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六单元核心素养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积累运用。(41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
jīng yíng 美丽的地球上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广阔浩瀚的大海,
还有珍贵的kuàng chǎn zī yuán ,这些都是地球母亲
kāng kǎi 无私地提供给我们的。可是如今,资源都在一点点枯竭,这些
都是人类不加jié zhì 地làn yòng 化学品造成的。
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误读音,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在横线上写出正确读音。(3分)
(1)A.威胁(xié) B.荞麦(qiáo) C.铁锹(qiū) ( )
(2)A.颠簸(bō) B.盘踞(jū) C.村郭(guō) ( )
(3)A.遨游(áo) B.劲挺(jìn) C.记载(zǎi) ( )
3、选择题。(16分)
(1)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麸(fū)”的意思最有可能是什么 ( )(2分)
A.夫子 B.农夫
C.小麦的皮 D.玉米的种子
(2)辨析词语的含义,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中。(填选项)(2分)
“枯竭”有两种含义:A.(体力、资财等)用尽;穷竭。B.(水源)干涸;断绝。
①图一中“枯竭”的含义是( )。图二中“枯竭”的含义是( )。
②选出下列句子中“枯竭”的意思。
a.人们为枯竭的大瀑布举行了特殊的葬礼。( )
b.人类利用的许多能源都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爱你,黄河! 你的浩瀚与日月同辉,在我心中激荡。
B.老化的电线仿佛一触即断,电工只能不紧不慢地进行修理。
C.风吹过麦田,涌起阵阵绿色的波浪,麦田边的湖面泛起涟漪,波光粼粼。
D.父亲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面对生活的坎坷,我们一家人风雨同舟。
(4)下列描写江河的诗句中,无法体现河流流向的一项是( )。(2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B.不爱护环境的人,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品质。
C.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D.经过宣传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6)请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时,下列做法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设想被请求人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他的疑虑
B.说出自己的设想后,如果被请求人不支持你的想法,就应该放弃
C.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即可,无须考虑被请求人的态度
D.要从不同的意见中积极提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的观点
(7)对下面这段话主要观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中国古典建筑庄重典雅、气韵生动,蕴含着极丰富的人文内涵:古代的经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其中亭台楼阁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宛若天成;还有一些建筑,如拱桥、华表等,则各具特色,给人以动态的线条美和和谐的韵律美;至于中国古代的庙宇、殿堂等建筑,则多修筑于山水灵秀之地,不禁使人感受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A.中国古代经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
B.中国古典建筑富有线条美和韵律美。
C.中国古典建筑的人文内涵极为丰富。
D.中国古代的庙宇、殿堂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8)下列关于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女娲补天》中的“五彩石”就是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
B. 人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庄稼丰收,“五谷”指的是稻、麦、粟、菽、稷。
C.《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千古佳作,诗人们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D.《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4、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1)这些设想能实现。这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用相同的修辞仿写句子)
(3)通过老人的守候,让我们懂得了青山永远不会老。(修改病句)
(4)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仿写一句话。
在群星璀璨的字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白千米的星球。这个旅行箱长45
厘米,宽30厘来,高25厘米,看起来很漂亮。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浪淘沙》(其一)中诗人以浪漫想象结合优美传说的句子:
, 。
(2)《江南春》中描写江南柳暗花明、色彩艳丽的诗句: ,
。
(3)《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 ,
。
(4)《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
二、综合性学习。(5分)
下面是三条公交路线的站牌。小云同学家住小李村,他和同学约好早上九点在凯旋路的书店见面。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三、阅读理解。(29分)
1、古诗阅读。(10分)
登高(节选)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中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描写。(2分)
(2)“萧萧”写出了 的情景,“滚滚”写出了
的气势。(2分)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B.“无边”“不尽”二词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抒发了诗人志向远大、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C.诗的前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图。
