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课件(20张)+教案+学案(丰县民族中学惠大超)(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课件(20张)+教案+学案(丰县民族中学惠大超)(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19 07:09:25

文档简介

苏教版化学必修2《乙酸》学案
课 题
乙酸
课时
1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
2.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重难点
重点: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 酯化反应原理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食醋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有______味。
[实验探究1]⑴对比观察食醋、乙酸的色、态、闻气味;
⑵取少量乙酸于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自主归纳]一、乙酸物理性质:
乙酸俗称______;是____色、有______________味的____体;易______(沸点:117.80C);熔点:16.60C,室温低于16.6℃时会_________________,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________;乙酸易溶于_____和______等溶剂;密度比水略_____(1.049 g/cm3)。
[问题解决1]在寒冷的冬天,保存在细口试剂瓶中的无水乙酸会凝结成冰状晶体,若在实验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观察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写出其分子式、结构式。
[归纳总结]二、乙酸分子的组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酸的通性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实验,记录现象、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乙酸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
2.带氧化膜镁条与乙酸溶液反应
3.向乙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4.向NaOH溶液滴加酚酞后,再滴加乙酸溶液
[问题解决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与碳酸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乙酸呈现出酸性,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三、乙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
乙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乙酸是______酸,是____电解质,具有酸的通性;酸性:乙酸_____碳酸。
[问题解决3]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鱼刺在食醋中浸泡会变软;鸡蛋壳在食醋中浸泡后变酥,这些现象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几片碎瓷片,再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另取一支小试管加入约2mL饱和碳酸钠溶液;按图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分钟,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振荡、静置后,该液体有______________味。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试结合实验现象与教材p71页分析写出乙酸与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交流讨论乙酸与乙醇的反应原理。
乙酸与乙醇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三、乙酸的化学性质:2. 酯化反应
⑴定义:酸+醇→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解决4]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有机反应机理常用的方法:如用乙酸() 和含有18O的乙醇(CH3CH218OH)发生反应验证酯化反应本质,试判断产物中18O的存在正确的是( )
A. B.H218O C. D.以上都不对
[问题解决5]结合乙酸酯化反应原理,试判断丙酸(CH3CH2COOH)与乙醇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反应,试写出二者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观看实验操作过程,讨论分析酯化反应实验操作过程注意问题:
⑴药品添加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的杂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长导管除导气之外还兼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管口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解决6]下列四套装置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 ( )
⑴ ⑵ ⑶ ⑷
[合作交流]试分析判断“酒越陈越香”可能的转化过程,写出转化过程中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认识乙酸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课 堂 检 测
1.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H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
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
2.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分液
3.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H3CH2OH ②CH3COOH  ③H2O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4.在实验室制得1 mL乙酸乙酯后,沿器壁加入0.5 mL紫色石蕊试液,这时紫色石蕊溶液将存在于饱和Na2CO3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于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液体分为两层,石蕊溶液仍呈紫色,有机层呈无色
B.石蕊溶液分为三层,由上而下呈蓝、紫、红色
C.石蕊溶液分为两层,上层呈紫色,下层呈蓝色
D.石蕊溶液分为三层,由上而下呈红、紫、蓝色
5.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苹果醋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醋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醋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苹果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
(4)苹果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试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6.以乙烯和水为原料,自选必要的其他无机试剂,可合成CH3COOCH2CH3。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合成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苏教版化学必修2《乙酸》教学设计
丰县民族中学 惠大超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 具体应用
王荣生老师曾指出好课应该具有两个基本标准:“教学内容的有效聚焦与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在乙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呢?反复斟酌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课堂教学:1.从生活中乙酸的应用入手,整个课堂将生活中乙酸的应用做主线,从中提取知识进一步剖析探究;2.以问题探究做主导,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考维度;3.以实验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知识、自我得出结论能力;4.进行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学习几种代表性烃与乙醇知识的基础上总结乙酸的学习方法: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同时涉及各种有机化合物间的某些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如: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活动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中展开,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双基”,还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构建一系列开放性探究式教与学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教材分析
乙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很大用途,也是学生接触较多的化学物质之一,是继烃、醇、醛之后又一重要的有机物。做好乙酸的的教学既是对醇、醛知识的巩固,又为酯的学习作铺垫,特别是帮助学生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对课本设置的学习内容要脚踏实地地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把握《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注重学习方式,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探究问题,将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的探究列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已认识内容: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的通性;白醋酸果汁等这些有酸味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表现出酸性。
