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随堂练】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轮复习基础知识随堂练】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17 21: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
一、选择题
1.在萨顿假说的基础上,摩尔根通过实验研究基因的传递情况,能够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
A.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B.F1红眼果蝇雌雄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
D.F1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2.(2024·山西晋城模拟)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幼虫的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已知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B.雄性亲本为杂合子,F1中有部分个体只能产生雌性后代
C.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D.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为3∶1
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2024·广东一模)图1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2为果蝇XY性染色体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假设中错误的是(  )
A.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Ⅰ
B.控制白眼的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Ⅱ1
C.控制白眼的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Ⅱ2
D.红眼与白眼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5.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1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B.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Ⅱ2的Y染色体上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D.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和外祖母
6.图1、图2表示甲、乙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3表示A(a)、B(b)四种基因经过电泳所形成的条带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5的甲病致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致病基因均来自Ⅰ1和Ⅰ2
B.图3中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
C.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
D.Ⅱ6与Ⅱ9婚配生出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24
7.(2024·吉林通化模拟)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使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腹部羽毛灰色,雄鸽均为腹部羽毛白色。下列有关分析和推断,正确的是(  )
A.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亲代雌、雄鸽的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
C.若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4
D.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3雄鸽中腹部羽毛白色的比例为7/16
8.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与残翅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2只雌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雌果蝇∶灰身长翅雄果蝇∶灰身残翅雄果蝇∶黑身长翅雌果蝇∶黑身长翅雄果蝇∶黑身残翅雄果蝇=4∶2∶2∶2∶1∶1。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亲本雄果蝇表现为灰身长翅,该亲本雌果蝇能产生四种配子
B.F1黑身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2/3,灰身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2/9
C.若验证灰身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
D.若F1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灰身残翅雄果蝇杂交,则子代中黑身残翅雌果蝇占1/16
9.(2024·广东肇庆模拟)果蝇的体色分为灰体和黑体,眼色分为红眼和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由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取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让F1随机交配,F2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9∶3∶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
B.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的位置
C.若F2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
10.(2024·河南洛阳检测)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由A、a控制),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由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某种基因型的合子完全致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 红眼灰身雌果蝇×红眼灰身雄果蝇

F1 红眼灰身 红眼黑身 白眼灰身 白眼黑身
雄性 301 99 298 103
雌性 501 203 0 0
A.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B.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F1雌性中的红眼灰身存在致死现象
C.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F1红眼灰身雌性均为杂合子
D.选择F1中的红眼黑身雌性与白眼灰身雄性杂交,子代白眼黑身雄性所占比例为1/32
