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作业单】18、古诗三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作业单】18、古诗三首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8 08: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8、古诗三首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qǔ) 环绕(rào) 天涯
B.花木成畦(qí) 南朝(cháo) 黄莺
C.浪淘风簸(bǒ) 织女(zhī) 毛檐
D.两山排闼(dá) 银河(yín) 酒旗
2、下面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B.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城,山村)
C.两山排闼送青来(并列) D.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指寺院建筑)
3、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九曲黄河万里沙, 。
(2) ,同到牵牛织女家。
(3) ,花木成畦手自栽。
(4)一水护田将绿绕 , 。
4、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到/牵牛/织女家 B.水村山郭/酒旗风
C.南朝/四百/八十寺 D.茅檐/长扫/净无苔
二、灵活运用。
5、下列诗词没有描写春天景象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6、下列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7、下列对《书湖阴先生壁》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院中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洁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和可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D.诗歌的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在“九曲黄河万里沙”中应该读第一声。
B.王安石是宋代诗人,我们之前学过的《元日》也是他的作品。
C.“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院,强调寺院很多。
D.《浪淘沙》(其一)前两句诗歌咏黄河,后两句诗联想到天上的银河。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山郭”是“山城,山村”的意思。( )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闼”是“小门”的意思。( )
(3)《浪淘沙》(其一)这首诗写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冲锋破浪、一往无前的特点。( )
(4)“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四百八十寺”是实写,写出了江南共有480座寺庙。( )
三、碰撞书本。
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万里黄沙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
家做客。
(2)“ , 。”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 ,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3)“ , 。”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1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作者是从哪些地方表现黄河的磅礴气势的 ( )(多选)
A.黄河弯弯曲曲的姿态。
B.黄河裹挟黄沙、波涛汹涌的气势。
C.黄河河面宽广、河道绵长。
D.黄河的水来自天上的奇思异想。
(2)下面哪句诗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最相近 (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句赏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①诗句中的“九曲”说明了黄河 的特点,“万里”写出了黄河 的特点。这两句诗写出了黄河 的气势。
②读诗句想象画面,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图画( )所示场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①诗人在这两句诗中化用了 的民间故事。
②这两句诗通过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诗人 、
的气概。
12、阅读古诗(二)。
江南春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为了表现醉人的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莺、 、 、 、 、 、寺庙、楼台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②诗中的“四百八十寺”形容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有人认为把诗中的“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因为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看到绿树红花和风中酒旗。( )
②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 )
(4)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感受阅读。
13、课外古诗阅读(一)。
夏日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 ,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荞麦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 只有。⑦蛱 ( jiá ) 蝶 : 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2) 诗中用 、 、 、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课外古诗阅读(二)。
夜 雪①
[唐] 白居易
已讶②衾枕③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④。
【注释】①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诗人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②讶:惊讶。③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④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1)这首诗没有从下面哪个感官角度来写雪 ( )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2)诗人“知雪重”,是从 、 、 等方面来感知的。
(3)用自己的话描绘“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画面。

(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从体温感知衾枕已冷来侧面表现雪下得大。
B.一夜过去,诗人因寒冷未眠,久坐窗前,直到天亮窗明。
C.“折竹声”于深夜而“时闻”,凸显了冬夜的寂静。
D.“时闻”二字说明诗人彻夜无眠,表现其孤冷寂静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15、综合实践。
班里开展了“漫步古诗苑”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练习。
(1)【古诗中的数字】请把诗句中的数字补充完整。
①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毕竟西湖 月中,风光不与 时同。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月花。
④飞流直下 千尺,疑是银河落 天。
(2)【古诗中的修辞】下列诗句与“细雨鱼儿出”对仗最工整的是( )。
A.月出惊山鸟。 B.微风燕子斜。 C.风摇青玉枝。 D.羁鸟恋旧林。
参考答案
1、C
2、C
3、(1) 浪淘风簸自天涯((2) 如今直上银河去
(2)茅檐长扫净无苔 (4) 两山排闼送青来
4、C
5、B
6、D
7、CD
8、C
9、√√√×
10、(1) 黄河牵牛织女
(2)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1、(1)ABD (2)B
(3)弯弯曲曲 绵长 磅礴 B
牛郎织女 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
12、(1)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2)①唐 杜牧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
②寺院很多
(3)①× ②√
(4)示例:在广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欢快地鸣唱,绿树映衬着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迎风招展。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之情。
13、(1) 拟人、对偶
(2)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3)B
(4)抒发了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
(5)早莺 新燕 春泥 乱花 浅草
14、(1)C (2)衾枕冷 窗户明 折竹声
(3)B
(4)夜深的时候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5、(1)五 六 四 二 三 九
(2)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