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7 12: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父爱与母爱的课文。今天我们即将进入第七单元,来学习四篇写景的课文。在学习之前,一定要通读课文,将不理解的词或字圈出来,听完老师范读后,再把你不理解的词或字注上读音。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字词过关
子孙
外孙
停泊
泊车
寺庙
榆树
河畔
篱畔
发愁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一起解诗题
山居秋暝
山中所居
日落时分
秋天
译 秋天的傍晚时分在山中所居。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写作背景
古诗注释
1.【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浣女】 洗衣物的女子。
3.【歇】 尽。
4.【王孙】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1.诗中‘空山新雨后’中的‘空’指什么。
疑问解答
‘空’不仅指山,还有诗人的心,诗人已看透人事纷争,归于安静安度晚年。
2.诗人当时隐居在哪里。
诗人当时隐居在终南山。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一起解诗题
枫桥夜泊
地点
时间
事件
译 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写作背景
古诗注释
1.【枫桥】 在今江苏苏州。
2.【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3.【寒山寺】 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疑问解答
1.诗中‘乌啼’指什么。
指乌鸦的啼叫。
2.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诗人心情是孤独与凄凉的。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655—1685年),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
写作背景
古诗注释
1.【长相思】 词牌名。
2.【榆关】 山海关。
3.【那畔】 那边,这里指关外。
4.【聒】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疑问解答
1.诗中的‘碎’指什么碎了。
指思乡梦碎了,思乡心也碎了。
2.词人行征的路程经过哪里。
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山上、船上、营帐里、山海关。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景物的诗句和词。让我们通过21课的景物描写,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老师希望同学们掌握好本课知识,继续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