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8 10: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A.君子之行 B.方欲行 C.日行千里 D.寸步难行
2.对“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B.想要学有所成,就需要环境的安静,不能太过嘈杂。
C.除了摒除杂念和干扰以外,没什么不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的。
D.非要在宁静的氛围中,人们才能开始追求远大的梦想。
3.阅读《诫子书》和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填空。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修得唐韩愈①遗稿于废书箴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②,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③。
——《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②赜(zé):深奥,精微。③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决心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诫子书》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待。其中,“ , ”这组双重否定句告诉我们: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而文段中欧阳修 的行为,他想 的志向正体现了这一点。(其中①②空用原文作答,③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4.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不能去云
(4)没则已焉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6.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7.小明同学认为学习只要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就行,而课后无需像其他同学那样辛苦复习。作为他的好友,请你结合【甲】文内容对小明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④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已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值十倍矣。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不遑:无暇,没有闲暇。④惜:痛惜,惋惜。
8.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于买凤之值十倍矣”中的“过”本义是“经过”“时间过去”,引申为“访问”“超过”“责备”等,在此处取“超过”之意。
B.“我闻有凤凰久矣”中的“闻”与“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意思相同。
C.“经”有“经过”“经历”“治理”等义项,“经宿而鸟死”中的“经”应为“治理”之意。
D.“方将欲献楚王”中的“方”和“方欲行”(《狼》)中的“方”意思相同。
9.下列选项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召而厚赐之
A.学而不思则罔 B.有闻而传之者曰 C.侧目而视 D.切问而近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B.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C.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D.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12.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阅读讨论会。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阳阳:文中过路人听信担山鸡者的话,错把山鸡当成凤凰,闹出了笑话。
小文:这篇文章和《穿井得一人》都写到了国君。我觉得《穿井得一人》中宋君对于谣言的态度是向丁氏求证,本文中楚王则① ,留下了千古笑柄。
瑶瑶: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态度不一样,警示我们:②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③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④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⑤相问!”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⑥。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注】①惠:同“慧”。②诣:拜访。③示:给……看。④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⑤儿女子:妇孺。⑥话言:有益的话。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乃( ) (2)未( ) (3)谢( )
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15.勾连教材:【甲】【乙】两则选文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和《方正》篇,请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分别探究作者将其归入《言语》篇和《方正》篇的原因。
【助读资料】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
【甲】:
【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宾客诣陈太丘宿①,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②。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③,俱委④而窃听。炊忘著箄⑤,饭落釜⑥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⑦?”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⑧。”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⑨易夺⑩,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 可,何必饭也!”
【注】①宿:住宿。②炊:做饭。③进火:烧火。④委:丢开;舍弃。⑤箄(bì):一种器具。蒸饭用的工具。⑥釜:锅。⑦馏:把半熟的事物蒸熟。⑧糜:比较稠的粥。⑨更相:互相。⑩易夺:改正补充;更换。易,修整。夺,失误、遗漏。 自:就。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诣( ) (2)语( ) (3)饭( )
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2)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8.结合本文及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说小时候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②。然吾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③饮酒者游。旬朔④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⑥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⑦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失:有错误。③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④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⑤惩艾:惩治,惩戒。⑥曩:从前。⑦寻绎:推求探索。
1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家经典著作。
2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殆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不亦乐乎 亦不甚失
C.温故而知新 故虽有勤苦之劳 D.吾日三省吾身 把卷无几日
2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请从下列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相应的语句中。
备选成语: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 切问近思 三省吾身 逝者如斯
(1)我们每天要 ,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这段时间,我们班长为了筹备课本剧展演活动,忙得 。
23.材料一中强调对待朋友优缺点态度的语句是(1) (用原文语句回答)。材料二中作者恰恰没有这样做,他喜欢和(2) (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人交朋友,这也是他荒废学业的重要原因。
24.上述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读书学习之道,请从中选择一个,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①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②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③之。时韩愈吏部权④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⑤。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⑥。
(选自《刘公嘉话》,有删改)
【注释】①赴举:参加科举考试。②时时:不时。③讶:对……感到诧异。④权:临时代理。⑤第三节:指京兆尹出行仪仗队的第三节。⑥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情。此时贾岛尚未做官。
