,灯火万千,军帐连绵,非常壮观。
看似写千帐灯,更是写千帐灯里面无数的士兵。这画面能让我们体会到士兵行军怎样的感受呢
路途遥远
疲惫艰辛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一句描绘的是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画面,表明当时天气很恶劣。
风雪的嘶吼声搅扰了词人做的思乡梦,美梦不成而夜不成眠,思绪很乱而心碎一地。
吵闹嘈杂。
故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阕的大意。
营帐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风雪的嘶吼声声入耳,搅扰着不能成眠的人儿的思乡美梦,心绪乱成一团也碎了一地,遥想自己那可爱的家乡是没有这样嘈杂的声音的啊。
品景悟情,涵泳词境
作者的家乡也在北方,北方多风雪,作者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
因为在他心目中,家乡有亲朋好友,是美好舒适的。所以,他思念家乡可以思念到忽略家乡有风雪声的事实,说明他思念的强烈,同时也反映了他很想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家乡的真实想法。
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把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读出来。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第七单元·自然之趣
21古诗词三首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词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语言应用: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景。默写《枫桥夜泊》。思维能力: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审美创造: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景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打卡的第四站是在山水间行走的诗词,让我们跟着诗人的步伐,走进诗中的山水,置身其境,移步换景,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打卡四:山水间行走的诗词
第1课时
活动一:学习《山居秋暝》,感受诗情画意
(一)读诗解诗,感知诗意
1.宋代苏轼曾如此赞叹一位诗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就是王维,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号摩诘居士。《山居秋暝》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画卷呢
2.齐读诗题(注意“暝”为后鼻音)。
3.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暝”的意思。
(“暝”为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意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因此“秋”说的是秋天的傍晚。)
4.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注意“浣”的读音,读出五言律诗二三格式。
5.指导书写“孙”字。
(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领,“子”字旁,横改为提,“孙”字左窄又宽,右边的“小”的“左点”要穿插到“提”的下面。
(2)学生练习书写“孙”字。
(3)请学生解读“王孙”在诗中的意思。(运用查看课文注释的学习方法)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王孙”所指各有不同,应根据语境来解读词语。
3.再读古诗,交流探讨
要求:借助注释、字典等工具,小组合作读诗,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小组代表简单交流,了解诗中难懂词语或者短语的意思。
教师相机指导总结:
(1)“晚来秋”,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秋天傍晚天气之凉爽。
(2)“山居”“竹喧”“春芳”等词,可通过字义组合的方式来理解:“山居”即山中居所,“竹喧”为“竹林里传来喧笑声”,“春芳”指“春天的花草。”
(3)“浣”的意思是“洗衣服”,“浣女”是指“洗衣物的女子”。“归浣女”和“下渔舟”用了倒装手法,可以理解为“浣女归”“渔舟下”,即:女子洗好衣服归来;渔船顺流而下
6.小组合作,整体理解诗意
引导:可根据词语的意思,连词成句,并结合书中插图发挥想象。假设此刻你就是王维,把自已融进这首诗,走进这幅画吧:秋日的傍晚,一场雨过后,推开院门……
预设: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扑面而来,丝丝的凉意让人感觉很舒服。沿着山林缓缓而行,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洒落在我的肩头,我的手臂,和我每一个足印上。穿过松林,一条清澈的小溪展现在眼前,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这时,竹林里传来一阵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它消歇,可“我”还是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
7.带着新的理解,想象画面,自读古诗,并展示朗读。
(二)品鉴“空”境,领悟“动”“静”
1,探讨交流:整首诗给自己带来的感觉。
预设:唯美,静谧,舒服,安宁……
2.提出思考题:少许文字的排列组合,就能营造出一个如此唯美的世界,这唯美的世界中都有哪些景物 请在诗中圈出来。学生交流。
总结板书(词贴):空山 明月 松树 溪石 清泉 竹林 女 莲叶 渔舟
思考:这些景致当中,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学生交流。
老师板书,并整理词贴。
空山 明月 松树 溪石 —— 静
清泉 竹林 浣女 莲叶 渔舟 ——动
3.点拨:诗歌的前三句是对景色的静态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山林的静态美,令人很自然地体会出一种和平恬静。从第四句开始,静景中有了动态。
请读一读,并思考:为何会“竹喧、莲动”
预设:“竹喧”与“莲动”都是因为有人出现。
竹喧归浣女一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莲动下渔舟——先见莲动,后现其人。
思考:明明是一派宁静的山林风光,为何还要写洗衣服姑娘的喧闹之声、渔船顺流而下的样子呢 那不是破坏了这份寂静之美吗 如果把这两句删去会不会更好
请学生盖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自由读诗歌,与同桌交流想法。
互动探讨,教师点拨:从这些景物中,我们体会到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人的出现,使原本恬静的画面更添一份灵动抹飞扬的色彩和情调。
4.读出静态美和动态美
从以下角度欣赏或点拨学生的朗读:首联要读得轻缓一些,就像“空山”的静态画面慢慢呈现在眼前;从“照”到“流”,由静到动,语调要变得活泼些;颈联由景人事,朗读时要相对响亮、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场景。
以学生个人读、老师示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诗。
(四)配乐朗读,感悟诗心
1.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一幅恬适中透着灵动的画面慢慢浮现在眼前。面对这样的山林生活,王维有怎样的感受、想法呢 (欢喜,想留下来)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2.引导,小结:是啊,春天的芳菲不妨任它消歇,秋天的山中“我”自可久留。多么自由自在,其实开篇就有一个字,点出了这种自在之感。
(1)出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瞑》
请学生给“空”组词,来理解“空”
预设:空杯,空白,天空……
总结:一个“空”字,让一切有了更多的可能。
(2)再出示两句王维的诗歌名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在朗读中体会“空”的意境,“空”境的自在。
师小结:王维自幼聪颖,九岁时便能写诗作文,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被贬官之后,他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诗中的“空山”体现了诗人追求心境上的一种“空”,那种潇洒自在之感。
3,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再读这首诗吧!
