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实验题
1.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小明的调节场景如图甲,他操作中的不当之处是 。
(2)纠正不当之处后,如图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0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
(3)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观察到像可以从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4)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折射本领,于是小明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利用Excel软件画出了“不同焦距下,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图像”。
Ⅰ.小明选用的凸透镜的“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图像”是 (选填“①”、“②”或“③”);
Ⅱ.当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体成实像时的像距越 ;
Ⅲ.进一步交流还发现:随着物距的增大,图线逐渐接近直线,直线对应的像距大小近似等于凸透镜的 。
2.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组装并调整器材,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 ;
(2)小华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各操作步骤,将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信息可得:
①当物距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的大小逐渐 ;
(3)在第⑥、⑦两次实验中小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认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不能成像。”这个结论并不严谨,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她应该增加的一步操作是:移开光屏, ;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① 50.0 缩小 倒立 12.5
② 30.0 缩小 倒立 15.0
③ 20.0 等大 倒立 20.0
④ 15.0 放大 倒立 30.0
⑤ 12.5 放大 倒立 50.0
⑥ 9.0 光屏上没有像
⑦ 7.0 光屏上没有像
(4)不改变图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大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完整变大”“完整变亮”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比 (填“变大”或“变小')了;
(5)完成实验后小华将自己的实验过程与得出的结论讲述给另一组的小明,小明分析对比①⑤与②④两组数据,觉得数据特殊,用这样的数据作为证据不具有普遍性,建议增加实验次数。小华也觉得数据特殊,两人寻找原因,经过讨论,认为这两组特殊数据应该可以初步说明: ,上述(5)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 B.证据 C.解释 D.交流
3.小周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在透镜的 上;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甲所示。则人眼在图中的 (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1”、“2”、“3”);
(3)如图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不改变图丙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填“完整、变小”“完整、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光屏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比 (填“变大”或“变小”)了;
(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出现一个 的光斑,测出焦距f=10cm。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移动光屏,发现像不在光屏中央,这时应该调节蜡烛、凸透镜、或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
(3)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呈现最 的像,如甲图,此时看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应将光屏适当向 (左/右)移动又能呈现清晰的像。
(4)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时,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 的实像;当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时如乙图,此时人眼在 处能观察烛焰的像。
5.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为了辨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小明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如图1),其操作正确的是 (选填“A”或“B”).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2所示(),其中形成乙光斑的是 (选填“凸”、“凹”或“凸或凹”)透镜;
(2)小明在测凸透镜焦距时(如图3),先将凸透镜(光心O)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到某一位置S,光屏上出现一个与透镜直径D相近的光斑,此时固定光源凸透镜,再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的过程中,若光屏上光斑的大小 (选填“逐渐变大”、“几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则说明 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3)小明在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如图4),会发现铅笔 (选填“变粗”、“变细”或“不变”),这是因为瓶子周围的水相当于 镜.
6.如图,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的凸透镜。
(1)在取材时,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的材料是 (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2)观察时,小明应选择 (选填“亮”或“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3)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较 (选填“远”或“近”),才能在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4)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物体清晰的像,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两个纸筒间的距离变 ;观察到膜上的像变 (选填“小”“大”或“不变”)。
7.科研探究小组同学准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1)同学们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如图乙所示,为了方便于观察所成的像,实验时,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 ;
(3)此组同学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进行实验探究时,他们将其中两组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记录在记录纸上,如图丁(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所示,从图丁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放大/缩小)的实像;
(5)各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 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选填“大”或“小”)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从而得出此透镜焦距 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某小组在做成像实验时,记录下每次成清晰的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 + v),绘出如图戊所示的图(f为焦距),查阅资料发现,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
①当物距u =1.5f,烛焰成清晰的实像时,放大率n = ;
②移动蜡烛每次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与光屏的间距的最小值为 ;
③经分析,图中a的值为 。
8.某同学用如图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凸透镜焦距为 cm;
(2)如图乙,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35.0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 ,所以此时应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整。
(3)乙图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15.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性质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如图丙,将凸透镜、蜡烛、光屏移至光具座如图位置,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实验小组还观看了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直播的“天宫课堂”。太空教师王亚平展示了一个神奇的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后,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如图丁所示。小组同学分析,若人离水球再远一些,则倒立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而水和气泡构成了一个 透镜,所以形成了正立缩小的像,生活中这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视力缺陷,若将这种透镜放在调整好的图乙中烛焰到凸透镜之间,则只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6)下列是小明实验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三者位置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凸透镜选择的焦距太小了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将被遮挡一部分
D.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像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变暗一些
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 ,如图所示,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当蜡烛移到刻度处时,向 移动光屏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光屏下调 B.蜡烛上调 C.透镜上调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大苍蝇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cm;
(2)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如图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选填“实”或“虚”)像。
(4)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且成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光屏的 (选填“上半部”或“下半部”)移动。
11.小丽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的间距,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点燃/不点燃)蜡烛;
(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成像,原因是 (选填“光具座太短”或“成虚像”).