2.化学基本原理概念:在化学②专题1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中学生已学过同分异构现象,初步会判断同分异构体并了解有机物的成键特征;认识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 ,电子式书写等;
3.本专题第一单元介绍了“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中几种代表性的烃:甲烷、乙烯、苯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学习了第二单元“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乙醇的组成及重要性质;这些都为乙酸知识的学习明确了思路,确定了方法。
四、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1.2013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掌握羧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2.2012年江苏省高二学测说明: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认识乙酸在日程生活中的的应用。学生实验测试要求: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4.江苏省普高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学生实验教学要求: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本节乙酸的教学根据省学测说明与江苏省普高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确定教学标准与学习要求为:⑴内容标准;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⑵学习要求;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及其用途;⑶学生实验教学要求: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酸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乙酸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设计与实验探究锻炼学生分析、推理、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⑵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⑶通过问题探究、设计动手实验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思考的积极性及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酯化反应原理。
七、实验用品:
乙酸、乙酸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石蕊试剂、酚酞、浓硫酸、无水乙醇、蒸馏水;
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大小)、试管架、滴管、单孔塞、导管、烧杯、量筒、碎瓷片、火柴、石棉网、洗瓶;
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生活实例引入
展示一瓶食醋;提问:吃醋好不好?
投影:少吃醋有益健康!
思考:食醋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食醋的成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乙酸物性
实验1:⑴对比观察食醋、乙酸的色态、闻气味;
⑵取少量乙酸于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⑶投影冰醋酸。
总结乙酸的物性。
实验、总结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
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自学能力,分析、探究能力。
问题解决
在寒冷的冬天,保存在细口试剂瓶中的无水乙酸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若在实验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乙酸组成结构
介绍:科学实验测定乙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分析其组成结构;
由乙酸的结构式强调乙酸的构成,写出结构简式,认识羧基;
认识官能团;
介绍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
观察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分析乙酸分子的结构;完成学案。
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元素观,会利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
问题过渡
醋的味道很酸,是因为乙酸具有酸性,那么乙酸的酸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酸的通性。
体会归纳乙酸的酸性表现
回顾酸的通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实验探究
实验2:⑴向乙酸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
⑵带氧化膜镁条与乙酸溶液反应;
⑶向乙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⑷向NaOH溶液滴加酚酞后,再滴加乙酸溶液。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总结,完成学案
以实验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知识、自我得出结论能力;
问题探疑
分析乙酸呈现酸性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教材p71,总结
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总结
1.弱酸性:
CH3COOH CH3COO-+H+
酸性强弱: CH3COOH>H2CO3
总结,记忆
巩固重点知识
问题解决
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鱼刺在食醋中浸泡会变软;鸡蛋壳在食醋中浸泡后变酥,这些现象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
思考,分析原因
从化学走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过渡
投影:“酒是陈的香”原因是什么?
介绍:通过下面的学习找出答案。
问题激疑。
实验探究
实验3: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几片碎瓷片,再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按教材图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分钟,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实验完成后在不振荡小试管情况下沿器壁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再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共同探讨实验的成与败。
(强调:⑴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⑵气密性,⑶导管口位置,⑷注意实验安全等问题)。
实验总结。
⑴阅读分析实验操作要点,进行加热操作;⑵观察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有什么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色、态、味怎样?记录实验现象;⑶反应结束后振荡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闻生成物气味;⑷填写学案,总结反应现象,判断反应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用实验探究化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酯化反应
2.酯化反应:酸+醇→酯+水
反应生成有香味的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乙酸乙酯
原理探究: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认识概念,理解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的实质
让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酯化反应本质
同位素示踪法:用乙酸和含有18O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关于产物中18O的存在正确的是( )
A.CH3C18OOCH2CH3
B.H218O
C.CH3CO18OCH2CH3
D.以上都不对
进一步探究原理
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判断的能力。
实验回放
探究实验过程
播放酯化反应实验视频,分析实验操作过程,探讨实验注意问题:
⑴药品添加的顺序如何?
⑵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⑶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用什么方法除去杂质?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
⑷导管的作用是什么?导管口的位置如何,为什么?
学生总结基础上投影总结。
小组交流讨论,填写学案,答案展示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围绕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化学变化观和实验观。
问题解决
学案“问题解决6”;
强调“防倒吸”装置与作用。
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问题解决
“为什么酒越陈越香?”
