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入门不顾: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4.你能写出两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请写出具体的人名和主要事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与“少时,一狼径去”中“少”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少不更事 B.少见多怪
6.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仍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屠自后断其股 有朋自远方来
C.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D.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7.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共石也。
8.《狼》与下面这首诗歌的表现方式相近。前者运用了讽喻的修辞手法,即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后者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
孤往者尝为邺令 孔子亦不师周公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
弱者抚之以仁。
11.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①躯体骨立。其母愍②之,窃③以锦被蒙上。郭林宗吊④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⑤,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日:‘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⑥也。”奋衣⑦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日⑧。
(选自《世说新语.规箴》)
[注释]①哀恸:哀伤过度。②愍:可怜,怜悯。③窃:偷偷地,暗地里。④吊:吊丧。⑤是则:以你为榜样。⑥取:这样做。⑦奋衣:这里可当“拂袖、甩手”理解。⑧百所日:一百多天。
12.解释下列黑体词。
(1)相委而去( )
(2)下车引之( )
(3)衣夫锦也( )
(4)奋衣而去( )
1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①
②
14.郭林宗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话?
15.少年元方是个能言善辩的孩子,请你想象一下,用甲文中元方的口吻反驳郭林宗。
【甲】
狼(节选)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①,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②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节选自张潮《虞初新志》
【注释】①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②旬日:十天。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屠自后断其股
③至暮必归 ④李氏不与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各断两处。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是夜鹿去,遂不归。
19.“鹿亦有知”具体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20.小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两则小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从屠户和李氏的角度简要分析。
甲:
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选自《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色入户 户: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4)夜发清溪向三峡 发: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写月语句【甲】 【乙】
(2)描写方法
【甲】
【乙】
24.【甲】【乙】两文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之从,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25.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水何澹澹 ②人不知而不愠
26.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时不再来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深信不疑
C.三十而立 坐立不安
D.不逾矩 不可逾越
27.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8.两篇选文都写到了“志”,但志向的具体内容却不同。《观沧海》中“歌以咏志”的“志”具体指的是 ;《论语》十二章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志”具体指的是 。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颜渊、季路[1]侍。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4]。”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1]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颜渊,名回。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2]盍:何不。[3]裘:皮袍。[4]憾:怨恨。[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事年少的孩子们得到关怀。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2)博学而笃志 笃:
(3)与朋友共 共:
(4)愿闻子之志 闻: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盍各言尔志?
31.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颜渊、季路侍。
3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志(志向)”。孔子在甲、乙两文中所言之“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中所言之“志”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有志向并为之努力。乙文中孔子的“志”主要表现的是 。
33.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饭疏食:
②曲肱而枕之:
③岂不诚大丈夫:
④富贵不能淫: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下列对【乙】文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完全不同。
C.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比喻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D.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显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4)在选文中,【甲】文中的颜回、孔子及【乙】文中的“大丈夫”,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试结合两文加以分析。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欹: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以其境过清
③南流数十步
④不可名状
3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心乐之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而置州以来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7.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8.【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
【乙】文:
阅读《狼》和《聊斋志异·牧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3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4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4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故曰:俭,德之共也。 (4)居乡必盗
4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4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46.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檀作文译注《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47.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志: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性:
(3)余前年所以废弛 余:
(4)弟总宜平心静气 宜:
4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志无以成学
(2)此即日趋于奢矣
49.细读甲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0.甲乙两文谈到治学和处世的人生哲学,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戒“奢”与“傲”。
阅读以下节选片段,完成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怪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①欹(qī):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5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盖为宥座之器 为:是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这
C.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D.满则覆 覆:覆盖
52.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友人惭,下车引之
C.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D.此盖为宥座之器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崃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⑥遣:打发。
5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D.谢以/醇酒罚之
5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骤( )
(2)拟( )
(3)已( )
(4)容( )
5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5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谢道韫和谢安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9.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1)老骥伏枥 (2)遂率子孙荷担三夫
6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龟虽寿 虽我之死 B.可得永年 年且九十
C.壮心不已 惧其不已也 D.盈缩之期 跳往助之
61.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62.两人都是垂暮之年,一位用诗行明志,一位用行动书写传奇。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胸怀宽广老骥伏枥①
② 愚公移山功在千秋
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小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6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已(已经) B.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 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6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 于 古 木 上 盘 旋 三 匝
