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物体可以根据构成他们的材料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将学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教材分析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也是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一课《我们周围的材料》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
在第一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需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他们。是他们对构成物体材料的经验性描述,反应了他们对材料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从第二课开始,开始引导学生分别对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进行独立的探究和测试。在第六课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新的情境。在第七课,他们讲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物品的物理性质。并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进行解讲,使学生能够知道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并结合环保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材料。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美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物体可以根据构成他们的材料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将学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美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学时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我们身边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观察一下,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生:书 本 :纸做的 黑板 是玻璃和塑料 洗手池 瓷 水杯 桌子:木头(木材) 椅子(木材) 窗户(塑料和玻璃)
师:噢?窗户是由塑料盒玻璃组成,也就是几种材料构成啊?那我们回过来,看看我们刚刚说过的桌子和椅子,它们是几种材料构成?生活中像这样的物体你还能说几个吗?
生:两种 门 风扇 电视
(在过程中教师相应的板书出:纸 木材 塑料 金属 瓷 砖)
活动2【讲授】二、明确任务,合作探究
问题2:你还能举几个由以上这几种材料制作的物品吗?
找2-3个说
全班同学填一填小卷1
汇报(大屏幕展示)
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问题3:看来我们学生已经对材料有一定了解了。那我们一起共同挑战有点难读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物品呢?
为什么使用金属铁钉钉木头?
为什么使用金属做炒菜的锅?(导热、坚硬)
为什么餐桌上离不开纸巾?
为什么用木材做船?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也不一样等等,这些都属于材料的性质,我们运用材料不同的性质来制作物品,对吗?那么这接下来我们以小组的为单位,共同探究这几种材料的性质。我们先看看我们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呢?
(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先找学生分别说说这几种物品是什么材料构成的,再看看从哪几方面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开始进行自学
活动3【讲授】三、大组汇报,教师点评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迅速的完成表格,完成之后,小组交流,把有疑问的圈出。
汇报讨论结果:
找一个学生上前面展示,其他同学如果有疑问提出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解决问题。
活动4【讲授】四、联系生活,发现应用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过渡语: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材料的特性。那我们看看,这些材料是怎样来的呢?
木头:树木——直接从大自然中取材
像上面这种材料,我们直接可以用,根据他的特性制作物体,这种材料我们称天然材料。像这样的材料你还能继续举例吗?
棉花:植物张出来的
皮革:动物的皮
石桥:石头
而有的材料跟天然材料不同,(播放一段视频)纸的制造视频-----像塑料尺,塑料,他需要经过人类加工的,你还知道哪些材料需要加工
金属、陶瓷、橡胶......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你知道哪些可再利用的材料?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问题4: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这些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呢?
活动5【讲授】五、课外延伸,课堂小结
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
活动6【讲授】五、板书设计
活动7【讲授】六、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很多,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的研究教材,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
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
要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