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课件(31张)+教案+学案(运河中学龚源)(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课件(31张)+教案+学案(运河中学龚源)(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19 06:59:25

文档简介

3.2.5 蛋白质和氨基酸
【学习目标】
1.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认识蛋白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蛋白质的存在和作用
1.存在:蛋白质是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含有蛋白质。
2. 作用: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与蛋白质有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二)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
蛋白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三)蛋白质的性质
[探究活动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蛋白质溶液
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来
再加蒸馏水[
[
加稀硫酸
再加蒸馏水
加硫酸铜溶液
再加蒸馏水
加甲醛溶液
再加蒸馏水
加热
再加蒸馏水
1.物理性质
(1)溶解性
(2)丁达尔效应
(3)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_________________,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盐析是个_______过程
说明:
①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_______________,有的难溶于水如______________。
②使蛋白质盐析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盐的类型为_________,二是要用__ ___。
③利用蛋白质的盐析,可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
2.化学性质
(1)变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下,蛋白质的性质会发生改变,并发生_ __________,失去________,这种凝聚是________的,这种变化叫蛋白质的_________。
说明:
①蛋白质的变性是_________的过程,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的乙醇溶液可以消毒,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_______________可以杀菌,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水解
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2] 结合人教版教材补充:灼烧,颜色反应实验。
(3)灼烧
蛋白质灼烧产生_________________的气味。
(4)颜色反应
蛋白质与浓硝酸反应出现____________颜色。
(四)氨基酸的介绍
(五)酶的介绍
【小 结】列表比较葡萄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特征性质和应用等。
【强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淀粉
2.天然皮革是 (?? )
 A.纤维素制品 B.酯类制品 C.合成高分子制品 D.变性的蛋白质
3.下列物质属于蛋白质的一组是 ( )
A.淀粉 淀粉酶 B.血红蛋白 尿素
C.血红蛋白 淀粉酶 D.葡萄糖 淀粉
4.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B.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
C.加热可使蛋白质凝固
D.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目前有些蛋白质也可以人工合成
5.下列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
A.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B.用食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积存的水垢
C.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化纤织物与纯毛织物
6.误服氯化钡溶液后会引起中毒,采用下列解毒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服用稀的硫酸铜溶液,使Ba2+变成BaSO4不溶物
B.服用小苏打溶液,使Ba2+变成BaCO3不溶物
C.服用大量豆浆,Ba2+能使蛋白质变性
D.饮用大量的水,使血液中凝聚的蛋白质重新溶解
7.在下列物质中:①K2SO4 ②HCHO ③MgSO4 ④乙醇 ⑤硝酸 ⑥Hg(NO3)2 ⑦NH4Cl ⑧KOH中,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
A.①②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⑧
8.氨基酸因为氨基的存在可与酸反应,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NH4)2S ③Al(OH)3 ④NH4Cl ⑤甘氨酸 ⑥CH3COOH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⑤⑥ D.①②③⑤
9.某期刊封面上有下图所示的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叁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 )
A.羧酸 B.酯 C.氨基酸 D.醛
二、填空题
11.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一段时间的纯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则需关闭止水夹????????????? ?,打开止水夹???????????????????。
(2)图示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有(填装置代号)???????????? 。操作时应先点燃???????????????????处的洒精灯。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D的作用是???????????????????????????????????????????????????????? 。
(5)为将N2所排水的体积测准,反应前应将连接E和F装置的玻璃导管中充满???????????(填“水”、“空气”或“氧气”),理由是????????????????????????????????????????????????? ??????????????????????????????。
(6)读取N2所排水的体积时,要注意:①??????????????????????????????????????????;??????????????????????????????? 。
? (7)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得到的数据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
? A.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生成水的质量
C.通入氧气的体积?????????????????? D.该氨基酸的摩尔质量
(8)如果将装置中B、C连接顺序变为C、B,该实验的目的能否达到?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盖达尔法常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某蛋白质含氮16.8%,现欲测定该蛋白质水溶液的浓度,做了如下实验:
(1)取该蛋白质溶液0.50mL,用含催化剂的热硫酸处理,使蛋白质中的有机氮全部转变为NH4+。
(2)用强碱溶液处理,并用10.00mL0.020mol·L-1的盐酸吸收逸出的全部NH3。
(3)再用0.0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盐酸,消耗氢氧化钠溶液5.00mL,求1mL该蛋白质溶液中含有蛋白质多少毫克。
§3.2.5 蛋白质和氨基酸
(苏教版 必修2 专题3第二单元)
龚 源 江苏省运河中学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 课程标准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故教学设计的理念就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化学实验变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论可靠性的关键”等学科观念。根据本课知识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将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有效整合,注重将化学史实融入教学并发挥其育人功能,根据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各栏目进行“布白”处理策略,并合理利用这些栏目来服务于设计。
(2) 教材分析
