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种群及其动态
一、选择题
1.(2024·湖北武汉模拟)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后,某江段中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需对其进行种群数量调查,下列调查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长江江豚
B.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长江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
C.在该江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明显标记后放回原环境,过一段时间后重捕
D.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长江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残留的DNA
2.(2024·河北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使用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麦田中某双子叶杂草的密度时样方大小一般为1 m2
B.对跳蝻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进行调查时可以使用样方法
C.调查山坡上某种保护树种的种群密度时,可直接逐个计数
D.酵母菌抽样检测时,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应立即计数
3.(2024·安徽安庆模拟)某自然保护区中,随着植被丰富度的增加,蝴蝶多样性指数上升。下列有关某蝴蝶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蝴蝶的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B.该地区某蝴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无关
C.蝴蝶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蝴蝶种群,将来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多
4.(2024·浙江临安模拟)图1表示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图2表示种群的两种数量增长曲线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环境容纳量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依次降低
B.图1中最接近“J”形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
C.图2中曲线X增长的特点之一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D.比较图2中两条曲线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
5.(2024·北京模拟)由于栖息地被破坏、非法狩猎等原因,一级濒危鸟类朱鹮已在我国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绝迹。为便于在野外进行个体识别以调查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利用带有不同数字的标志环对陕西黔阳地区的朱鹮进行逐一标记和追踪,观察发现从2007年到2020年,56对成鸟共进行120次繁殖,成功孵育217只雏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科研人员调查朱鹮种群密度的方法为逐个计数法
B.被调查朱鹮种群2020年的出生率约为66%
C.朱鹮栖息地遭到破坏后食物减少,K值变大
D.食物、天敌等属于限制朱鹮种群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6.(2024·广东一模)每年6月前后,当夜幕降临时,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树林中常有成群萤火虫穿梭飞舞,宛若星河落入林间,雨后更显梦幻和浪漫。萤火虫利用发光向异性发出求偶信号,但驱蚊水、闪光灯会干扰萤火虫的繁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萤火虫发光由细胞中的ADP直接提供能量
B.种群密度是萤火虫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水分对萤火虫种群来说,是一种密度制约因素
D.驱蚊水和闪光灯对萤火虫来说是行为信息
7.(2024·广东佛山一模)草地贪夜蛾是一种玉米害虫,具有极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有研究人员在广东省多个地区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卵的密度
B.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变化无地区差异
C.2020年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普遍高于2021年
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发生与作物布局、人工管理等因素关系不大
8.(2024·广东深圳期末)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小,防治成本越大
B.作物的价值越大,最终的收益不一定越高
C.曲线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D.在A、B、C三点中,若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B点时收益最大
9.唐鱼是华南地区的小型濒危杂食性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注: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
A.食蚊鱼入侵初期,种群数量可能呈“J”形增长
B.相同生境里,食蚊鱼入侵不改变取样点中唐鱼种群的K值
C.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有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
D.食蚊鱼入侵初期,溪流生境比农田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
二、非选择题
10.(2024·天津红桥模拟)藏羚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 700~5 500 m的青藏高原,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地区藏羚种群数目将保持增长。
(2)某草原中藏羚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c~d段藏羚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
(3)如果在第c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藏羚,则该草原上藏羚的K值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藏羚是羌塘高原有蹄类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3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个因素。
答案解析
1、C 解析:长江江豚数量稀少,可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江豚,A正确;每一个长江江豚发出的声呐信号都不相同,则可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长江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B正确;标记重捕法对个体的标记不能太明显,C错误;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可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长江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残留的DNA,进行长江江豚数量的调查,D正确。
2、D 解析: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大小取决于植物类型,调查麦田中某双子叶杂草的密度时样方大小一般为1 m2,A正确;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可用样方法,B正确;某种保护树种的个体大,数量少,调查其密度可直接逐个计数,C正确;酵母菌抽样检测时,培养液渗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后应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以减小误差,D错误。
3、D 解析:蝴蝶的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主要受环境资源影响,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无关,B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蝴蝶的数量,所以蝴蝶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C正确;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蝴蝶种群,将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多,还要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D错误。
4、A 解析:甲、乙、丙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取决于食物、天敌及生存空间,而不是取决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错误;分析题图1可知,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实际个体数高出很多,则此时甲种群的环境较为理想,故最接近“J”形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B正确;题图2中的曲线X是“J”形增长曲线,该增长类型的特点之一是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C正确;比较题图2中两条曲线的走势和斜率可知,自然状态下的种群(Y曲线)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种群(X曲线)的最大增长速率,D正确。
5、A 解析:朱鹮数量少,属于濒危物种,题中科研人员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其种群密度,A正确;2020年的出生率=2020年出生的数量÷2019年的基数,根据题目信息无法计算,B错误;朱鹮栖息地遭到破坏后食物减少,K值变小,C错误;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属于限制朱鹮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6、B
7、C 解析:草地贪夜蛾卵的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由题图可知,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变化有地区差异,B错误;由题图可知,2020年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普遍高于2021年,C正确;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发生与作物布局、人工管理等因素有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
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曲线Ⅰ代表防治成本,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小,防治成本越大,A正确;作物的价值越大,最终的收益不一定越高,如C点的治理成本和影响作物的价值相差比B点的较小,B正确;曲线Ⅰ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曲线Ⅱ表示不同害虫密度下作物的价值,C错误;B点的治理成本和影响作物的价值相差最多,因此收益最大,D正确。
9、A 解析: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因此食蚊鱼入侵初期,由于食物资源丰富,缺少天敌等,其种群数量可能呈“J”形增长,A正确;相同生境里,食蚊鱼入侵会增加唐鱼的生存压力,因此会改变取样点中唐鱼种群的K值,B错误;由题图可知,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说明幼小个体的唐鱼被捕食的概率更大,即食蚊鱼的入侵会使唐鱼的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不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C错误;食蚊鱼入侵时,农田生境中唐鱼的平均体长大于溪流生境中唐鱼的平均体长,由此可说明食蚊鱼入侵初期,农田生境比溪流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D错误。
10、解析:(1)分析题图1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因此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地区藏羚种群数目将保持增长。(2)由题图2分析,当藏羚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曲线a~b段藏羚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故曲线c~d段藏羚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3)K值即环境容纳量,只和环境条件有关,与是否迁入无关,故K值不变。(4)由题图3中环境因子贡献值高低可看出,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
答案:(1)衰退型 丙 (2)增加 减少 (3)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4)植被类型 距水源距离 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