(4)小丽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④四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4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 。
(5)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上/下)移动;
(6)小丽同学在调整凸透镜时,手上的墨水涂在了透镜中央,形成了一个黑色指纹,则此时在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___________。
A.变暗且正中间出现黑斑 B.亮度不变且中间出现指纹的影像
C.变暗且形状不受影响 D.亮度不变且中间出现黑斑
(7)小丽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如图戊,下列的3个字母适合做LED光源的是 (填图中字母).
12.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凸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应选择图甲中的 两个凸透镜;
(2)器材确定后,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穿过透镜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操作方案如图乙所示,他的方案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入射光线没有与凸透镜的 平行;
(3)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比较图丙中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4)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13.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2)调节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如图乙,光屏上已经成像清晰,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若光屏上的像偏上,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节;
(3)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丙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丁中的①所示。小明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是图丁中的 (填数字序号)。小华接着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合适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图丁中的 (填数字序号)。
14.实验课上,同学们自制了一个研究不同光学元件成像情况的组合件,如图甲所示。“插槽”可插入不同光学元件,“内筒”固定,“外筒”可左右横向移动,外筒上的“半透明薄膜”可作光屏。图乙中的光学元件分别是①凸透镜②茶色玻璃板③钻有小孔的遮光板,点燃蜡烛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插槽中插入某光学元件后,同学们在A处观察,左右移动外筒,像的大小不变,说明插入的是 ;
(2)如图甲所示,在插槽位置插入光学元件①,恰能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如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外筒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当插入某光学元件后,同学们在薄膜上即看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该同学插入的可能是图乙所示光学元件中的 ;若向左移动外筒,像始终清晰,则插入的光学元件是 ,此过程中像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5.小明使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开始前,应调节蜡烛、透镜和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具体操作是使 。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调整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3)如图甲所示,当小明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在做实验时,小军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___。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
(5)实验时小明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6)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丙图中的
。
(7)如图丁所示,同组的小华同学用A、B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分别距离课本上的字10cm观察到两种情景,现将两透镜到课本的距离调整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A、B所成的像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A的焦距小于B
C.A所成的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B所成的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16.小明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如果在图中玻璃板与蜡烛的像之间平行于玻璃板放一块不透明的白色光屏,那么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 (选填“发散”或“会聚”),这样的透镜可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 ;
(4)在探究照相机原理时,小明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若保持图丁中凸透镜B和蜡烛的位置不变,继续实验,撤掉光屏,换成凸透镜A,并移动到光具座66cm刻度处,从A的右侧向左看,在透镜A中也能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亮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选填“是”或“不是”)该凸透镜的焦距,理由是 ;
(2)小明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组装实验装置并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实验时,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的实像;
(3)小明进一步探究发现,当蜡烛距凸透镜 cm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为了得到凸透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 。
18.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通过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3)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亮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选填“是”或“不是”)该凸透镜的焦距,理由是 。
(2)小明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组装实验装置并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实验时,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
(3)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把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小明进一步探究发现,当蜡烛距凸透镜 cm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为了得到凸透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 。
20.扎西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 左 缩小
(3)右
(4) ② 大 焦距
2.(1)同一高度
(2) 大于两倍焦距 变大
(3)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能否观察到烛焰的像
(4) 完整变亮 向左 变小
(5) 光路是可逆的 D
3.(1)主光轴
(2) B 3
(3) 完整、变暗 向左 变小
(4)下
4.(1)最小最亮
(2)主光轴
(3) 清晰 缩小 右
(4) 放大 B
5.(1) B 凸或凹
(2) 几乎不变 SO
(3) 变细 凹透镜
6.(1)半透明
(2)亮
(3)远
(4) 大 大
7.(1)乙
(2)主光轴上
(3)15
(4)放大
(5) 像距太大,光具座长度不够 小 强 小于
(6) 2 4f 3f
8.(1) 会聚 10.0
(2) 高度 下
(3) 缩小 照相机
(4)B
(5) 变小 凹 近视眼 左
(6)D
9.(1) 同一高度 10.0
(2) 右 放大
(3)B
(4) 不变 变暗
10.(1)10.0
(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 放大 实
(4) 左 变小
(5)上半部
11.(1)11.0
(2)点燃
(3)成虚像
(4)③④②①
(5)上
(6)C
(7)F
12.(1)A、C
(2) 不合理 主光轴
(3)小
(4)材料
13.(1)8.0
(2) 主光轴 上
(3) ② ③
14.(1)②
(2) 放大 左
(3) 倒立 ①或③ ③ 变亮
15.(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蜡烛放在焦点上
(3) Ⅱ 缩小 照相机
(4)D
(5)上
(6)C
(7)A
16.(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能
(2) 发散 近视眼
(3)
(4) 近视眼 靠近
(5)虚
17.(1) 不是 见解析
(2) 主光轴上 缩小
(3) 20 改变物距,多次实验
18.(1)5
(2)缩小
(3)近视
19.(1) 不是 地面没有与凸透镜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2) 主光轴上 缩小
(3)35.0
(4) 20 改变物距,多次实验
20.(1)10.0
(2)下
(3) 放大 投影仪
(4)变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