“蛋白质和氨基酸”是苏教版化学2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部分内容,蛋白质作为一种重要营养素,与糖类、油脂一脉相承,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初步认识营养物质的性质为选修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教学设计突出两点:①详略得当原则,突出蛋白质性质教学,对氨基酸和酶从简处理。②将苏教版和人教版内容整合,力图相得益彰。
(3) 学生分析
a.学生的经验分析
无论是从学生生活经验还是知识经验,蛋白质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这些都为本节课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学生的认识障碍点分析
化学学习中的重要观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它深刻表达了内隐与外显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在想象中真切地体验微观的反应过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教学中还涉猎对比实验,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十分关键,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建构学科思想和观念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认识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认识蛋白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3)化学科学史中蕴藏着丰富养分,挖掘这一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找准化学科学史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契合点,使之有效地融入中学课堂,激活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要求:“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相关表述突显了化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将蛋白质的主要性质等学科知识蕴藏于生活问题中,使化学教学成为还原生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化学的价值。
2.难点:盐析与变性的对比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的多样性,怎么能够更好的认识它们性质上的差异,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观了?采用边讲边实验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到盐析和变性的差异点,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①新闻链接:近日,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都先后终止禽流感疫情Ⅳ级防控应急预案响应,进入常态化管理。②关于“禽流感预防”的图片。
【讲述】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啊,面对疫情,我们要做到“不恐慌,不传谣,不大意”,仍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鸡肉要充分煮熟煮透了吃吗?为什么要用清洁液洗手吗
【讲述】从生物学科知识可知病毒、细菌都含有蛋白质,那么你们知道在杀菌消毒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学习蛋白质的有关知识。
【板书】§3.2.5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
1.存在和功能
观看新闻;看课件展示的图片内容。
【大声齐答】杀菌消毒
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新闻引入,将学生从最熟悉的热点事件中迅速带入本节课的研究情境。
环节(二)
蛋白质的存在和功能
【讲述】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可能这个节日没有春节、圣诞节那么高的知名度,比较冷僻。今天是5月23号,是国际牛奶节,大家早上喝牛奶了吗?有一个说法叫“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既然是牛奶节,足见牛奶对于人的健康的重要性。牛奶富含蛋白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蛋白质的案例呢?
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再来看几种动物体内的蛋白质。
【课件展示】①结晶牛胰岛素的图片
【讲述】生物学科已经学习了胰岛素的功能,它有何功能呢?
如此复杂的牛胰岛素有没有可能人工合成呢?
【课件展示】化学史话:1965年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讲述】中国人不仅合成了,还是世界第一呢。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多么自豪啊。同时,这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成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充分表明合作的重要性。学习需要合作,生活需要合作,将来工作了更需要合作,可以说合作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与保障。
②血红蛋白图片
【讲述】大家对于血红蛋白应该很熟悉,它有什么功能呢?
可以说,在动物体内还有很多种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发挥着各自功能。所有重要的生理活动都有蛋白质的参与,所以恩格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这句话高屋建瓴,论述精辟,是对蛋白质极高地位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第一段文字,思考蛋白质的存在和功能
回答:……
回答:……
回答:大豆,肉类,鸡蛋……
回答:调节功能
观看、倾听、感悟。
齐声回答:运输功能
初步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蛋白质的重要。
基于相关学科知识为支点,建构新知。
从化学史实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初步感知合作的重要性。
发挥名人名言的激励和育人功能。
环节(三)
蛋白质的组成
【过渡】刚才大家看到了几种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确实很复杂,那么,看上去如此“眼花缭乱”的蛋白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
【板书】2.组成
【课件展示】化学史实:英国的两位科学家佩鲁茨和肯德鲁在1960年首先测出了血红蛋白的分子组成,是由12000个原子构成的,他们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讲述】蛋白质分子含有如此多的原子,大家推测一下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多大?
科学家研究研究结论可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在几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高分子化合物了。但是组成蛋白质的元素种类却并不多。
【课件展示】蛋白质的组成:
组成元素
质量分数
C
53%
H
7%
O
23%
N
16%
其他元素
微量
【讲述】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并不是太复杂,一般来说所有蛋白质中N的含量基本固定在16-21%之间。奶粉行业中经常以检测N的含量来衡量其质量。
【课件展示】生活案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C3H6N6)。
【讲述】其实这是不法分子钻了检测方法的漏洞。由此可见,检测方法对于生产、科研等是何等重要。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针对频发的毒生姜、假羊肉、含镉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发文说,要让违法者“倾家荡产,人头落地。”我们期待着。面对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作为中学生能做到的就是学会基础知识,回到社区宣传、普及、推广,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本领。
回答:几万……
回忆,思考,感悟
从诺贝尔奖和史实素材中感知科学家的高超智慧和感人的探究精神。
以表格形式直观呈现,让学生感知表格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形式。
从化学回归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参与决策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环节(四)
蛋白质的性质
【过渡】通过对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大家完全可以推知其性质应该也很复杂。下面就来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板书】3.性质
请各小组检查一下仪器和药品:
蛋白质溶液,饱和硫酸铵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硫酸,蒸馏水。
试管,烧杯,试管架,胶头滴管。
【讲述】请大家观察一下蛋白质溶液,有何特征啊?看来,有的蛋白质是溶于水的,能否举出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呢?
