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3.1 金属的化学性质(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3.1 金属的化学性质(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18 22: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铁金一、金属的通性含量特征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游离态:元素以单质的形态存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铁、钙、钠。地球上的金属以单质(如 Ag、Pt、Au)形式存在的是极少数银白色 Ag金黄色 Au 常见的矿石赤铁矿(Fe2O3)黄铁矿(FeS2)菱铁矿(FeCO3)铝土矿(Al2O3) 绝大多数金属是
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物理通性2.金属的颜色、光泽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一、金属的通性小 结思考与交流 1.以Fe为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1)与氧气反应(2)与酸反应(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Fe + 2HCl == FeCl2+H2↑Fe +CuCl2 == FeCl2+ Cu2.分析下列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3.依据 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金属最外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做还原剂)化学通性M - ne- = Mn+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1.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2.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3.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单质一、金属的通性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1. 钠与氧气反应(1)钠与氧气在常温下的反应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金属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
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
4Na+O2=2Na2O注意:取用一小块钠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且应密封保存,同时不与水接触,切记遵守实验室规则!!!(1)钠先熔化
(2)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3)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钠的熔点较低,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2)钠在氧气中燃烧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常温下4Na + O2 == 2Na2O(白色)加热下-1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失去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4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不稳定稳定△钠与氧气反应2Na +O2 == Na2O2 (淡黄色)
不和煤油反应,密度比煤油大,能隔绝空气和水。钠的保存1.钠着火时,应如何灭火?2.将金属钠(密度为0.97g/cm3)放入煤油(密度为0.8g/cm3)和水的混合物中,你推测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思考与交流
用干沙土扑灭钠放入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产生的现象: 钠块将沉到煤油和水的界面上,有气泡产生,钠块上浮。当气泡逸出后,钠块又下沉到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又发生反应,重复发生上述现象至钠块消失。1.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剧烈。由于钠与水反应,实质上是钠跟水电离出的H+反应;而酸中的H+浓度比水中H+浓度大。思维拓展:钠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 + 2H+ = 2Na+ + H2↑思维拓展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蓝色絮状深沉
总反应式:
2Na + 2H2O + CuSO4 = Cu(OH)2↓ + Na2SO4 + H2↑
钠和盐溶液反应实质: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 与某些盐反应。例如:钠和CuSO4溶液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2.若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来呢?2.铁、镁和铝分别与氧气反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 + 2O2 == Fe3O4 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点燃(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Mg + O2 == 2MgO点燃(3) 铝与氧气的反应现象:失去光泽,铝箔熔化,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提示:氧化铝的熔点是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 ℃)。
实验1
未打磨的铝箔的加热。思考: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除去铝箔表面的保护膜后,再加热至
熔化,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现象:实验2
打磨过的铝箔的加热呢?解释:致密、熔点高的氧化铝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点低的铝融化后不会滴下来,也不能和氧气接触而燃烧。1.钠的物理性质:
2.钠的取用:
3.钠的保存:
4.钠的化学性质:
5.铝的化学性质:
银白色金属,密度小、质地软、熔点低,延展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用镊子夹取,用完的钠放回原瓶。煤油或石蜡油中①与O2反应: 4 Na + O2 = 2 Na2O 白色固体
2 Na + O2 = Na2O2 淡黄色固体
②钠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2 Na + S = Na2S 2 Na + Cl2 = 2 NaCl
(研磨易爆炸) (产生大量白烟)
?4Al + 3 O2 ==== 2Al2O3常温或加热点燃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A.Na B.Mg C.Al D.Au练习D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
①金属钠先熔化; ②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③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④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C三、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密度比水小) (反应放热,钠 熔点低)(剧烈反应,有气体生成)(产物溶液呈碱性)解释:(钠与水完全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2.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实验现象铁与水蒸气反应,铁粉红热,点燃
肥皂泡可听到爆
鸣声设计原理:当加热试管时,湿棉花中的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跟试管中的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H2沿导管通人到肥皂液中鼓起大量充满H2的气泡,用火柴点燃产生爆鸣声以检验H2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应从①水蒸气的产生 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③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的设计 其他方案?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试验现象①现象不明显
②开始有少量气泡产生,后来气泡逐渐增多
③试管很热
④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都有爆鸣声①氧化膜与酸、碱发生反应
②铝与酸、碱反应产生气体
③反应放热
④生成氢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Al与强碱溶液反应:Al与盐酸溶液反应:2Al + 6HCl=2AlCl3 + 3H2↑? 2Al + 6H+=2Al3++ 3H2↑?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思考:
1.等质量的铝片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氢气体积比是多少?
2.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铝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比是多少?1∶11∶3不相等 因为用铝箔(刺有小孔)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要继续与铝箔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比前者多。 3.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是否相等。小结 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在空气中就能被迅速氧化。如钠、钾、钙等。加热时可以剧烈燃烧。
 
 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如铝、镁、锌等。
 
 还有一些金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如金、银、铂等。镁、铝、锌等金属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保护膜,因此,能在空气中稳定地存在。
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如钠、钾等。有些金属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反应,如铁。大多金属不与冷水或热水反应。
铝有一个特殊的性质,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52页例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