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7 11: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0.谈创造性思维
日期:2022年10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 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 联系。
3.感受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培养创造性思维 能力。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创立加利福尼亚创意思考顾问公司,发表过《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踢醒沉睡的心》等著作。
积累字词
驾驭( ) 压榨( )
汲取( ) 罗迦(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zhà

jiā


qiè
1.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孜孜不倦: 勤勉的样子。
3.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持之以恒: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5.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6.孜孜不倦: 勤勉的样子。恒: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01
第一部分
由图表问题引出对“正确答案只有 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反思,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
写怎样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要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1-3 )
第二部分
(4-12)
第三部分
(13 )
理结构,知内容
概括本文论点。
(1)人人可以有创造力。
(2)努力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有哪些特征 请将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1)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 5 段 )
(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第6 段)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第 6 段)
(4)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做生活的有心人。(第12 段)
(5)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就是自信心。(第 10 段 )
问题研读,感悟章法
02
1.研读开头,学习用问题引出话题的技巧。
1.研读开头,学习用问题引出话题的技巧。
(1)本文开头有何特点 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用带图表的问题引入,首先将读者带入思 考,新颖别致;然后通过对不同答案的分析,巧妙引出对“正确答 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反思,将议题自然引到创造性思维 上来,巧妙而令人信服,为观点的确立提供了基础。
1.研读开头,学习用问题引出话题的技巧。
(2)如果选用下面两句话中的一句改写文章开头,你会选择哪一句引出文章论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英]莎士比亚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宋]苏轼《题西林壁》
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对于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感悟和理解。从某 种程度上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从正 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 也多种多样。
2.研读文章的核心部分,把握作者的观点。
(1)文章在引出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以后,是怎样层层推进展开论述的 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作者通过两次设问,有针对性地提出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然后通过解答阐明自己的观点。
在提出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后,紧跟着问:“那么,创造性的 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呢 ”(第4 段)然后阐述三层意思: 孜孜 不倦地汲取知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 尝试。
在回答完必备条件并列举事实后,作者进一步设问:“不过,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 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第9 段)这两个设问将阐释 引向深入,作者进而提出两个观点: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坚信 自己具有创造力。
2.研读文章的核心部分,把握作者的观点。
(2)作者通过两次设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创造性思维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可以概括为“汲取”“活用”“尝试”“留意”“坚信”。你认为这五方面有怎样的联系
五方面是递进关系。作者先是说要“汲取”知识,这 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然后产生“活用”的意识,接着才是 “持之以恒”的实践;在实践中“留意”自己的各种想法,一直充满 “坚信”自己会成功的信心。
方法判别,论据选择
03
1.再读课文,思考: 作者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简析。
第 3 段,正反对比论证。
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 论,证明创造力的有无在于自己的自信心的有无。。
第 7--8 段,举例论证。
作者列举了古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 版术,罗兰 ·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论 述“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尝 试”这一观点。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第 10 段,引用论证。
为论证“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 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这一观点,作者先从反面说“如果你 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 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 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说服力强。
2.如果要将下面的论据运用到文章中,你认为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材料二】1888 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 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
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 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1)为理论论据,根据内容可以放在第 10 段最后,“斯威尼在《致未来的总裁们》中也认为……”。
【材料一】有一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 创新思想不是那些专门从 事开发创新思想的人的专有领地。 —— [美]斯威尼《致未来的 总裁们》
1.研读开头,学习用问题引出话题的技巧。
(2)作为事实论据,这一材料放在哪里都不合适。邓洛普是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放在第 11 段 最后。第 11 段,作者虽然列举了音乐家贝多芬、科学家爱因斯 坦、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名字,但侧重点是道理分析,即使下文要 论述“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这一观点,举例也应该 是这三人,上下文才贯通一致。由于这些“明星”的成功之路众所周知,所以作者在这里略而不谈。从全文看,这里的略与上文的举例之详,构成互补,笔墨经济,重点突出,加邓洛普的事例就 是画蛇添足。
语言品读,文题探讨
04
1.本文与前两篇议论文相比较,哪一篇语言最亲切
(或: 与前面两篇议论文相比较,你发现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
本文说理深入浅出,语言活泼、亲切,如话家常,能拉 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道理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如:“恭喜 你答对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 人。”完全是一种平和的态度,商讨、对话的语气。其他几篇比较 严肃、庄重些。
2.议论文语言表达强调严密准确,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体 现出了这样的语言特色 举例说明。
这两句表达作者对知识的态度,既承认知识的掌握是必须 的,也表达了光拥有知识是不够的。论证表达周到,不会让人的 理解发生偏颇。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 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这里,“在大多数情况下”,就考虑到了特殊情况,说话很有
分寸感。
3.根据课文注释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原题为《事物的正 确答案不止一个》,现在改为《谈创造性思维》。请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哪个标题好。(或比较两个文题的不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对四种图形四种答案 的一个概括,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标题引人注目,更能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谈创造性思维”直接揭示了文本论题,一目了 然,使读者更明晰文本论证中心。“谈创造性思维”中的“谈”,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议论文。
类似的还有“谈骨气”“谈礼貌”等,九年级下册还有培根的“谈读书”,从一个“谈”字就可以知道文章 的文体。两个标题各有所长,都有其道理。
课堂练习
05
1.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两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新图示,并写一段话。
2.任选26个字母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例: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3.选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作家,有多种选法,请说出 理由。
A.高尔基 B.何其芳 C . 冰心 D .韩愈
选 A 的理由: 。 选 B 的理由: 。 选 C 的理由: 。 选 D 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