【提出问题】这里有两烧杯液体,一杯是蛋白质溶液,另一杯是蒸馏水,可是我忘记了贴标签,谁能帮我想想办法确认一下?

【讲述】
大家提出的方案有的不可行,比如品尝,这是实验室不允许的,毕竟是药品嘛。其他方案是否可行,等会去探究。有没有更为简单的方法呢?
出示电子教鞭(有激光笔功能),先照射其中一杯。再照另一杯。
【板书】①物理性质 1)溶解性
2)丁达尔效应
【讲述】
分组实验提示:注意安全;注意规范;注意绿色理念,尽可能微型化。
巡视,参与,现场纠正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
【实验4】:蛋白质溶液与甲醛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沉淀,加水不溶解
实验结论:过程不可逆,化学变化,蛋白质失去活性。
【归纳】刚才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了五组实验,有分组,有我演示,也有学生代表演示,可谓形式多样,大家的表现都比较好。
【投影】对比五组实验现象、结论。
【归纳】这五组实验中只有第一组现象与众不同,实验表明,象饱和硫酸铵溶液,硫酸钠溶液等盐溶液,可以使蛋白质析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蛋白质保持原来的生理活性,所以常用来分离提纯蛋白质。这个过程成为盐析。
【板书】3)盐析
【归纳】对于第2—5实验,蛋白质性质发生了改变,不可逆,是化学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变性。
【板书】②化学性质
变性
【讲述】变性中的“变”是指化学组成或空间结构改变,“性”是指溶解性和生理活性。
利用变性可以来杀菌消毒。
【过渡】蛋白质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从人教版教材中改变了两个小实验:
1.取一小块蚕茧,用坩埚钳夹持并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2.取一块蚕茧,置于玻璃片上,滴加2滴浓硝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强调】两个小实验可以用来检验蛋白质。
【板书】2)灼烧3)颜色反应
【投影】禽流感预防图片
【过渡】图片中有“彻底煮熟煮透禽类肉”,是为了消灭病毒细菌。那么,肉类含有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发生怎样变化呢?
【板书】4)水解
认真检查,识别,确认。
回答:均一,透明。
回答:毛发,指甲,动物皮等。
小组讨论并提出方案:
喝一口尝尝味道。
加热
……
思考,困惑
观察现象:第一杯出现一条光亮通路。
异口同声:胶体,丁达尔效应
【实验1】:蛋白质溶液与饱和硫酸铵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沉淀,加水又溶解
实验结论:过程可逆,物理变化,蛋白质保持活性。
【实验2】:蛋白质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沉淀,加水不溶解
实验结论:过程不可逆,化学变化,蛋白质失去活性。
【实验3】:蛋白质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沉淀,加水不溶解
实验结论:过程不可逆,化学变化,蛋白质失去活性。
观察且与自己先前的体验进行对比
学生甲上台演示:
【实验5】:加热蛋白质溶液。
实验现象:沉淀,加水不溶解
实验结论:过程不可逆,化学变化,蛋白质失去活性。
倾听教师对自己如何评价,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
思考教师强调的盐析注意事项:①某些盐溶液;②浓溶液。
思考教师强调的变性条件:
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某些有机物等。
学生代表乙上台演示。
现象: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现象:蚕茧变黄。
【交流与讨论】 你能说明下列现象或原理吗?
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
运用生物知识回答: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
感悟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回忆初中和高一初始学过的溶液与胶体知识。
激疑,激趣,引发头脑风暴。
新旧知识联系,整合
以对比法探究蛋白质与不同类物质反应情况。
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技能和精神。
因甲醛有毒,避免分组造成空气污染,改由教师操作。
由其他学生评价该生的操作规范度。
采用对比手法,比较盐析和变性。
补充实验,拓宽视野,引发兴趣。
学以致用
前后呼应,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点到为止,详略得当。
环节(五)
蛋白质的用途
【课件展示】蛋白质的用途
看图片,联系身边生活。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环节(六)
氨基酸
【过渡】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要发生水解,水解后的产物叫氨基酸,从结构上看,这三种氨基酸的共同点是什么?