65.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66.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 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67.【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6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69.【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70.【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 ”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 ”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 ”;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 ”。
根据学习的文言课文内容,完成小题
《马说》《爱莲说》与《富贵不能淫》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露
B.可爱者甚蕃 蕃:多
C.香远益清 益:利益
D.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7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居天下之广居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
C.此之谓大丈夫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濯清涟而不妖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A.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管理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B.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C.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挥舞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D.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沟通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7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文字都通过某一载体发表了作者的观点。甲文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控诉,乙文赞美了君子的高洁品质,丙文赞美了“大丈夫”的美德。
B.三段文字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先叙述再议论,乙文采用对比,两文运用了排比,议论有力,振聋发聩。
C.三段文字都概括了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甲文中千里马有千里之能却被埋没,乙文中莲出淤泥而不染,丙文中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贼不移、威武不屈服。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安求”表达疑问语气,写出了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乙文用“独爱”写出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丙文用“淫”“移”“屈”写出了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的三个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7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 (2)国人道之 道: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止: (4)河曲智叟亡以应 应:
76.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77.【甲】文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请分析可能会出现的三方面的原因。
78.【甲】【乙】文分别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 麻炬 ,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 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是为大雨之兆 。”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 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燎:燃烧。 炬:火把。 祈:乞求。 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兆:预兆,征兆。
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3)从夕达旦 旦:
(4)是为大雨之兆 是:
80.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8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82.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83.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期:约定。(2)舍:舍弃,抛弃。(3)乃:才。(4)顾:回头看。 2.(1)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C 4.示例:司马光,砸缸救出了落水伙伴。
5.B 6.B 7.(1)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生堆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8.示例:《狼》通过一连串的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了狼狡诈、凶残、贪婪的本质,借以讽刺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月如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9. 到 否 曾经 也 10.①等待您很久您却没有到,(父亲)已经离开了。
②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他们。 11.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12. 舍弃。 啦,牵拉。 锦衣。 离开。 13.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母亲心疼他,偷偷用锦被为他盖住身体。 14.郭林宗对陈元方盖锦被的行为不满,引用孔子的话表达自己的不满,更有说服力,让陈元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15.孝顺与否,在于真心,岂是一条锦被所能决定。更何况这锦被是母亲为我盖上,非我本意。
16. 像狗似的 大腿 到 给 17.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18.①一狼打算从洞里钻过去,从后面攻击屠户。
②这夜鹿就逃走了,最终没有回来。 19.鹿长大一点后,十分驯良,见到人就呦呦叫;鹿白天出去,到晚上一定会回来;这夜鹿离开了,不再回来。(任意两点即可) 20. 甲: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乙:人还需善良,善始善终,不要优柔寡断,更不能被小利益诱惑。(人要善待动物,不要背叛它们,否则它们会离你而去)
21. 门 共同、一起 澄澈透明 出发 22.(1)(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松柏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3.(1)写月的语句:【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描写方法:【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直接描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24.【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或者表现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之情。
【乙】诗抒发了离开故乡的复杂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5. dàn yùn 26.D 27.①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 28. 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立志刻苦学习。
29. 诚信 坚定 共用,共同享用 听 30.(1)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就要改正。(2)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31.颜渊、季路/侍。 32.表现的是博爱之心,表现了孔子的人生理想。
33.(1) 吃 胳膊 真正 使……迷惑。
(2)①很少的食物,很少的水,居住在很简陋的地方,别人都觉得很艰苦,难以承受,但颜回觉得很安逸快乐。②(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B
(4)颜回认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孔子对于富贵,坚守要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34.①大约;②凄清;③向南;④说出。 35.C 36.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 3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8. 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
39.B 40.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41.D 42.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43. 达到 振奋 所以/因此 居住/处在/住在 44.A 45.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46.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47. 明确志向 修养性情 我 应该 48.(1)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2)这样就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奢了。 49.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50.戒奢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了。戒傲是对待任何人,不可以因为别人地位低,有些方面做得不好,而产生轻视和怠慢的念头,否则就长了傲气,乙文中“见雇工则颐指气使”,足见傲气之盛。
51.D 52.B 53.D 54.(1)孔子派子路取来水(倒进去)试一试。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55.D 56. 骤:急 拟:相比 已:停止,完毕 容:容貌,仪容 57.示例:①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②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 58.示例:谢道韫:谢道韫将柳絮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表现她才思敏捷、聪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从甲文中“公欣然曰”“大笑乐”可看出谢安是一个善于营造家庭氛围,尊重小辈见解的人;乙文中谢安规劝哥哥不能一惩罚人为乐,可看出谢安是个善良的人,有同情心,懂得尊重老人的人。
59.(1)jì (2)hè 60.C 61.(1)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62. 参考示例:①志在四方 ②目光长远(能结合诗文内容答即可)
63.A 64.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65.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66.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67. D B 68.(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69. (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70. ④ ⑦ ③ ②
71.C 72.D 73.B 74.D
75. (1)从井里取水 (2)讲述 (3)阻止 (4)回答 76.(1)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77.①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②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闻。 78.【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乙】不要放大困难,要看到人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9. 称 为什么 早晨 这 80.C 81.(1)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2)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82.赛龙舟、包粽子 83.刘峻好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