2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遂于驴上吟哦 于:
(2)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至:
2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译文:______
27.请简要写出文中的故事带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⑤曰:“大人⑥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寻⑦亦收至。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⑧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⑨。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⑩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焉别 颜回?”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收:拘捕。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③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地决胜负。④冀罪止于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进:进言,指对尊长者讲话。⑥大人:对长辈的尊称。⑦寻:不久。⑧豫章:谢仁祖的父亲。⑨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此时(谢仁祖)已经是聪明颖悟,能够参与到名流的交谈之中了。⑩坐:同“座”,座位。 尼父(fǔ):孔子,字仲尼,所以常被尊称为“尼父”。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别:识别。
2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 ) (2)不( ) (3)咸( )
2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
(2)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30.《世说新语》中收录了很多聪慧儿童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令人称道。请根据上述二则文言文,具体说说这些儿童令人称道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
3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诣( ) (2)因( ) (3)语( )
3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
(2)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选自《论语 学而》)
(二)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①,尝乘间②从,以文字③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②乘间:乘着间隙。③文字:这里指写文章。
3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以文字问之: ④无它术:
3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B.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C.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D.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3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37.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在读书方面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①揖让进退。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陶母责子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②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③,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①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玩祭祀礼仪。②坩鲊:腌制的鱼。③见饷:送我。
38.下列语句中加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常嬉为墓间之事 玩耍
B.复徙居学宫之旁 流放
C.尝以一坩鲊饷母 曾经
D.母封鲊付使反书 书信
3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40.上面两则故事都是母亲教育孩子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两位母亲的教育智慧。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承宫①,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②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③执苦④,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选自《承宫樵薪苦学》)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③樵薪,砍柴。④执苦:干苦活。
4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见诸生讲诵,好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为人牧猪 可以为师矣
D.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4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客人发怒是因为他觉得陈太丘没有遵守约定,丢下他自己离开了。
B.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虽使场面显得尴尬,却也显示出他性格直率。
C.乙文中写徐子盛帮助承宫,并收留他学习,可见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
D.乙文中承宫最终能够学有所成,都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与其他人无关。
4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44.甲文中“友人惭”的原因是:(1) (用文中原句回答);乙文中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2)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儿童形象,请结合原文他们的言行,谈谈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基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④,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①陆少保:元方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4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太丘舍去:
(3)入门不顾:
47.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
买 者 求 见 元 方 因 告 基 人 曰 此 宅 子 甚 好 但 无 出 水 处 耳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9.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之义;“方”有“方正”“正直”之 ,请销谷(甲)(乙)两篇短文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③。”田子愧惭,走出,造④朝还金,退请就狱⑤。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⑥金赐其母。《诗》⑦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本文选自韩婴《田子为相》)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④造:往,到。⑤就狱:接受处分。就:靠近。⑥以:把,拿。⑦《诗》:这里指《诗经》。
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 (2)太丘舍去 去:( )
(3)子安得此金 安:( ) (4)为相三年 为:( )
5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52.[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②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⑤不充,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适:改嫁。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饘粥:稠粥。⑥日昃:太阳偏西。
53.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是“快乐”的意思,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的意思不同。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的意思相同。
C.根据“饭疏食,饮水”中“水”的意思,可以推测“辄以水沃面”中的“水”是“冷水”的意思。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志”与“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的意思不同。
5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5.有人说【甲】文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问题可以调换位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56.【甲】文中的颜回和【乙】文中的范仲淹的人物形象有相似之处,请你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甲】