师生配乐看诗读诗。
师生配乐看图读诗。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中那片惬意的山林,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尝试着把这份美好印入心灵,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师生在空灵的音乐中合作背诗。
活动二:学习《枫桥夜泊》,感悟诗人的情感
1.根据学过的读古诗的方法,自由朗读《枫桥夜泊》,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朗读七言绝句,节奏一般前四后三)
2.引子:关于诗人张继的资料现存不多,有人说他是“用一首诗来名传千古”,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1)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根据书中注释或查阅资料梳理诗意。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代表交流诗意。
诗意小结:月亮渐渐落下去了,灰黑色的夜无有边际,漫天的霜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只听见乌鸦高一声低一声凄惨地叫着,点点渔火在风中播曳如诗人起伏的思绪。夜已经很深了,诗人却怎么也睡不着。世界陷人一片静寂,忽然,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悠远古朴的钟声,那钟声,是抚慰 是警醒 还是……
3.初步了解了这首诗之后,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预设:安静,忧愁,寒冷……
4.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会是什么呢 请去诗中找一找。
愁 (诗眼)。
5.理解“愁”,书写“愁”字。
2.诗人选取入诗的景物,无一不透露出一种相似的感觉——(生:愁)
同时,这些景物又有不同之处,我们学习过“以动衬静”的写法,这首诗中哪些是静态景物,哪些是动态景物 它们给你怎样的感受
引导:深夜,漫天的秋霜让人深感凄寒,静止的寒山寺和江枫营造了一种寂静之感;而渐落的月亮,闪烁的渔火,乌鸦的啼叫,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了这份宁静,同时勾起了一股凄凉的滋味。
(四)深入读诗,体悟诗心
1.这是怎样的画面,藏着千古的“忧愁”!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目光去瞧一瞧。
抬头看到的是——(生:渐落的月亮)
低头是——(生:江枫渔火)
中间漫布——(生:满天霜)
上有“月落乌啼”,下有“江枫渔火”,远处是姑苏城外名字颇具寒气与禅意的寒山寺,似乎茫茫天地间都是诗人的愁绪,这宽阔的天地之间,竟没有他的一方安身之处!如此广袤的夜色与一艘难眠的客船,对比之下,一种孤寂沧桑感油然而生。
2.让我们再次走近古诗,走近诗人张继的心灵世界。
再次细分节奏,读出诗人孤寂悠远的愁绪。配乐读诗,背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探讨:悠悠的钟声从寒山寺传来,似乎在传递着什么信息
小结:张继是大唐谜一般的诗人。如果没有这首《枫桥夜泊》,我们大概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我们的某种心情,就无人来一语道破。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也许,悠悠的钟声在告诉张继,再难过也不要绝望,失望中常孕育着希望。
活动三:学习《长相思》,感受将士征途的绵绵乡愁
(一)遥忆旧诗,走近词人
1.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思乡的诗歌——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作深情引导:“故乡是每个人心灵的安栖之地,远离家乡的人儿,虽人不在故土,但内心始终对生养自己的那方水土魂牵梦萦,李白望月怀乡,王维节日思亲,都很动人。今天,我们要学习《长相思》这首词,走进清代一位词人——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对故土的那份深深的眷恋。”
2.齐读课题。
3.了解《长相思》这一词牌名的由来:
此调名取自南朝乐府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之句。《长相思》是唐代教坊曲调,后被用作词牌名。还有很多称呼,如《山渐青》《青山相送迎》。
4.了解体裁:这首词形制短小,仅 36 字,属于词中小令。小令一般指 58 字以内的词。词与诗的形式不同,词分上、下片,词句可长可短,不像诗,每句字数一样。
(二)读词解词,感知词意
1.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注意“榆”“畔”“聒”“更”四字的读音,其中“更”是多音字。
2. 随文指导书写“畔”二字。
3. 理解“更”“聒”的字义。
