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9 09:4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11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诗文默写填空(任选5题作答)。(10分)
(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2) , ,三而竭。
(3)期年之后, , 。
(4)甚矣,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7)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
2.阅读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在沁( )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hè)
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 在晨曦( )的原野中,有(zhu6) 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沁( )凉 晨曦( ) 群山万(hè) (zhuō) 重的老牛
(2)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分)
(3)用下面词语写一两句语意连贯的话,并用上一种修辞。(不得照抄原文)(3分)
点缀:
3. 句子衔接,将下列句子合理排序,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填序号)(3分)
①迈出了这一步,方可领悟出,内因为外因提供了怎样的缝隙与机会,才导致了这糟糕局面的出现。
②而不迈出这一步,总想着自己如何无辜,如何不幸,如何罪不应得,如何命运不济,便会在逆境的黑浪中,很快地沉没下去。
③在逆境中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是痛苦的,往往也是难堪的——然而必须迈出这一步。
④面对逆境,要勇于自省。
⑤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必有自我招引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我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相联。
序号依次是
4.诗词鉴赏: 阅读《关雎》回答问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2分)
(2)《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2分)
5.综合性学习。(10分)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跨进初中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学习时光已悄然逝去。今天,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依依不舍地相聚在离别的路口,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存于心的浓浓情谊,并畅想绚丽多彩的未来。先热一下身,做做思维体操和手部运动吧!
(1)你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将写什么 (3分)

(2)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4分)
(3)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你说说你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并提一条宝贵建议。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3分)。
(1)小惠未徧( ) (2)公将鼓之( )(3)再而衰( )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言语粗鄙
C.患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21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世之妻私臣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辍耕之垄上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解释下面句中的词。(4分)
①皆以美于徐公 以: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③期年之后期 期年: ④皆朝于齐 朝: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2分)
答: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问题。(15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 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 斯是陋室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4.划波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
(四)课内外结合,文言文类文阅读(7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3.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上杭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
(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2)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三而竭。
(3)期年之后, 虽欲言 , 无可进者 。
(4)甚矣, 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
(7)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
2.阅读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沁( qìn )凉 晨曦( xī ) 群山万(hè) 壑 (zhuō) 着 重的老牛
(2)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分号(;) (1分)
(3)用下面词语写一两句语意连贯的话,并用上一种修辞。(不得照抄原文)(3分)
(语意连贯的话,并能用上一种修辞即可。)
3. 句子衔接:序号依次是④⑤③①②
4. 诗词鉴赏。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5.综合性学习。(10分)
(1)示例: ①花季情·良师恩 ②同窗的你我 ③友谊地久天长
(2)示例: ①伴着生活的优美旋律,我们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走向明天。但不管走到哪里,我们坚信:友谊永存我心,友谊地久天长!(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②“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优美旋律勾起我们不尽的回忆,我们共度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将伴着我们走向明天!(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3)优点1分缺点1分建议1分。建议举例:①把语文课上活 ②扩大课外阅读量 ③多让学生批改作文④组织学生办手抄报 ⑤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5分)
1.(3分)(1)同“遍”,遍及 (2)击鼓 (3)第二次(每小题1分)
2.(3分)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 “粗俗”; 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6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抓住“狱”“虽”“以” 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
(2)(3分)曹刿说(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大意1分,“徧”“从”译对1分)
4.(3分)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21分)
1.C 2.A 3.①认为 ②指责 ③满一年 ④朝见
4.①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5.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6.第一问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意思相近即可)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且言之有理。
(三)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问题。(15分)
1. 4分。 (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 2.(3分)C
3. 4分。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4. 4分。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四)课内外结合,文言文类文阅读(7分)。
1.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2.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