【讲述】氨基酸对于人类来讲很重要,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观察与思考
(苏教版化学必修2模块第78页)
回答:都含有羧基和氨基。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归纳能力。
环节(七)

【过渡】在我们人体内还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酶。酶有哪些性质呢?
阅读(苏教版化学必修2模块第78页“拓展视野”)
举例说明:多样性;专一性;高效性;适宜的条件。
培养自学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环节(八)
小结提升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蛋白质的性质。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几类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课后列表比较一下它们的特征反应和用途。
【课件展示】生活案例:①患者XXX的体检数据单;②中国营养学会提供的健康饮食金字塔图片。
【学以致用】抢答比赛
观察数据背后隐藏的相关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1.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学科的参与与引导。“百味人生,多彩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以上案例尽管只是教学设计的“冰山一角”,但其辐射出的理念和价值可见“一斑”。
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学生有义务宣传好普及好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抽象的化学知识生活化,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化学科的“科学世界”,然后再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将生活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生活问题,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构建一堂堂活力四射的生态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课堂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关注生活实际的态度,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科价值,增强了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应注重从社会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素材出发,促使学生对自然社会产生亲近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又着眼于学生对学科概念和方法观点的理解,形成学生自己的观察视角,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标准理念。
2.以史为鉴,激活课堂教学。一部化学史就是一部科学家的奋斗史,是科学家不畏强权和艰辛坚持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和献身的历史;一部化学史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一部化学史更是一部展现科学家聪明才智的历史。这种科学发现的历程知识对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启迪一般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灵感是很有帮助的。
课件31张PPT。3.2.5 蛋白质和氨基酸 龚 源
江苏省运河中学
【化学史话】

1965年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世界上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阅读资料1】 【苏教版必修2模块第76页】
【思 考】:蛋白质的存在和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功能。血红蛋白【名人名言】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的组成 【生活案例1】毒奶粉事件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C3H6N6) 。[探究实验1]探究活动1【苏教版必修2模块第77页“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2【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模块第74页实验3-5】1.取一小块蚕茧,用坩埚钳夹持并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2.取一块蚕茧,置于玻璃片上,滴加2滴浓硝酸,观察并
记录现象。[探究实验1]探究活动1【苏教版必修2模块第77页“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2【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模块第74页实验3-5】蚕茧变黄产生烧焦羽毛气味1.取一小块蚕茧,用坩埚钳夹持并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2.取一块蚕茧,置于玻璃片上,滴加2滴浓硝酸,观察并
记录现象。【交流与讨论2】 你能说明下列现象或原理吗?1.向豆浆、牛奶中加入浓食盐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2.为什么75%的酒精可用于医疗消毒?
3.为什么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4.为什么被子要勤在阳光下暴晒?
5.为什么活性乳酸菌饮品不宜高温蒸煮?
6.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溶液可以用激光笔照射来区分,
为什么?【观察与思考】【苏教版化学必修2模块第78页】【思 考】:从结构上看,其共同点是什么?【阅读资料2】【苏教版化学必修2模块第78页“拓展视野”】归纳出酶的特性①多样性②专一性③高效性④适宜的条件 【恩格斯(1820-1895)】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生活案例2】【学以致用】CA2.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下列急救方法不能用于
解毒的是
A.立即喝大量的食盐水 B.立即喝大量牛奶
C.立即喝大量的豆浆 D.立即喝大量蛋清1.要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析出而又不改变蛋白质的
主要性质,最好多加入
A.甲醛溶液 B .稀NaOH溶液
C.饱和Na2SO4溶液 D.稀BaCl2溶液B4.生活中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
人造丝,最简便的方法是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D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
“泪”分别是指
A.油脂,纤维素       B.蛋白质,烃
C.纤维素,烃 D.蛋白质,油脂5.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A.都不溶于水
B.灼烧后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燃烧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两者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生成葡萄糖A6.天然皮革是  
A.纤维素制品 B.酯类制品
C.合成高分子制品 D.变性的蛋白质D7.酶是生物制造出来的催化剂,能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发挥作用。下图表示温度t与反应速率υ的关系曲线中,有酶参加的是
A B C DD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电池不能在高温下正常工作
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是人们追求的健康饮食方向
D.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溶液可以通过丁达尔效应区分C9.试剂:A.新制Cu(OH)2悬浊液 B.浓硝酸
C.AgNO3溶液 D.碘水
请选择合适的试剂鉴别下列四瓶无色溶液,并将其
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葡萄糖溶液 ( )
(2)食盐溶液 ( )
(3)淀粉溶液 ( )
(4)鸡蛋清溶液 ( )ACDB【课后归纳】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感谢各位专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