(1)理解“更,多音字,此处为阴平。 “更”是古时夜间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故有词语“三更半夜”。
(2)理解“聒”,形声字,“耳”旁有“舌”在说话,意为很吵闹嘈杂。
4. 再读全词,梳理词意。
过渡:词虽短意却长,词人用些许的笔墨,就将心内所想表达了出来,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结合注释、插图,小组合作梳理词的大意。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1)词的上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可通过展开想象的方式理解。描绘的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进发的情景,说明路途很艰辛。“千帐灯”,可通过课文插图直观感受;描绘的是将士们夜晚驻扎的营帐点起了星星灯火, “千帐”是虚指,不是确数,形容很多。理解“夜深”,结合“千帐灯”理解夜深了还看到营地的点点灯火,说明词人此时还未入睡或难以入眠。
板书:上片——身向榆关。
请学生再读上片,用横线画出动景描写,波浪线画出静景描写。
品味“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动景与静景相结合的描写方式。
学生边朗读诗句边想象画面。
分享交流: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白天,大军队伍浩浩荡荡,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涉过一江又一江的水,向着榆关的方向艰难前进。夜幕降临,疲于行军的军队搭起帐篷,点起了油灯,安歇了下来。
引导:看似写千帐灯,更是写千帐灯里面无数的士兵。这画面能让我们体会到士兵行军怎样的感受呢 (缓慢,吃力,疲惫)
小结:这就是词上片动静结合的画面背后的信息。
(2)词的下片:
提问:“风一更,雪一更”,真的是刮一更风,再下一更雪吗
交流总结:风雪并非按照先后顺序出现,而是风雪交加,这一句描绘的是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画面,表明当时天气很恶劣。 “聒碎乡心梦不成”, 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风雪的嘶吼声搅扰了词人做的思乡梦,美梦不成而夜不成眠,思绪很乱而心碎一地。“故园”,通过“故乡”一词理解“故园”。
板书:下片——心向故园。
(3)点拨:结合以上小组合作、师生平等对话的讨论结果,说一说该词的大意。
引导: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条条大河,将士们身往山海关全力进发,到了夜晚,将士们就地支起帐篷休整安歇。放眼望去,深夜的营帐内到处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火,场面十分壮观,也映照着难以入眠的人儿。
营帐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风雪的嘶吼声声入耳,搅扰着不能成眠的人儿的思乡美梦,心绪乱成一团也碎了一地,遥想自己那可爱的家乡是没有 这样嘈杂的声音的啊。
5.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加深对词意的理解与体会。
(三)品景悟情,涵泳词境
1. 揣摩“故园无此声”悖于常理的想法。
结合词人的家乡北京来理解此句,提问:作者的家乡也在北方,北方多风雪,怎么会没有喧闹的风雪声呢 作者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
2.学生联系个人生活经验体会词人的用意。
引导:因为在他心目中,家乡有亲朋好友,是美好舒适的。所以,他思念家乡可以思念到忽略家乡有风雪声的事实,说明他思念的强烈,同时也反映了他很想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家乡的真实想法。
3. 配乐朗读,深入细致地体会词人思乡的情意。
9鏈?湡[浼氬憳缇?鏇存柊璇句欢銆 21鍙よ瘲璇嶄笁棣栥 嬶紝鏈??鍏 1涓??浠 51椤碉紝鏈?枃鏄?儴缂栫増浜斿勾绾ц?鏂囦笂鍐岀?涓冨崟鍏冪?21璇俱
鍚屽?浠?紝浠婂ぉ鎴戜滑鎵撳崱鐨勭?鍥涚珯鏄?湪灞辨按闂磋?璧扮殑璇楄瘝锛岃?鎴戜滑璺熺潃璇椾汉鐨勬?浼愶紝璧拌繘璇椾腑鐨勫北姘达紝缃?韩鍏跺?锛岀Щ姝ユ崲鏅?紝鎰熷彈涓 鍒囨櫙璇?殕鎯呰?銆
[瀛︿範鐩?爣]
1.璁よ瘑鈥滄?銆佺晹鈥濈瓑3涓?敓瀛楋紝璇诲噯澶氶煶瀛椻 滄洿鈥濓紝浼氬啓鈥滃瓩銆佹硦鈥濈瓑6涓?瓧銆
2.鏈夋劅鎯呭湴鏈楄?璇炬枃銆傝儗璇佃?鏂囥 傞粯鍐欍 婃灚妗ュ?娉娿 嬨
3.鍊熷姪娉ㄩ噴锛屼綋浼氳瘲鍙ヤ腑鐨勯潤鎬佹弿鍐欏拰鍔ㄦ 佹弿鍐欙紝鎯宠薄璇楄瘝鎻忕粯鐨勬櫙璞°
4.鑳借?鍑恒 婇暱鐩告 濄 嬬殑鎰忔 濓紝璇曠潃浣撲細浣滆 呯殑鎬濇兂鎰熸儏銆
(娓╅Θ鎻愮ず:璇句欢鍐呴檮鏈夐煶瑙嗛?璧勬枡銆備笅鏂硅?棰戝彲棰勮?瀹屾暣璇句欢(璇句欢鍧囬厤鏈夋暀瀛﹁?璁 )銆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