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8 10: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6.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目标
体会小说的叙事技巧,感受作者安排情节的巧妙。
字音字形
jié jū







婿




zhàn
lán lǚ



shù


shà

















拮据
栈桥
分文不值
与日俱增
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
境况
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构筑物,形状略像桥,用于装卸货物,港口上的栈桥也用于上下旅客。
形容毫无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状况(多指经济方面的)。
词语释义
十拿九稳
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褴褛
郑重其事
恭维
阔绰
(衣服)破烂。
煞白
为讨好而赞扬。
生活奢侈,讲究排场。
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词语释义
张皇
惊慌;慌张。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期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创作短篇小说《羊脂球》,轰动了法国文坛。另有短篇小说《项链》等代表作。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一、情节
自读文章,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梳理情节。
赞于勒(5-19)
____于勒
____于勒
梳理小说情节
____于勒(1-4)



(20-38)
(39-49)
试试按“悬念→结局”的小说技巧梳理情节。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期待他回来沾光。
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
梳理小说情节
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

船上的水手是不是于勒?
这篇小说除了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以外,还有一些巧妙的叙事手法的使用,你能发现一些妙处吗
提示:叙事顺序、详略有致、铺垫、悬念、突转、对比等。
菲利普夫妇前后语言、动作、心理等的对比,夫妇与“我”对于勒态度的对比,等等
对比
每星期日都要去等待于勒归来,于勒的两封来信,全家去旅行,特别是父亲要带姐姐去吃牡蛎,这些既是情节的推进,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设置悬念,这种悬念让读者一直紧张地思考着结局终究会怎样。
悬念
小说从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于勒这个“救世主’ 降临写起,接着插叙于勒的过去和全家盼归的原因,使读者对来 龙去脉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为后来遇到潦倒的于勒,情节发生陡转蓄势。
插叙
二、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
于勒
若瑟夫
菲利普夫妇
菲利普夫妇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故事。速读课文,找找菲利普对于勒的称呼。
段落 称呼
6、8
8
12
38、46
原因
坏蛋、流氓、无赖
分文不值的于勒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贼、讨饭的、流氓
挥霍遗产,令菲利普一家陷入困境
第一封信:于勒赚了钱,有心赔偿损失
第二封信:于勒生意更大了,有望回来
于勒破产了,在船上卖牡蛎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冷酷无情、唯利是图
By Yushen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有点儿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虚伪、爱慕虚荣、
吝啬、精于算计
家庭生活
我小时候,家在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对于勒这么无情?
By Yushen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冷酷无情、贪婪虚荣、唯利是图、视钱高于亲情并非完全天生,也是穷苦生活所致。另从情理来看,于勒有错在先,对一家人伤害很大,躲着于勒也无可厚非。
他们是19 世纪法国社会底层小市民形象的代表。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对于勒这么无情?
人生起点
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糟蹋钱,挥霍无度
于勒
船长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勒阿弗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讲尊严,不愿意再拖累别人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穷苦,饱经沧桑
若瑟夫
小说中的“我”对于勒是什么态度?找出相应语句作分析。
“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①表面看只是人物关系的重复,深层看是对亲情关系的强调,透露出“我”对对亲情的认可,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②含蓄写出对父母做法的不满和无奈。
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
“我”在全文中的作用
“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第一人称,便于叙事,而且能使小说显得真实、客观。
“我”对人物的看法,代表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我”是家中唯一同情于勒的人,与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
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以“我”的视角安排故事,有什么妙处呢?
人物及作用
明线
菲利普夫妇
见证者
若瑟夫
暗线
于勒
三、主题
拓展资料一
这篇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法国,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问题;思想上,拜金主义甚嚣尘上,腐蚀着社会人际关系。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远渡重洋,希望在美洲等地寻求财富。
资产阶级撕下来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自私。作者在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希望人们少一点对金钱的贪婪和欲望,多一些人性的美好。
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样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莫泊桑
拓展资料二
(开头)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弗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将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结尾)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拓展资料三
成年若瑟夫依然用童年若瑟夫的爱的观念、眼光、心态去对待穷人,而且显然由对于勒叔叔一人之爱扩大到所有的穷人,也就是由亲情之爱,扩展、上升到了对所有不幸者的爱,这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爱。
——钱理群
四、环境
分析文中环境描写句的表达效果。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比喻手法,写出了景色的明丽,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
由轻松明朗转为阴郁沉重,烘托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形成对比。
小说用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的极端变化,形象展示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势利冷酷的形象,揭露了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同时反映了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无奈,表达出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性的呼唤。
主旨归纳
作业设计
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