D.全诗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象,烘托了常年漂泊、老病孤苦的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4)借助图片,展开想象,把后两句诗描绘的情景具体写出来。(2分)
(5)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你还积累了他的哪些古诗 请默写一首。(2分)
2、课内阅读理解。(11分)
青山不老(节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锨进沟上山; 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肆虐——( ) 风雨同舟——( )
(2)请采用抓关键信息的方法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观点:
。(2分)
(3)文章引用当地县志的话,写出了 ,衬托了
,也使作者的叙述更有说服力。(2分)
(4)选文第二自然段除了介绍了老人单调、简朴的生活外,还写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是 、 、 。(1分)
(5)作为一名记者来采访老人,你要给老人拍摄一张照片。你将选取什么背景给老人留影 请根据全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下这张照片。(2分)
3、现代文阅读。(8分)
“霾”藏危机
自然界存在许多微粒,如花粉、细沙,它们的直径在10—100微米,我们称之为PM10—PM100。这些颗粒物进入空气后,会随呼吸进入人体。不过不必担心,人类已经进化出阻止较大颗粒物进入肺部和血液的机制。
当异物刺激鼻子时,我们本能地打喷嚏将异物排出。鼻腔内膜支气管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能捕获PM10以及不能随喷嚏排出的更大颗粒。上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层有一层纤毛细胞,可以沿着呼吸道将黏液不断扫向口腔。黏液中的颗粒物随着我们的吞咽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的第一道屏障是胃酸,它能让许多物质的毒素失活。若毒素成功熬过胃酸,它们将进入肠道。肠道的屏障由许多层膜构成,它们会阻挡毒素进入血液。最终这些颗粒物会混入粪便,然后被排出体外,结束人体旅行。//
雾霾天气,PM2.5来袭,气管、支气管、呼吸道等防线全部被攻破,因为它们只能抵御比PM2.5大的颗粒的攻击。
那么 PM2.5微粒是怎么进入大脑的呢 PM2.5可以有效抵挡鼻腔黏液的捕获,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最终抵达肺泡。肺泡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内部裹着肥皂泡状的液体,可以捕获并分解颗粒物。肺的深处没有像呼吸道那样的纤毛和黏液来阻挡颗粒物,肺的深处除了一层薄薄的肺泡壁,就是血管壁,颗粒物到了这里便可随心所欲。于是颗粒物中隐藏的毒素便穿过肺泡壁以及血管壁进入血液,然后血液会带着毒素进入人体的其他器官。
它还可以通过呼吸道直达我们的大脑。人在呼吸时,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粒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鼻腔,鼻神经后面负责嗅觉的区域直接暴露在微粒中,一些微粒会被神经细胞吸入,然后通过轴突进入大脑。//
雾霾中的金属纳米粒子并非人体所需,它来源于高温下熔化的金属、燃烧的燃料以及汽车尾气,这些粒子会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生。长期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中的青少年,通过鼻腔将金属纳米粒子吸入,这些金属纳米粒子通过呼吸道进入大脑,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伤害。//
(1)文章分为三部分,抓住关键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①较大颗粒物的人体旅行。
② 。
③ 。
(2)根据第4、5自然段填空。(2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当PM2.5—PM10微粒进入人体后,气管、支气管、呼吸道等防线全部被攻破。
B.人类已经进化出阻止颗粒物进入肺部和血液的机制,不必担心“霾”的攻击。
C.雾霾中的毒素——金属纳米粒子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永久伤害。
(4)联系短文内容,我们应该怎样控制PM2.5污染源 (2分)
四、习作天地。(25分)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请你以“未来小学少先队”的名义写一份“节约粮食”倡议书。
要求:①提出具体建议;②分条罗列建议;③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
参考答案
一、1、晶莹 矿产 资源 慷慨 节制 滥用
2、C qiāo B jù B jìng
3、C BABA B D A A C B
4、(1)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2)这么平静的湖面,简直是一面镜子。
(3)通过老人的守候,我们懂得了青山永远不会老。
(4)这个旅行箱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看起来很漂亮。
5、(1)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2)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4)自然资源有限 目前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二、小林应该先乘坐86路公交车到桐荫街站下车,然后在桐荫街站换乘65路,到凯旋路站下车。
三、1、(1)静态 动态
(2)落叶飘落江水奔腾而来
(3)B
(4)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萧萧飘下;无穷无尽的长江滚滚而来。
(5)示例: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
叶红于二月花
2、(1)放肆 同舟共济
(2)老人改造山林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
(3)当地环境的恶劣 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苦
(4)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5)我会选取绿洲为背景进行拍摄,山峦若隐若现,一位老人的身影,在依山而植的层层树木中清晰可见,表现了老人守卫绿洲,与青山共存的信念。
3、(1)较小颗粒物可进入大脑 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
(2)(从左到右)支气管 血液 鼻腔 轴突
(3)C
(4)我们应该减少使用私家车,绿色低碳出行;不露天烧烤,焚烧秸秆或柴等。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