11.(2024·广东揭阳期末)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IB区段(用XCI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I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IBXCIB与XCIBY不能存活);CI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I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下图是一对果蝇的杂交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残翅雄果蝇∶长翅雄果蝇=1∶2
B.F1中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3∶1
C.F1中长翅果蝇自由交配,产生残翅雄果蝇的概率是1/9
D.F1中果蝇自由交配,产生棒眼雌果蝇的概率是1/7
二、非选择题
12.(2021·江苏卷)以下两对基因与果蝇眼色有关。眼色色素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aa时眼色为白色,B存在时眼色为紫色,bb时眼色为红色。2个纯系果蝇杂交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摩尔根等利用一个特殊眼色基因突变体开展研究,把基因传递模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行为联系起来,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2)A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验证这个推论,可在2个纯系中选用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个体进行杂交。
(3)上图F1中紫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F2中紫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4)若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偶尔发生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异常卵,这种不分离发生的时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异常卵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可能产生的合子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F2中果蝇单对杂交实验中出现了一对果蝇的杂交后代雌雄比例为2∶1,可推测该对果蝇的________性个体可能携带隐性致死基因;若继续对其后代进行杂交,后代雌雄比为__________时,可进一步验证这个假设。
答案解析
1、C 解析: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此实验不是验证实验,A错误;F1红眼雌雄果蝇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为雄性,可以说明果蝇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且与性别相关,但无法确定眼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还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B错误;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这是验证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测交实验,C正确;F1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但此实验不是测交实验,不能验证结论,D错误。
2、D 解析: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说明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A正确;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因此亲本正常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的基因型为ZDW、ZDZd,雄性亲本为杂合子,由于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F1中ZdW只能产生雌性后代,B正确;由于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即群体中没有Zd类型的卵细胞,因此群体中不可能出现油质体壁的雄性(ZdZd),C正确;题中F1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dW∶ZDW=1∶1,由于基因d使卵细胞致死,所以群体中卵细胞的基因型和比例为ZD∶W=1∶2,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为2∶1,D错误。
3、D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错误。
4、B
5、D 解析: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必然为杂合子,Ⅲ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A正确;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含有致病基因,但其没有患该单基因遗传病,可能的原因是X染色体中含有致病基因的片段缺失,B正确;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2含有两个致病基因(基因型为XaYa),其Ya来自Ⅱ2,C正确;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4的基因型为XaYa,其Ya只能来自其父亲(Ⅱ4),即来自祖辈中的祖父,其Xa只能来自其母亲(Ⅱ3),即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D错误。
6、D 解析:Ⅰ1和Ⅰ2个体正常,其女儿Ⅱ5患有甲病,据此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儿子Ⅱ7患有乙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甲、乙两种遗传病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故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5的甲病致病基因(a)来自Ⅰ1和Ⅰ2,Ⅱ7的乙病致病基因(b)来自Ⅰ1,A错误。Ⅱ5和Ⅱ9都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因此Ⅰ3、Ⅰ4的基因型都为Aa,在图3中由Ⅰ3、Ⅰ4、Ⅱ5的条带1和条带2特点,可以推测条带1、条带2分别表示A、a基因;分析条带3和条带4的特点,Ⅰ4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Y,推知条带3、条带4分别表示b、B基因,因此,图3中的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B错误。Ⅱ7两病都患,其基因型为aaXbY;Ⅱ9只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XBY;由图3中的条带可得Ⅱ10的基因型是AAXBXB,C错误。Ⅱ6的基因型为(2/3)Aa(1/2)XBXb,Ⅱ9的基因型为aaXBY,两者婚配生出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2/3×1/2×1/2×1/4=1/24,D正确。
7、A 解析: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子代鸽子腹部羽毛的颜色有性别之分,故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腹部羽毛灰色,雄鸽均为腹部羽毛白色,可知亲代雌、雄鸽的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B错误;F1为ZAZa∶ZaW=1∶1,若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2,C错误;F2的雌、雄鸽基因型及比例为ZAW∶ZaW∶ZAZa∶ZaZa=1∶1∶1∶1,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雌配子ZA∶Za∶W=1/4∶1/4∶1/2,雄配子ZA∶Za=1/4∶3/4,则F3雄鸽中腹部羽毛白色∶腹部羽毛灰色=5∶3,F3雄鸽中腹部羽毛白色的比例为5/8,D错误。
