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六单元核心素养卷(五)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积累运用。(40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8分)
地球是生命的yáo lán 。jīng yíng 的露珠、青青
的草、蓝蓝的天,以及矿物、动物等,都是地球kāng kǎi 提供的。如果我
们不加 jié zhì 地开采各种zī yuán ,不顾后果地làn
yòng 农药,不仅会加速它们的 kū jié ,而且会给人类的
生存带来威胁。因此更应该保护环境,为保护地球作出gòng xiàn 。
2、选词填空。(4分)
希望 指望 愿望
(1)人类不能( )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
(2)我们( )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即使……也……
(3)( )这些设想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4)( )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3、选择题。(1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及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屋檐(yán) 威胁(xié) 天崖海角
B.耙地(bā) 荞麦(qiáo) 莺歌燕舞
C.排闼(tà) 遨游(áo) 晶莹剔透
D.记载(zài) 坠落(zhuì) 堵物思人
(2)读句子,给加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3分)
顺溜:①通畅顺当,没有阻拦;②顺从听话;③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①这几个人里就数他脾气好,比谁都顺溜。( )
②地翻好,又耙了几遍,把得又平又顺溜。( )
③小字的作文写得不太顺溜。( )
(3)下面加点的字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浪淘沙(其一)(唐代曲名) B.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C.书湖阴先生壁(书法) D.南朝四百八十寺(形容寺院很多)
(4)下列对应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五行相生(金木水火土) B.五彩缤纷(黄青赤紫黑)
C.五谷丰登(稻麦黍菽稷) D.五音不全(宫商角徽羽)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细颗粒物(PM2.5)浓度低于26.2微克/立方米左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B.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收听并记录当天的天气预报。
C.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使我县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D.我省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倡议书时,要依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也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
B.《三黑和土地》一诗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
C.《青山不老》一文主要写了一位山野老农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
D.《书湖阴先生壁》由院外写到院内,既写出了山水的情态,又表达了对主人的赞赏。
4、按要求完成句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拄着拐杖的老人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缩句)
(2)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3)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4)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7分)
(1)《书湖阴先生壁》一诗的作者是 ,诗中通过对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庭院主人的勤劳和高雅的诗句是“ , ”。
(2)古诗中常借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浪淘沙》(其一)中包含“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是“ , ”。《江南春》中包含前朝“佛教盛行”之事的诗句是“ , ”。
二、语言实践。(5分)
在小区周边,我们经常看到流动摊贩在售卖生活日用品。流动地摊的存在一方面为城市下岗、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了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对社会秩序管理、环境卫生、交通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摆地摊放不该禁止呢
1、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摊贩们、社区居民、城管工作人员、交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3分)
2、和别人意见不同时,正确的做法是( )。(2分)
A.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B.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曲解,不断章取义。
C.不管别人意见如何,都强行让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三、阅读理解。(30分)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资料一】滨滨此刻正站在公交站台
上,下面是他看到的三块公交车站牌。
资料三:
(1)滨滨需要在6:00前赶到“钱江大桥换乘站”与同学汇合,他可选的公交车是( )。(1分)
A.4路 B.180路 C.315路 D.都可以
(2)综合以上三则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2分)
A.此刻,滨滨可能在“动物园”站或“虎跑”站,不可能在“苏堤”站。
B.如果想设计“低碳出行”的宣传活动,【资料一】不是参考重点。
C.滨滨赶到“钱江大桥换乘站”后,准备就近换乘地铁,可优先选择4路公交车。
D.若要写份《“绿色出行”倡议书》,【资料二】可以作为参考资料。
(3)爸爸想开车带滨滨从雅仕苑的家里出发前往九溪玩。滨滨想劝爸爸乘公交车出行,他应该怎么说呢 请结合资料至少说出两点理由,分点表述,再帮滨滨爸爸规划一条最合理的公交车出行路线。(4分)
理由:
公交车出行路线:
2、对比阅读。(13分)
(一)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不幸的地球(节选)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面积约一半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森林大面积被毁,就大大地降低了树木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会产生约3.3亿吨有害废物,并且排放大量铅、砷、汞、镉等有害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有害物质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致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破坏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人们每年要从船舶上倾倒约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约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约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可用,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1)用“ ”画出选文(一)的关键句。围绕关键句,选文先以 为例,说明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威胁,又列举 、 、 等可再生资源被破坏的事例。(2分)
