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1课《称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及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质疑、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现在我们称东西的重量用什么?你们知道古代称东西的重量用什么吗?(让学生了解秤及使用秤称东西的方法)
一、众人议大象
1.创设情境。
今天我不做何老师了,我想当三国时魏国丞相——曹操。(各位大臣,你们好!)
生:丞相您好!
师:知道本相今天为何如此高兴吗?看——
有人送我一头大象。
2.说大象。
各位大臣都来认识一下我这珍贵的大象吧!
(1)田字格中出示“象”“像”。
写它就如把它画,亚洲非洲多安家;
一撇横折像鼻子,扁口里面伸长牙;
下面有撇和点捺,就像大脚和尾巴,写“象”。
一人牵一象,那就是好像的“像”。
(2)填一填:
大象又( )又( ),身子像( ),腿像( )。我猜这象有( )重。
3.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象四根柱子。(课件5)
(课件6)他们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吗?
是呀,这头大象真大呀,到底有多重呢?谁能读读描写大象大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出大象的大,用老师的渲染,用《盲人摸象》寓言激发等方法指导学生体会。)
是呀,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有50头肥猪那样重。
4.理解“议论”。
刚才你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就叫——议论(生词卡片)。
仔细看看“议论”两字,为何都是言字旁?
官员们是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能呢?”
一边……一边……
此时,曹操是一边( ),一边( )。
二、大臣称大象
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1、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曹操是一边( ),一边( )。
我知道我的手下是能人志士人才济济,赶快替本相献上一计吧!
张将军你说呢?
冯军师你的意见如何?
2、曹操听了直摇头。
摇头。此时,你认为选那一句话表达我的动作,心情更好?
曹操听了就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看本相动作,直摇头就是( )。
妈妈看到这张试卷直( )。
你们如此精彩的发言,妈妈听了直( )。
此时,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一边听,一边想:
造大秤,不行;宰大象,更不行!难道就没有什么好办法称大象了吗?
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
三、曹冲称大象
1、就在这时,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站了出来,他在说什么呢?细读4自然段,用——勾出他说的称象办法。
2、请曹冲大声地说说你称象的办法吧!
小小年纪,声音如此响亮。真是可造之才!
我儿体谅为父,上了年纪,听不大清楚,能大声说说吗?能说得慢一点吗?
我倒听清楚了,可我旁边的官员还没听清楚呢。来我们四小组每组一句代曹冲再说一边。
3、模拟实验。
请曹冲说一句,让士兵做一步。能干的士兵在哪儿?
提示:在哪儿画线?哪里是船舷?
提示:装到什么时候为止?
4、填空背诵:师板书。
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 ),看船身( ),就沿着( ),在船舷上( )。再( ),往( ),装到( )。
然后,称一称(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板书:船 石头
四、称象中深入思考
1、好,就照曹冲的办法去做。结果……
2、有一个词,你用得特别贴切。(出示“果然”)结果与设想一摸一样就可以用“果然”。
3、学完了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想出如此妙计的曹冲: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此时你觉得该怎样读?
你的朗读里蕴含着你无限的感情;曹冲才7岁,就 。
4、曹冲的聪明、智慧来自于哪儿?你想怎么夸他?