顾和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①,月旦②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③,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 ”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④才。”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乙】
裴度
裴晋公度在中书,左右忽白以印失所在,闻之者莫不失色。度即命张筵⑤举乐,人不晓其故,窃怪之。夜半宴酣,左右复白印存,度不答,极欢而罢。或问度以其故,度曰:“此徒出于胥吏⑥辈盗印书券耳。缓之则存,急之则投诸水火,不复更得之矣。”时人伏其弘量,临事不挠。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从事:古代官职名。②月旦:农历每月初一。③虱:虱子,体外寄生虫。④令仆:尚书令和仆射。⑤筵:宴席。⑥胥吏: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
5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顾和始为扬州从事 可以为师矣
B.顾搏虱如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闻之者莫不失色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
A.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 B.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
C.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 D.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
59.翻译下列句子。
(1)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
(2)人不晓其故,窃怪之。
60.有人说,顾和、裴度,都是“雅量”的典范,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对“雅量”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处①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②,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③,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④,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官至御史中丞。②邅(zhān)迹虎:跛足老虎。③二陆:指陆机、陆云。陆机曾任平原内史,陆云曾任清河内史。④朝闻夕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为人早上懂得了道理,即使晚上死去也不算虚度生命。
6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皆暴犯百姓 暴:粗暴 B.或说处杀虎斩蛟 或:有人
C.蛟或浮或没 没:沉没 D.处与之俱 俱:一起
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B.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C.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6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处年轻时在乡里为恶,被看作是最大的祸害。
B.周处知晓乡人对自己的态度后,想要改正错误。
C.周处请教清河,清河认为“立志”必须要趁早。
D.周处改过自新,努力上进,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6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①讷②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③。”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
[注释]①质:质朴。②讷:说话迟钝,口齿不利。③苦渴无日:苦于没有时间。④或:有人。
6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
C.择其善者而从之 冬者岁之余 D.人不知而不愠 性质讷而好学
6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③章指出学思要结合,“思”是“学”的基础,“思”比“学”更重要。
B.甲文第④章阐述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佳境界。
C.乙文中董遇对从学者说的“三余”,指的是冬天、夜晚、阴雨天的时间。
D.乙文描写了董遇和从学者的对话,从中可知董遇是个爱好学习、珍惜时间的人。
6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8.乙文中董遇读书的故事演化为成语“ ”,甲文中也演化出不少成语,如“不亦乐乎”,请你再列举一个:“ ”。
69.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甲、乙两文在学习方法上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①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④动静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元方妙答》)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注释】①履:实践,做;②绥:安,安抚③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④周旋:指应酬、揖让一类的礼节活动;⑤动静:行止,行动。
7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标一处)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7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期日中:
②已去:
③远近称之:
④孔子亦不师周公:
72.翻译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73.阅读甲文,说一说文中袁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74.乙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阅读甲乙两文,说一说两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75.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是日(这)
C.天雨(雨水) D.公将焉之(哪里)
76.选出与“身自罢之”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公将焉之 B.学而时习之
C.君子之交 D.日月之行
77.翻译下列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78.请结合本文,说说在与人交往方面你获得的启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2.A 3.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苦志探赜 决心追赶韩愈并和他并驾齐驱
4.(1)生气,恼怒(2)疑惑(3)离开(4)消失 5.(1)(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就及时改正它。
(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6.因为孔子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7.小明同学,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对于学习而言的确重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复习也是一件愉快而且必要的事情,它对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还要善于向同学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你说是吗?
8.C 9.B 10.C 11.路人无暇痛惜那些(浪费的)金钱,只遗憾不能(把凤凰)上献(给楚王)罢了。 12. 听信传言,误以为路人买了凤凰献给自己,重重赏赐了他 不要轻信传言,要调查甄别
13. 于是,就 没有 认错;道歉 14.(1)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2)大丈夫快死了,却不问安邦定国的办法,竟像妇孺一样来问候我! 15.(甲)示例:文中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表现出他思维敏捷、机智幽默且回答的时候婉转不失礼貌。由此可见,可以归入《言语》篇。
(乙)示例:庾司空探视孔君平时,殷勤备至,可见其情深意切;遭受责怪而知错就改,可见其宽厚大度。孔君平临终时,责怪庾冰哭哭啼啼,可见其视死如归的悲壮豪情,希望被问及治国安邦之策,可见其心系国家的崇高品质。由此可见,可以归入《方正》篇。
16. 到 说话 吃饭 17.(1)客人和太丘在谈论,元方兄弟二人在烧火煮饭,(却)全部丢下手中的活前去偷听。
(2)兄弟二人一起说,互相改正补充,一句话也没有漏掉。 18.元方是一个聪慧机智、勤奋好学的人。
19.儒 20.B 21.围绕“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人却是不能改变他的志向的”来答,意思贴近,关键词语“夺”解释正确即可得分。 22. 三省吾身 不亦乐乎 2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能言善辩好喝酒 24.开放性试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5. 在 到 26.(韩愈)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27.示例:推敲锤炼可得佳句(篇);对待写作要有严谨的精神;做学问(诗、文)可向他人学习借鉴;交友不依对方地位,要看重对方的内在才华。
28. 告诉 同“否” 都 29.(1)父亲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鸟蛋吗?