强调酒中少量酒精长时间放置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少量乙酸乙酯的香味。
交流讨论分析,得出:
CH3CH2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试写出以上转化的反应方程式,理解“酒越陈越香”原因。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反应本质。
总结乙酸化学性质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 弱酸性
2. 酯化反应
认识乙酸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总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学生整体认识乙酸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理解反应的本质。
进行归纳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学习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指导思想,使学生所学知识有整体提升。
拓展提升
结合乙酸的结构、性质判断甲酸(HCOOH)、丙酸(CH3CH2COOH)具有哪些性质?试写出二者分别与乙醇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乙酸生活应用
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醋的来历、醋的酿造过程;生活小窍门:怎样巧用食醋;醋能解酒吗?……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增大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化学价值观。
巩固练习
练习反馈
完成学案“课堂检测”
落实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总结
强调本节课教学重点
总体回顾,总结
作业布置
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乙酸(醋酸)
乙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熔点低,易溶于水、乙醇等。
乙酸的组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羧基
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CH3COOH CH3COO-+H+
酸性强弱: CH3COOH>H2CO3
2.酯化反应:⑴定义 酸+醇→酯+水
⑵反应原理: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乙酸乙酯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
⑶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小结:乙酸结构与性质关系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探究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教学中设计一定梯度的探究问题、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获取和建构新的知识。通过学生对乙酸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学习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实践检验真理”的观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价值观等,实现了对学科观念的建构。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总体感觉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堂教学的效果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获取知识的多少。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程度、思维的深度、合作交流的广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就是如何给学生创造有效的条件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及学习的态度方法等,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教师很好地熟悉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设计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思维高度,同时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
2.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也应当放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教学设计环节中的教学方式及学生活动多少的表现形式不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关键是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学生是否能通过一些活动,促使大脑经过紧张的思考,能自我得出所要达到的目标结论。本节课“乙酸”的教学重点要放在“乙酸的结构”与“酯化反应”内容上,教学中围绕“结构决定性质”、“酯化反应实验探究”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3.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放与收。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可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但有时教学过程中的放手让学生活动却出现了难收的场面。因此要做好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环节应注意把握:课前教学环节的预设要充分,学生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要周全;要把握好学生活动收的时机,同时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要能够控制学生活动的分寸,而不要让学生的活动脱离了教学的主题。
课件20张PPT。乙酸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颜色、状态,打开瓶盖扇闻一下气味,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取少量乙酸于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认识乙酸的物理性质因此,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说明: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乙酸分子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实验探究】溶液变红醋酸呈酸性有气体逸出醋酸能与碳酸钠反应,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有气泡产生,速度由慢至快醋酸呈酸性,能与活泼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反应溶液红色褪去醋酸呈酸性,能与碱反应“酒是陈的香”【生活常识】? 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两小块碎瓷片,再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分钟,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实验探究】 ⑴加热操作要点 ,⑵装置的气密性,⑶导管口位置,⑷实验安全 。【实验注意】 观察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有什么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色、态怎样? 反应结束后振荡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观察上层液面高度变化,闻生成物气味。 【实验操作】【交流讨论】1.实验现象与结论:(1)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振荡、静置后,该液体有______________味。(2)实验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香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有机反应机理常用的方法:如用乙酸(CH3COOH) 和含有18O的乙醇(CH3CH218OH) 发生反应验证酯化反应本质,试判断产物中18O的存在正确的是( )
A.

B. H218O

C.
D. 以上都不对C【问题解决】3.问题探究:【交流讨论】⑴药品添加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的杂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长导管除导气之外还兼有的作用_________;
导管口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注意点:先加乙醇再加浓H2SO4 最后加乙酸催化剂、吸水剂导气、冷凝①添加试剂的顺序:②浓H2SO4作用:④导管的作用:③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导管口不能伸到液面下(防倒吸)【问题解决】a.吸收乙酸b.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析出。⑴⑵下列四套装置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 ( )⑴⑷【问题解决】⑷⑶“酒是陈的香”【问题解决】?
CH3 COOCH2CH3D【练习巩固】 2.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苹果醋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醋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醋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苹果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
 羟基  羧基  C4H6O5 33.6【练习巩固】(4)苹果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试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ABCD【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跟节练习谢谢各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