5、我们也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提示:那石头太沉,很难搬运,可以换成……
五、作业超市
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合作,做一次曹冲称象的模拟小实验。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板书设计: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以水代人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故事学生大体了解,但对于曹冲称象的具体内容,学生却不是很清楚。这正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
一、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设计说话练习“曹冲称大象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学生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课堂上一片议论声。
二、我把第四小节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用多种说的形式练习说这个故事,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集体说。起初学生不太会说,在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当学生对于这个称象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热打铁,让每个孩子熟练说。
三、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再看课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通过几个环节,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同时,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件17张PPT。 称 象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秤象 像 象 像 大( )又高又大,身子( )
一堵墙,腿( )四根柱子。 像
像
得 (děi)造一杆(ɡǎn)大秤
称象 柱子 议论 大秤
一艘 船舷 官员 宰割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称象第一步:赶象上船,沿水面画线称象第二步:赶象上岸, 船装石头称象第三步:船沉画线处,称石头称象第四步:计算石头总重量 先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 )水面,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赶 到沿 着画 线赶上岸 装石头称 一 称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我来夸:
曹冲,你( )。
曹冲生五六岁,有若成人之智。太祖欲知象其斤重,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 作业超市:
1、在家里和爸妈合作,做一次曹冲称象的模拟小实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THANKS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像、象”等2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想听吗?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
?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揭示课题
1.说说听了故事后,你想说什么?他们说错了什么?你知道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2.咱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和大象有关,叫——称象。(教师板书课题“称象”。给“称”注上拼音chēnɡ,强调后鼻音,边板书边指导字形注意点:左边“禾”,右边“尔”。 )请学生读,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听课文故事
称象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欣赏“曹冲称象”视频故事)一边听,一边你思考:是谁想称象?最后称出来了吗?
学生欣赏故事,交流:出现了哪些人。
随即板书:曹冲 曹操(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曹冲的爸爸。)
还有谁?
板书:官员
自读课文
1.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课本88页,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啊?
教师口述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初读,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点击出示课件中的一些词组,请学生认读
ɡuan
一个大官
du
一 堵 墙
tui
四条腿
zhu
四根柱子
ɡan chenɡ
一杆 大 秤
sou
一艘大船
一块石头
一头大象
读给同桌听。
读给大家听。
学生选择朗读,用量词说话。
(3)学生读“一杆称”时,随即板书,并比较“秤”和“称”有什么相同之处。
(4)练习说句子:我们能用秤称 的重量。
引读课文
咱们班小朋友可真厉害啊,那么难的字都能说准了!那谁能用上“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来说话?
读第一句话:哪个能干的小朋友可以来读一读这句话。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点击大象一点点变大)
指导朗读:瞧,大象被你读大了!
2、看到这么大的一头象,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
(1)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叫做“议论”。(在黑板上贴词语“议论”。)
(2)我们小朋友们在议论,官员们也在议论,请你找一找,官员们议论的句子,并把它划下来。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指导朗读,并用上“一边……一边……”来说一句话。
读第三自然段
这些大官们还在议论些什么呢?出示: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请出三位大官来议论议论,师生合作朗读。
曹操觉得这些办法好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直摇头)
动作理解:直摇头。
你能带上动作读一读吗?
◆曹操听了直摇头。
他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想出了办法:用称、宰割(板书)办法都不好,难怪曹操听了直摇头。
但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曹操却笑了。出示句子:
◆曹操听了微笑着点点头。
自由练读,“微笑”(点红)带着微笑来读一读。
谁想出好办法了呢?曹冲。
曹冲想出了一个怎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咱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复习巩固
咱们班小朋友那么会学习,一群小象跑来要和你们做朋友呢!请你叫叫他们的名字吧!(出示词语,齐读,男女生读。)
小象还给咱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呢!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主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象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写字
儿歌读得那么棒,小象还想请大家写写他的名字呢,有兴趣吗?
(出示:田字格)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先写大象的头,接着写它的脖子,强调扁扁的。然后写身子,有一个关键的笔画弯钩。写大象的第一条腿,第二条腿长一些,后面的两条腿啊,藏起来了。
学生再书空写一个,然后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
1.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请学生观察后,自己书写。
板书设计:
官员 曹操 曹冲
议 论
用秤
称象 ?
宰割
课件12张PPT。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 象 ɡuān dǔ
一个大官 一 堵 墙
tuǐ zhù
四 条 腿 四根柱子
ɡǎn chènɡ sōu
一杆大秤 一艘大船
一块石头 一头大象一杆秤又高又大 一堵墙 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微笑着点点头。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主意大家听。一艘大船停水中,大象稳稳站船中。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象 像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