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长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以及生长素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生长素”
B.温特通过琼脂块转移实验证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进胚芽鞘
C.在茎向光生长过程中,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速度不同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有关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已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
2.下图是达尔文利用金丝雀草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
A.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B.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仅取决于有无尖端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耕生产中,总结了很多农作物种植经验。《齐民要术》种植白杨篇记载:“初生三年,不用采叶,尤忌捋心,捋心则科茹不长。”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有一段论述:“当知稻花见日方吐,阴雨则收,正当其盛吐之时,暴雨忽至,卒不能收,被雨所伤,遂至白飒(白飒指瘪粒)之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成栋梁之材
B.种植棉花或果树时需要及时采叶心,以便更多的侧芽长成侧枝确保产量
C.“白飒之患”和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受粉,不能形成种子有关
D.在稻花受粉期遇到阴雨天气后,可以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避免减产
4.1913年科学家分别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背光面或向光面插入深度为胚芽鞘横断面一半的云母片,结果发现只有背光一侧插入云母片时,燕麦胚芽鞘才丧失向光性(简称云母片实验)。如果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在胚芽鞘切口上放一片具有透过性的明胶薄片,然后再将胚芽鞘尖端放在明胶薄片上,其向光性仍能发生(简称明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母片实验以云母片插入胚芽鞘横断面的背光面、向光面的深度为自变量
B.据明胶实验可推知,向光性是因为胚芽鞘顶端产生的某种影响能横向运输
C.由云母片实验可知,胚芽鞘顶端产生了能影响生长的物质,向背光面运输后再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明胶实验缺乏对照实验,设计中应增加明胶薄片上不放置胚芽鞘尖端的一组实验
5.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4·广东广州模拟)某植物缺硫会诱导A蛋白表达,A蛋白与膜蛋白B相互作用后,会降低膜蛋白B含量,进而减少生长素向根尖细胞转运,促进根部伸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蛋白参与了根部细胞对缺硫的适应性反应
B.根部伸长可能与A蛋白降解膜蛋白B有关
C.根部细胞伸长生长依赖于低浓度生长素
D.生长素向根尖运输的方式属于极性运输
7.下图为荷兰科学家温特用燕麦胚芽鞘在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用玉米胚芽鞘模拟温特实验过程进行了下表中实验,表中弯曲角度大小代表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多少,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a~f表示琼脂块。下列关于表中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措施 弯曲角度
① a:25.8
② b:25.6
③ c:11.7
④ d:11.6
⑤ e:8.1
⑥ f:15.3
A.实验①~⑥中只有一个自变量,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实验①~⑥中,只有⑤和⑥比较才可解释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
C.①和②对比、③和④对比都可说明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含量
D.若将e、f分别放置于同一去尖端胚芽鞘的左、右侧,则胚芽鞘向右弯曲
8.植物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为研究某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测定处理前后植株茎的长度
B.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该突变体细胞表面生长素受体可能较少
D.该突变体内源生长素含量比正常植株少
9.(2024·广东梅州模拟)萼片是花的最外一环,能保护花蕾的内部。在果实生长过程中,萼片不脱落(萼片宿存),则喷洒的农药、雨水不能及时散发,在花萼部位聚集,容易产生果锈、黑星病、顶腐病等病害。科研人员以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分析了100 mg/L的生长素(IAA)和100 mg/L的生长素抑制剂(TIBA)对不同序位果实萼片发育的影响,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同一处理下,第4序位果实脱萼率比第1序位果实脱萼率高
B.在同一序位下,果实脱萼率大小关系为TIBA处理>清水处理>IAA处理
C.喷施IAA会促进果实萼片的宿存,影响萼片的脱落
D.该研究表明,IAA在器官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0.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有两种: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②生长抑制物分布不均匀。为确定植物弯曲生长的真实原因,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用某种理化方法测得,经单侧光照射后,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萝卜下胚轴中相关物质含量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为相对数据的平均值)。
项目 单侧光处理 黑暗处理
向光侧 背光侧