8、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后代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在雌、雄性中都为2∶1,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且显性纯合致死,亲本相关基因型都为Aa;后代雌性全部为长翅,雄性中长翅∶残翅=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且该性状为伴X遗传,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因此,关于两对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都表现为灰身长翅且都能产生四种配子,A正确。F1黑身长翅(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中纯合子占2/3;由于灰身纯合致死,因此子代灰身长翅全部为杂合子,B错误。灰身、长翅都是显性性状,若要验证灰身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身残翅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交配,C正确。若该F1黑身长翅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aaXBXB)与灰身残翅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交配,应用拆分法aa×Aa=1/2aa(黑身),1/2XBXb ×XbY=1/8XbXb(残翅雌),所以子代中黑身残翅雌果蝇占1/2×1/8=1/16,D正确。
9、C 解析:亲本为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所以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A正确。黑体为隐性性状,若F2中黑体果蝇全为雄性,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若F2中黑体果蝇有雌性也有雄性,且雌雄比例相当,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所以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的位置,B正确,C错误。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红眼全为雌果蝇,白眼全为雄果蝇,根据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D正确。
10、B 解析:将F1中两对相对性状单独统计,雄性中红眼∶白眼≈1∶1,雌性中只有红眼,说明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位于性染色体上,F1中雌性和雄性中均出现灰身和黑身,说明体色与性别无关,故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A错误;由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出现黑身个体,说明亲本均为Bb,子代灰身和黑身比例应约为3∶1,而雌性中出现的比例为5∶2,则,故F1雌性中红眼灰身存在致死现象,B正确;根据F1雄性中红眼∶白眼≈1∶1,雌性中只有红眼,并且雌性和雄性中均出现黑身,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则F1中红眼灰身雌性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BbXAXa=1∶1∶2∶2,F1中红眼黑身雌性基因型为bbXAXA∶bbXAXa=1∶1,表格中红眼灰身雌性∶红眼黑身雌性≈5∶2,说明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个体可能致死,而题干说某种基因型的合子完全致死,不能确定是哪种基因型致死,故不能确定F1红眼灰身雌性是否均为杂合子,C错误;F1中红眼黑身雌性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Xa,各占1/2,白眼黑身雄性基因型为BBXaY和BbXaY,分别占1/3和2/3,则子代白眼黑身雄性所占比例为1/3×1/4×1/2=1/24,D错误。
11、D 解析:F1中残翅雄果蝇(vgvgX+Y)∶长翅雄果蝇(Vg_X+Y)=1∶3,A错误;F1中棒眼雌果蝇(X+XCIB)∶正常眼雌果蝇(X+X+)=1∶1,B错误;若只考虑翅形,F1长翅果蝇中基因型VgVg∶Vgvg=1∶2,自由交配后,子代中残翅雄果蝇=1/3×1/3×1/2=1/18,C错误;若只考虑眼的形状,F1中雌果蝇基因型为X+X+∶X+XCIB=1∶1,则雌配子X+∶XCIB=3∶1,F1中雄果蝇基因型为X+Y,则雄配子X+∶Y=1∶1,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产生的子代基因型X+X+∶X+Y∶X+XCIB∶XCIBY=3∶3∶1∶1,其中XCIBY在胚胎期死亡,因此子代中棒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XCIB)的概率是1/7,D正确。
12、解析:(2)据题图分析可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验证这个推论,可在2个纯系中选用红眼雌果蝇(AAXbXb)和白眼雄果蝇(aaXBY)杂交,子代为AaXBXb(紫眼雌性)、AaXbY(红眼雄性),即可证明。(3)据题图分析可知,F1中紫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F1中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杂交后,F2中紫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X-,有2×2=4(种)。(4)亲代纯系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若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偶尔发生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异常卵,这种不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产生的异常卵细胞基因型为aXBXB或a。亲代红眼雄果蝇(AAXbY)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AXb和AY,该异常卵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可能产生的合子主要类型有AaXBXBXb、AaXbO、AaXBXBY、AaYO。(5)若F2中果蝇单对杂交实验中出现了一对果蝇的杂交后代雌雄比例为2∶1,说明雄性个体有一半致死,雌性正常,致死效应与性别有关联,则可推测该对果蝇的雌性个体可能携带隐性致死基因(设为d),则该F2亲本为XDXd和XDY杂交,F3雌性基因型为1/2XDXD、1/2XDXd,雄性基因型为1/2XDY、1/2XdY(致死)。若假设成立,继续对其后代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为3XDXD、1XDXd、3XDY、1XdY(致死),雌雄比为4∶3。
答案:(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常 X 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 (3)AaXBXb 4 (4)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 AaXBXBXb、AaXbO、AaXBXBY、AaYO (5)雌 4∶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