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乙 酸 蒋广锋
{教学目标}
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学会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学会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教学重点}
1、乙酸的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结合已有知识,观察并描述醋酸的物理性质:
1、醋是常见的调味品,食醋中约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称 。
2、 色、有 味的 体;熔沸点较低,易 ,无水乙酸又称为 。
活动与探究1:
【实验设计】根据下列提供的药品, 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
药品:镁带、NaOH溶液、Na2CO3溶液、乙酸溶液、 酚酞、石蕊试液
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讨论:
上述实验说明乙酸具有什么性质?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还是弱?为什么?
二、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基团名称:
乙酸的比例模型
三、化学性质:
1、弱酸性:
(1)写出乙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并在结构式中标出断键位置。
(2)写出乙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酯化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分组实验】
1、向已装有碎瓷片的大试管中滴加3滴管乙醇,然后加入2滴管冰醋酸和2滴管浓硫酸,摇动试管
2、如下图连接好装置,向竖直试管中加入2滴管饱和Na2CO3溶液
3、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试管, 观察Na2CO3溶液中产生的现象
(加热时,必须先预热;当试管中液体剧烈沸腾时,要移开酒精灯,剧烈沸腾停止后,再继续加热)
(1)Na2CO3溶液中产生的现象:
(2)碎瓷片的作用:
(3)竖直导管为何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
(4)酯化反应定义:
(5)反应原理:
【思考讨论】结合反应原理,对比结构上的变化,分析乙酸乙酯是如何形成的,搭建乙酸乙酯的球棍模型;
结合搭建过程,分析断键位置,脱水方式。
(6)反应实质:
(7)反应类型:
四、课堂小结:
1、在乙酸结构式中标出断键位置:酸性和酯化反应
2、乙酸的官能团:名称:
结构式:
【学以致用】
1、下列乙酸的应用中,体现了乙酸的何种性质?
(1)、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除腥味,且口感香醇,特别鲜美
(2)、食醋可以除水垢
2、如何解释:“酒是陈的香”(酒越放越香醇)
3、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乙醛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4、CH3COOH分别跟H—18O—C2H5和H—16O—C2H5起酯化反应后,两者生成H2O的质量( )
A、前者大 B、前者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课后练习】
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2、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鉴别乙酸、乙醇、苯的是 ( )
A、金属钠 B、溴水
C、 碳酸钠溶液 D、水
3、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
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2SiO3。
(1)利用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接___ , _____接_____,____接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件15张PPT。专题三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乙 酸一、乙酸(俗称醋酸)的物理性质:(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实验设计】根据下列提供的药品,
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药品:镁带、NaOH溶液、Na2CO3溶液、 乙酸溶液、 酚酞、石蕊试液
活动与探究1:证明乙酸酸性的方案:方案一:向乙酸溶液中加石蕊方案二:向镁带中加入乙酸溶液方案四:向Na2CO3溶液(约一滴管)中加入乙酸溶液(约一滴管)方案三:向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乙酸溶液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的使用说明:
黑球代表碳原子;红球代表氧原子;白球代表氢原子
二、乙酸分子的结构请写出乙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乙酸为弱酸)
并在结构式上标出断键位置请写出乙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你知道吗? 1、向已装有碎瓷片的大试管中滴加3滴管乙醇,然后加入2滴管冰醋酸和2滴管浓硫酸,摇动试管
2、如下图连接好装置,向竖直试管中加入2滴管饱和Na2CO3溶液
3、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试管, 观察Na2CO3溶液中产生的现象。
(加热时,必须先预热;当试管中液体剧烈沸腾时,要移开酒精灯,剧烈沸腾停止后,再继续加热)活动与探究2:乙酸乙酯(1)、定义 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2、酯化反应(2)、原理方式一: 方式二: (3)、酯化反应实质:酸失羟基,醇失氢(羟基上的氢原子)(4)、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学以致用1、下列乙酸的应用中,体现了乙酸的何种性质?
(1)、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除腥味,且口感香醇,特别鲜美
(2)、食醋可以除水垢
2、如何解释:“酒是陈的香”(酒越放越香醇)
3、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乙醛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C4、CH3COOH分别跟H—18O—C2H5和H—16O—C2H5
起酯化反应后,两者生成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
A.前者大 B.前者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C本节课结束了,您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