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8 18: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汉字(2分)
课文中的一个个坚毅形象总是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在凛liè 的天宇下旋转升腾的雨的精魂;有zhì 留着愚钝和压抑的忧郁面孔的大作家;有那忍rǔ 负重却不乏刚气的胡适之母;还有那受尽盲聋折磨却仍能áo 游在美妙梦境中的奇女子海伦……
2、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 )(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3、品析下面语段,为其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2分)
我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老想着一个问题:孙悟空会打跟斗,一下就是十万八千里,还能把平常人带到跟斗云里,一同打去,但唐僧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用跟斗云带着他,一下子就到西天呢?后来我明白了,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唐僧只有一步一步走到西天,才能成佛。如果驾跟斗云一下子就到西天,人的身体是到了,但他还是一个凡夫,不能成佛。做学问也是如此:??????????????????????????????????????????????????????。
4、《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 、俄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3分)
5、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请补充完整。(10分) ①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与君离别意, 。
③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
④《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 。
⑤《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⑥2013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在世,就不必慨叹:_______,_ 。
6、认真观察漫画,给它拟一个标题(8个字以内) (2分)
标题
7、古诗鉴赏(3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望,? 极目五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自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1)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 ?? ?? ?? ?? ?(1分) 2)诗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 (1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 ?? ?? ?? ?? ?? ?? ???(1分)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人间情分(13分) 张曼娟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chà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mì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往往的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的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每一次照面,如芰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8、.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4分)
9、为什么离开复印店的时候,“我”的脚步放慢了?(用原文回答)(2分)
10、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1、在澎湖的小岛上,看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话,为什么让我如此动容?(2分)
12、.经济建设,吸引外资,促进合作,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本文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甚至不曾谋面的人之间的相处状况。通过阅读,结合现实,你对身边软环境的建设有何感想和建议?(3分)
(二)感受优雅(11分)
第一次感受到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他过去。
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下来,车里一的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握手——让我先过。
(3)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低头匆匆而去。
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优雅。
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有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优雅的微笑、挥手。然而,前面看到面无表情的人流,身后听到的是一阵喇叭声。被我当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鸣笛的时候肯定是在说:这人真麻烦。
(7)优雅,有时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还有一次,参加一次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姑娘走上台,演奏《梁祝》。当时我就想:完了。
果然,小姑娘优雅的琴声很快便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的被沸腾的人声盖住。小姑娘后来草草的结了尾,红着脸下了台。
(10)这时,席间才传来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反差。
那次演示会中间有个休息,听众三五成群的散开来,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接踵,像一个集市。
这时,一个西服笔挺、满头金发的外国人(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的左右躲散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的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边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 ,等着,而决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
这个洋人,在腾挪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服了!
(18)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那不是真的优雅。
13、第3段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的“竟”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14、第7段的划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第10段中“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具体表达的是什么?(2分)
16、“我”认为“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综览全文,谈谈“我”所说的优雅的本意是怎样的。(2分)
17、在北仑区的一次交响乐演出中,乐队无法忍受在乐曲演奏过程中听众无所顾忌的电话声,于是全体停止演奏。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3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2)北堕小谭 (4)卷石底以出
19. 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 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俶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 其长可十许步。
21、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我眼中的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4.不得少于600字。
长江中学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凛liè zhì 留 忍rǔ 负重 áo 游
2、( ) 3、做学问也是如此:
4、 、 、
5、①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与君离别意, 。
③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
④《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
____ ____, 。
⑤ “进”是指 ,“退”是指 。 ⑥不必慨叹:___ ____,_ 。
6、标题:
7、古诗鉴赏:1)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 ?? ?? ?? ? ? ?
2)诗中动静结合的诗句是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 ?? ?? ?? ?? ?? ?? ???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人间情分8、

9、
10、
11、
12、
(二)感受优雅
13、
14、
15、
16、
17、
三、文言文阅读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2)北堕小谭 (4)卷石底以出
19、( )
20、翻译:(1)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 其长可十许步
21、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长江中学2013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参考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4分)
1、(2分)冽 滞 辱 遨 2、(2分)B 3、(2分)参考:路要自己走,并且要走到底。 4、(3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 、 托尔斯泰 5、(10分,每隔一分)劝君更尽一杯酒 同是宦游人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2分) 参考标题 :代沟、聊、无“聊”…… 7、(3分)1)、?初夏的乡村雨后转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的景色。2)、自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3)、热爱自然 热爱田园 热爱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13分 8、没想到女孩如此热情细致周到(2分)。她美好的心灵、宁静柔和的气质使人觉得美丽而且不平凡。(2分)
9(2分)、.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的心情。
10(2分)、.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11(2分)、他是一个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12、(3分).略(围绕“为他人和社会献爱心,尽一点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合作”来谈即可)
(二)共11分 13(2分)、不能。因为去掉以后,就不能表现“我”懊丧自责的心情;从语气上讲,也显得平淡。14(2分)、大多数人不懂得什么是优雅,也不具备优雅的素质,因而面对优雅的举动,反应冷漠、不理解,以致嘲笑甚至反感举止优雅的人。 15(2分)、多数人还停留在只会追求物欲享受的层次,缺乏欣赏高雅艺术的素养及能力。 16(2分)、素养高,言谈举止文明得体,无丝毫做作。17、(3分)(略)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18(4分)、(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3)落入 (4)弯曲,翻卷
19、(2分)B 20(4分,2分一题)、(1)青绿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1、(2分)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