(2)座中没有孔子,怎么能识别出颜回呢? 30.①在面对长辈(询问、质问或夸赞)时,都明理懂事,从容镇定。孔融之子,面对父亲被逮捕的危急形势,依然能面无惧色,镇定从容地与父亲对话;谢仁祖面对长辈们的夸赞,依然能保持头脑冷静,恭敬地感谢回复,不被赞誉之词冲昏头脑。
②都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积淀。孔融之子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形象化比喻,显示出他与家人生死共存、大义凛然的风范;谢仁祖含蓄地回敬长辈们是孔子,诚恳谦逊,更加令人称赞。若没有仲尼、颜回师徒之间的佳话作为文化底蕴,这样的回敬之言也不会产生如此精妙的效果。
31. 拜访 于是、就 告诉、对……说 32.(1)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
(2)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33.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王夫人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
34. 按时 通“悦”,快乐 代词,代孙莘老 方法 35.C 36.①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文章的)毛病不必等人指出,自己多写写就能发现。 37.书要经常温习;要勤于读书,时常写作;要结交志同道合的书友;读书是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等。
38.B 39.(1)他的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了。”于是定居在那里。
(2)你做官吏,把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仅没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愁。 40.孟母知道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她把家从坟墓旁搬到集市旁,再搬学校旁并定居,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陶母正直无私,深明大义,以身作则。他拒绝收儿子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一坛腌制的鱼,从而教育儿子做官要清正廉洁,不能因为做官而为自己谋求私利。
41.B 42.D 43.(1)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2)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春秋》这本经书。 4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听学生读书 45.从甲文元方的言行:有理有据反驳友人并“入门不顾”中,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讲信用、懂礼貌;从乙文承宫的言行:“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我明白了学有所成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认真努力。
46. 同“否” 舍弃 回头看 47.买 者 求 见 /元 方 因 告 基 人 曰 /此 宅 子 甚 好 /但 无 出 水 处 耳 48.(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49.①甲文中元方面对友人不卑不亢,自觉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其懂礼识礼,为人正直。后面的“入门不顾”更体现了他的刚正率直。②乙文中的元方“卖宅”一事反映出他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正直无欺。所以这两位“元方”都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50. 约定 离开 怎么 担任/当/做 51.(1)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2)(你)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52.示例: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要不贪,要忠于国家才算尽孝
53.B 54.示例: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55.示例:不能,这三个问题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表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56.示例:甲文中的颜回和乙文中的范仲淹都是意志坚定的人。颜回为了追求大道不在乎物质条件的简陋,在人们不能忍受的“陋巷”中自得其乐;范仲淹为实现兼济天下的志向刻苦读书,废寝忘食,五年中睡觉都没有脱掉衣服,为了保持清醒,用冷水洗脸。
57.A 58.C 59.①顾和慢慢地回答说:“这里面是最难捉摸地地方。”
②外人不明白其中地原因,都暗暗地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 60.甲文顾和去朝见丞相,在门口面对周侯的询问,表现得若无其事,毫不慌张,乙文主要写裴度面对官印丢失,毫不慌张,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对策。两文都体现顾和和裴度不卑不亢,处变不惊、遇事沉着,气度非凡的“雅量”。
61.A 62.D 63.C 64.周处听到乡里人互相庆祝,才知道自己被大家所厌恶,于是有了改正错误的想法。
65.D 66.A 67.(1)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读书多读几遍,书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68. 三余读书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三省吾身 69.示例:甲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出温习旧知识是愉快的事情,我们学习后要时常温习、不断实践,才能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书读了很多遍后,就自然会明白它的意思。这启示我们要反复深入地读书,才能体会书中的奥妙。
70.强 者/ 绥 之 以 德 71. 约定 离开 称颂、称赞 也 72.(1)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2)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的父亲呢? 73.
在甲文中,袁公是一个有见识、善问且较为开明的人。 74.在乙文中,陈元方懂得“信”和“礼”的重要;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75.C 76.B 77.于是(文侯)便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 78.魏文侯与官员约定打猎,即使天正在下雨、和友人正在聚会也坚持赴约,这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不能轻易违背承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