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淡雅(yǎ) 烂漫(màn) 瘫痪(huàn)
B.侍弄(sì) 絮叨(xù) 翻来覆去(fù)
C.砸碎(zá) 捶打(chuí) 整宿(sù)
D.憔悴(jiāo) 仿膳(shàn) 诀别(jué)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脾气 侍弄 甜美 憔悴
B. 敏感 飘落 墙璧 艰难
C. 恢复 热烈 踩扁 诀别
D. 砸碎 高洁 昏迷 狠命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__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____着我的动静。
(3)母亲____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____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 摔 听 跑 站 B. 扔 看 扑 挡
C. 摔 听 扑 挡 D. 丢 看 走 站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B. 乡村旅游,不仅满足着人们对“诗和远方”,也日益成为推动乡村“蝶变”的新引擎。
C. 近年,各地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安宁”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D. 承载着共同历史记忆的文物遗存,已成为促进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5.指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7.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8.文学常识填空。
史铁生,当代作家,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务虚笔记》,散文《____》《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9.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粗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 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我的脾气”“无常”的两个词语。
11.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不好 为什么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12.辨析下列语境中“好好儿活”的含义。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合 欢 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试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天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颗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到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有删改)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重要。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15.本文开头写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这样写在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17.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心里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时,只见她依然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体会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她看不见我的身影时,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爱。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
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母亲必须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8. 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的背影的三件事,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下面的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③
19.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20. 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一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一段中“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1、A 2.B 3.C 4.A 5.B 6.D 7.B
8.(1).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2).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3). 命若琴弦 (4). 我与地坛
9.(1)“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 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
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10.“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最能表现“我的脾气”“无常”的两个词语是“突然”和“猛地”。
11.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情态。此外,从词义上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而“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12.(1)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2)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现了“我”从母亲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要像菊花一样顽强,表现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希望。
13.答案示例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补充表现出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享受生活。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作用:补充说明母亲在自己的病情已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不顾自己,将全部心思放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作用:说明母亲心里只装着子女,体现了崇高伟大的母爱。
14.C
15.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16.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着与无私。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
17.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 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18. 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19.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是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20. (1) 示例一:“才”字细致地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就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二:“才”准确地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边下楼一边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然不合常理,但是不合常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21.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