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第1课,通过四个子目讲述,涉及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这三个思想解放运动都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宗教改革以“因信称义”为精神内核,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学习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相关史实。但就整体而言,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未形成知识的体系,历史学科方面的基本素养与能力都很欠缺。但现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在日常授课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调动兴趣是关键,对教材知识化繁为简,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理解复杂多变历史现象与本质的历史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记文艺复兴的含义、背景、精神内核与影响,感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2.通过分析史料,归纳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 通过认识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理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能从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得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及时空特点(时空观念);通过研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相关材料,学生能够认识到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历史解释) 通过观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更加直观感受到这一时期欧洲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浓厚的社会气息,从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唯物史观)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教师活动 一、文艺复兴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工商业的发展会推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发生? 答案预设: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学生活动 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基于材料进行分析,能够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而发展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基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环节二教师活动 二、宗教改革 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不断壮大,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德国社会各阶层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教廷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导学案材料和课本内容,找出课本上宗教改革的背景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产生冲突的几个阶层,天主教教皇、各国国王、资产阶级各自对宗教的看法,从而引出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环节三教师活动 三、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通过总结前两部分的内容,探究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 学生能够总结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不同的精神内核,能认识到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是人文主义的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对繁杂知识点有较为清晰的把握。环节四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要求:小组讨论;限时3分钟;确定中心发言人;语言简洁,有概括性)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课本与导学案内容展开小组讨论,找好中心发言人,认真准备。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课堂展示能力;通过小组互评,同学们互相形成良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班级合作和互助意识。使能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探究出佛道盛行和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补充,对学生精心进行评价环节五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整理三道与课程相关的选择题,带领同学一 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 同进行练习。在练习结束后展示整堂课的课堂小 结,与板书相契合设计意图 题目练习的同时,总结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书面作业 完成本课课后评价(预计20分钟完成) 读背作业(预计读背时间30分钟) 1、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精神内核、意义 2、宗教改革的序幕、内容及影响 3、梳理并识记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拓展性作业(预计20分钟完成)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中关于“因信称义”的内容。并思考其意义。写一篇200字的小论文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新课导入以视频展示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提升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增强学习兴趣。 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代表的优秀作品,带领学生感悟文艺复兴以“人”为核心。 在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部分,以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展开合作探究,通过与中世纪时期的前后对比,能够使学生得出文艺复兴以“人”为核心,同时为之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在讲课过程中,插入《佛罗伦萨》、《宗教改革》等视频资料,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教学反思与改进 1、加强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度,充分了解到每一位同学的学情,课下及时与班级同学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将一节课堂的教与学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子目之间的衔接用语,体现出课程的主线—“课魂”,丰富备课内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