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情景导入
东汉末年分三国,让我们追随曹操的脚步
走进三国的历史,感受那烽火连天不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知道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官渡之战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嵩里行》
1、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任务一、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
表达了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渴望统一的理想。
曹操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官渡之战
任务二、根据教材P92,归纳曹操成为北方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的原因?
曹操
政治上
用人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招揽各种人才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曹操以独特的政治手腕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是优秀的政治家。
官渡之战
出身士族,四世三公,占据黄河以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袁绍
父亲为宦官养子,占据兖州、徐州,部分豫州,处于乱战之地,受战乱涂炭。
曹操
北方两大军事集团都想吞并对方,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
任务三、根据教材,完成知识填空。
时间 200年 地点 官渡
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曹操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
打击敌人要害。
以少胜多
曹操胜,袁绍败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形势图
曹操注重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是优秀的军事家。
袁绍
十万人
奇袭乌巢
烧毁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
曹操
三四万人
官渡之战
任务三、根据所学和相关史事,归纳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人优势:重视人才
军事优势:制定正确的战策方针
经济优势:实行屯田
相关史事
官渡决战前夕,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曹操听说后,高兴得顾不上穿鞋,赤脚相迎。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军粮可供支持战争,曹操开始并没有以实相告。在许攸的一再追问下,曹操只得说出实情。许攸得知曹军粮食只够吃一个月,便告诉他袁绍的辎重屯积在乌巢,当率精兵前往袭击。曹操依计而行,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曹操
这天下是我曹操的!哈哈哈……
赤壁之战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写下这首《龟虽寿》的曹操已52岁,他的“壮心”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统一全国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现在200多篇,是优秀的文学家。
赤壁之战
面对曹操南下的攻势,刘备和孙权是如何应对的?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孙刘联盟,共抗曹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诈降计策、火攻战术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曹操败,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8年
赤壁
曹操 VS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形势图
任务一、结合视频及教材内容,梳理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赤壁之战
曹军长途跋涉,兵士疲惫,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军中瘟疫横行。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材料三:“周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一:诸葛亮:“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驽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汉书》
任务二、根据材料思考,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
赤壁之战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三国演义》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文学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因而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素养提升
史学著作
文学著作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北方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南发展,占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9年
孙权
建业
洛阳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成都
任务一、阅读教材并绘制“三国鼎立” 简图:
①明确三国方位。
②注明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江苏南京
三国鼎立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到达夷州
柳龙骨车中的牛翻车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
魏蜀吴三国为实现统一全国的目的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
任务一
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任务二、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历史的进步吗?
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为加强实力,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积极开发边疆地区,改善了民族关系。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进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思维导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袁绍
曹操
官渡之战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魏
蜀
吴
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素养提升
这个是京剧《捉放曹》中曹操的形象,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我们学完了本课,认识了曹操,怎么评价他呢?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他性格狡诈、多疑、残暴,骄傲自满。
忠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思考: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什么样的精神?
素养提升
学史崇德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军国大政。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法令严明,治蜀有方。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曹魏,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践行了他所说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诺言,体现了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们常引用、传诵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体现出为理想和事业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兢兢业业、竭尽心力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1、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2、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
B
A
课堂检测
3、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4、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C
D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