(2)抓住选文(二)的关键句,概括地球的不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3)读句子,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选文(一)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 。选文(二)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4)选文(一)第2自然段中的“本来”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5)请你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
。(1分)
3、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①来到河北北部的塞罕坝,看到一望无际的林海,绿色前呼后拥般扑向眼帘,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今天的塞罕坝,林海湿地、百草千花,处处是风景。塞罕坝的美,不是小家碧玉般的清秀,而是自有一种阔大的气象。然而翻出近60年前的照片,却是一副“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样子,草木稀疏,沙漠广布,一派萧条景象。
②塞罕坝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动物聚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这里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时,这里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了弥补国库空虚,“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这个昔日“美丽的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③直到1962年2月,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 自此,塞罕坝开始了持续至今的生态修复工程。在这里,严寒、大风、闭塞、物资短缺,不断地考验着塞罕坝人,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青春在此定格。在极端环境里,塞罕坝创造了生态奇迹。截至2016年12月,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增长了近5倍;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多倍,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方。据核算评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约202亿元。
④塞罕坝是人类对自然前倨后恭的生动写照,从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而承受惨痛代价,到矢志不渝地修复自然并从中获得收益,这是塞罕坝的故事,更是对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中国的启迪。我们决不能走无节制向自然索取的老路,而要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由此才能到达人类诗意栖居的未来。
(1)选文围绕塞罕坝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短文填空。(2分)
塞罕坝的现状、 、 、塞罕坝带来的启示。
(2)用“ ”画出第④段的关键句。借助这个关键句,我知道这篇短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1分)
(3)读第①段,作者在描写塞罕坝现在的美景时,为什么要写近60年前照片中的景象 (2分)
(4)第③段中画“ ”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5)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是起先傲慢,后来恭敬。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为什么“塞罕坝是人类对自然前倨后恭的生动写照”。(2分)
四、习作天地。(25分)
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已于2023年开始施行,文件中提到,要关爱生态环境、分类投放垃圾……近年来,大家的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乱丢垃圾的行为大大减少,但是大家对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请你就“分类投放垃圾”这一议题向小区发出倡议,拟一份“分类投放垃圾”倡议书。
参考答案
一、1、摇篮 晶莹 慷慨 节制 资源 滥用 枯竭 贡献
2、指望 希望 即使……也…… 如果……就……
3、(1)C
(2)②③①
(3)C
(4)B
(5)A
(6)D
4、(1)老人迈进小院。
(2)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没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3)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4)“问题”后面加上“之一”
5、(1)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2)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1、社区居民——我认为摆地摊不应该禁止。一方面,流动摊贩售卖的产品物美价廉、丰富多样,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另一方面,流动摊贩的存在为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了经济收入,令社会更加和谐有情。
2、B
三、1、(1)C
(2)ABD
(3)爸爸,我们还是坐公交车吧,坐公交车更环保。因为:①公交车每人每千米消耗的能源仅为小汽车的8.4%。②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压力。
乘坐 180路从“雅仕苑”站出发到“钱江大桥换乘站”,再乘坐4路公交车到“九溪”站。
2、(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矿产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2)森林大面积被毁 空气污染严重 水源污染严重
(3)举例子 列数字 矿产资源的宝贵和来之不易 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具体地说明空气中的污染物之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之大
(4)不能去掉。“本来”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是可再生的,因人们随意毁坏,现在变得不可再生。“本来”一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5)节约用水,让地球不再哭泣。
3、(1)塞罕坝的历史塞罕坝的生态修复
(2)我们决不能走无节制向自然索取的老路,而要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由此才能到达人类诗意栖居的未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第①段写近60年前照片中草木稀疏、沙漠广布的萧条景象,是为了和塞罕坝现在林海湿地、百草千花的美景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出塞罕坝的巨大变化。
(4)列数字 作比较 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塞罕坝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5)塞罕坝曾是一个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地方,可是由于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树木被砍伐殆尽,这里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原。在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人们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进行生态修复,使塞罕坝重新成为一望无际的林海。塞罕坝生态环境的变化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发生了改变,因此说“塞罕坝是人类对自然前倨后恭的生动写照”。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