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学情分析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汪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说出眼睛看到物体的成像原理。2.通过观看视频,说出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晶状体的调节过程。
重难点1、通过观察眼睛的结构,能说出眼睛看物体成像原理相当于照相机。2、通过观看眼睛看远处近处物体视频,能说出眼睛是看见远处和近处物体过程晶状体厚薄的调节。
教学评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放一组眼睛的图片。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通过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 ,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漫画中常会出现的各种眼睛,肯定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长的像这样的。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近视,而有的人远视,还有一部分人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眼睛究竟是如何看到事物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近视、远视的人?学生思考眼睛究竟是如何看到事物的及近视远视的形成原因。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近视远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投入本课的学习。环节二:眼睛上节课我们学到,照相机可以记录我们走过的美好回忆。那么眼睛就是在当时,去欣赏美好的,眼睛究竟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并指明每部分的功能。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1.结合眼睛的模型和照相机的成像图,观察眼睛的结构。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3. 视网膜起什么作用?4. 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 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就好像照相机的底片。4. 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像,但我们看见的都是正立的物像,是因为大脑调节作用的影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能力,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环节三:近视眼及其矫正大家有一部分同学是戴着眼镜的。近视的同学都知道,不戴眼镜,看远处的物体是昏暗不清的。戴了眼镜之后会正常。到底为什么会形成近视眼呢?演示小游戏:三字经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活动中发现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阅读课本1,完成以下问题: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3.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镜片。探究实验:近视眼的矫正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使光屏上呈现烛焰像。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由于长期不注意适度用眼,使晶状体变凸,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阅读课本,回答问题。近处 远处 厚 强 长 前凹透镜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过长,成像于视网膜前。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感受近视眼及其矫正,加深学生印象。环节四:远视眼及其矫正人到了老年之后,容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远视,这时候就需要佩戴老花镜。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1.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3.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镜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 远 近2. 薄 弱 短 后3. 凸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前后方向过短,成像于视网膜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理解。环节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谈一下学习了哪些内容?1、眼睛:2、近视眼及其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拓展作业: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你能鉴别一副老花眼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希沃白板、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