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49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49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7 08:03:29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4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古代史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
(前141年即位)
材料: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十六岁……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
——《汉书·武帝纪》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大一统”不同于“地域统一”。
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中央加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就是“大一统”。
大一统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何以定汉魂——思想篇
何以立汉制——政治、经济篇
何以拓汉疆——军事篇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都城、边远地方)廪庾(谷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而不可校(计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谷子压着陈谷子),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何以定汉魂——思想篇
任务一
“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汉书·董仲舒传》
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七年级上册教材P69
任务一:何以定汉魂——思想篇
他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问题1:董公是谁?
董公认为治国关键是什么?
董仲舒
产生凝合力
尊崇儒术
问题1: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尊敬推崇儒家思想
翻译: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内,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禁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了就能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
任务一:何以定汉魂——思想篇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
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汉代讲经图
五经
长安太学礼堂
儒学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
任务一:何以定汉魂——思想篇
问题2:为了达到尊崇儒术的目的,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汉代讲经图
秦代坑儒谷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顾颉刚
问题3: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同样是加强思想控制,你认为谁的做法更高明?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任务一:何以定汉魂——思想篇
为西汉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西汉“仁义自成”瓦当
“仁义”,即仁爱、正义,是儒家思想之核心。
“仁义自成”,即人只要有了仁义,一切事情自然会成功。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任务一:何以定汉魂——思想篇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一、定汉魂——思想篇
尊崇儒术,设太学,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何以立汉制——政治篇
任务二
西汉初年,
汉高祖分封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那是啊,如今的诸王更是不得了。我还听说皇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皇帝一样威风。我听说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他的珠玉宝器,比皇帝还要多呢。
我听说以前中山靖王下葬之时,穿的可是金缕玉衣,说是用了二千多片玉,数百根金线串起来的。
别说这些王爷了,就是那些豪强地主,聚敛财富,兼并土地,凭借他们的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没有人能管呀。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玉2498片,金线1100克)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政治篇
诸侯王势力强大
严重威胁到中央
地方上豪强势力
发展起来
两股势力成为
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
西汉初年,
汉高祖分封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角色体验
诸侯
规则:
1. 明确自身身份,必须逐级向下分。
2. “诸侯”和“诸侯的子弟”,保留的“封地和势力”不得超过原来的一半。
3. 必须保证每个“子弟”都能分得“封地和势力”。
子弟
子弟
子弟
子弟
子弟
子弟
子弟
子弟
陈禾谷原创
3
2
1




子弟
子弟
子弟
子弟
时间到
分封“封地和势力”
分封交流会
主父偃画像
主父偃yǎn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推恩令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政治篇
武帝雄才展宏图
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新封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汉书·刘彻传》
推恩令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政治篇
小侯国
小侯国
小侯国
小侯国
侯国
侯国


王国

中央
王国
推恩令
问题1:说一说推恩令“妙”在哪里?


王国

中央
小侯国
小侯国
小侯国
小侯国
侯国
侯国
推恩令
结果:到汉武帝末年,“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
规定“诸侯王惟(只能)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借口“诸侯王所献祭祀祖先用的黄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削去侯国106个。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政治篇
王国
侯国
侯国
中央



小侯国
小侯国
小侯国
小侯国
王国


削夺侯国势力
问题2: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武帝元丰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考察官吏),秋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刺史制度
监视州部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政治篇
汉武帝还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问题3:针对地方上的郡国豪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又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又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政治篇
一、定汉魂——思想篇
二、立汉制——政治篇
推恩令,削夺侯国势力
建立刺史制度
郡国豪强迁往京师
尊崇儒术,设太学,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何以立汉制——经济篇
任务二
问题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概括汉武帝时经济发展的表现。
1.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加快播种速度。
2.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经济篇
材料:富商大贾(gǔ)或贮(zhù)财(囤积财物)役贫(奴役贫民),……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问题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富商大贾通过哪些方法聚敛财富?
囤积财物
私人铸币
盐铁经营权
西汉榆荚jiá半两钱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经济篇

五铢钱
出土于汉代带
“官”字的铁器
②统一铸五铢钱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问题3:面对经济上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①盐铁、酒
官营、专卖
任务二:何以立汉制——经济篇
一、定汉魂——思想篇
二、立汉制——政治篇 经济篇
推恩令,削夺侯国势力
建立刺史制度
郡国豪强迁往京师
盐铁酒官营、专卖
统一铸五铢钱
尊崇儒术,设太学,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西汉骑兵俑
何以拓汉疆——军事篇
任务三
任务三:何以拓汉疆——军事篇
“匈奴未灭,
无以家为!”
——霍去病
卫青 前127年
霍去病 前121年
霍去病 前121年
卫青 前119年
霍去病 前119年
拓疆开土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
漠北战役
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任务三:何以拓汉疆——军事篇
问题1:找到西汉都城的位置。
问题2:指出河西四郡的位置,说明其设立的意义。
任务三:何以拓汉疆——军事篇
一、定汉魂——思想篇
二、立汉制——政治篇 经济篇
推恩令,削夺侯国势力
建立刺史制度
郡国豪强迁往京师
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铸五铢钱
三、拓汉疆——军事篇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
尊崇儒术,设太学,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经济
思想
政治
军事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历史的魅力在于积累!
历史的魅力在于改革与创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前140年
策问董仲舒
前131年
举天下贤良
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
前124年
兴办太学
前113年铸五铢钱
前119年
漠北之战
前117年
盐铁官营
前112年
酎金夺爵
前106年
刺史制度
前89年罪己诏
汉武帝的一生
课后探究: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汉武帝。
课后探究: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汉武帝。
材料一:武帝之雄才大略,虽《诗》《书》所称何加焉。
——班固《汉书·武帝纪赞》
材料二: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
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
谢谢合作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