萝卜下胚轴 生长素 萝卜宁 生长素 萝卜宁 生长素 萝卜宁
51 43 49 36 50 40.5
实验二:用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玉米完整胚芽鞘尖端的一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得放射性如图所示。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是否支持①的观点?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仅根据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的结果支持________(填“①”或“②”),原因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先发生________运输,再进行________运输,从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解析
1、C 解析: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A错误;温特通过琼脂块转移实验证明琼脂块中的物质可以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并未证明是通过主动运输运进胚芽鞘的,B错误;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向光侧生长速度慢,背光侧生长速度快,C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D错误。
2、B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和是否照光,通过比较②和③可知,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胚芽鞘具有尖端;通过比较②和④可知,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故应是探究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正确。
3、D 解析:“心”是顶芽,“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促进主干生长,A正确;棉花或果树需要及时采叶心,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或侧枝生长,从而提高棉花或果实的产量,B正确;“白飒之患”和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授粉,不能形成种子有关,从而影响产量,C正确;水稻授粉期遇上阴雨天气,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减少损失,因为水稻收获的是种子,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形成种子,D错误。
4、D 解析:云母片实验中,自变量为云母片插入的位置是胚芽鞘横断面的背光面还是向光面,A错误;据明胶实验可推知,向光性是因为胚芽鞘顶端产生的某种影响能透过明胶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错误;由云母片实验可知,胚芽鞘顶端产生了能影响生长的物质,并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但不能得出“影响生长的物质向背光面运输后再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结论,C错误;根据实验对照原则可知,明胶实验缺乏对照实验,设计中应增加明胶薄片上不放置胚芽鞘尖端的一组实验,D正确。
5、A 解析:当转台不旋转时,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当转台进行旋转时,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各侧受光均匀,生长素不发生横向运输,因此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由此可知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的弯曲程度最大。
6、D 解析:由题意可知,缺硫会诱导A蛋白表达,A蛋白与膜蛋白B相互作用后,会降低膜蛋白B的含量,进而减少生长素向根尖细胞转运,促进根部伸长,说明A蛋白参与了根部细胞对缺硫的适应性反应,根部伸长可能与A蛋白降解膜蛋白B有关,A、B正确;由题意可知,A蛋白与膜蛋白B相互作用后,会降低膜蛋白B的含量,进而减少生长素向根尖细胞转运,促进根部伸长,说明根部细胞伸长生长依赖于低浓度生长素,C正确;对于根而言,根尖就是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向根尖运输的方式不属于极性运输,D错误。
7、C 解析:①和②对比自变量为单侧光,⑤和⑥对比自变量为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并非一个自变量,A错误;⑤和⑥需要结合③和④对比才可解释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B错误;①和②弯曲角度相同,③和④弯曲角度相同,①和②对比、③和④对比都可说明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含量,C正确;f侧生长素浓度高,故应向左侧弯曲,D错误。
8、D 解析: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需测定处理前后植株茎的长度,A正确。题图中实验结果表示在生长素浓度过高的情况下,正常植株的伸长量小于空白处理组;在生长素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正常植株茎的伸长量大于空白处理组,故该实验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正确。矮生突变体在生长素的作用下,茎的伸长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该矮生突变体的成因可能是突变体细胞表面生长素受体较少,进而导致生长素无法发挥作用,但不能推测出该突变体内源生长素含量比正常植株少,因为即使突变体内源生长素含量多或与正常植株相同,也会由于生长素受体减少而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从而表现为矮生,C正确,D错误。
9、D 解析:由题图可知,不论是对照组(清水处理组)、IAA处理组还是TIBA处理组,同一处理下,第4序位果实脱萼率均比第1序位果实脱萼率高,A正确。只比较题图中白柱,第1序位的果实脱萼率大小关系为TIBA处理>清水处理>IAA处理;只比较图中灰柱,第4序位的果实脱萼率大小关系也为TIBA处理>清水处理>IAA处理,B正确。比较对照组和IAA处理组的白柱,可知喷施IAA会抑制第1序位果实萼片脱落;比较对照组和IAA处理组的灰柱,可知喷施IAA会抑制第4序位果实萼片脱落,综合而言,喷施IAA会促进果实萼片的宿存,影响萼片的脱落,C正确。该研究说明100 mg/L的生长素IAA会抑制果实萼片脱落,导致喷洒的农药、雨水不能及时散发,在花萼部位聚集,容易产生果锈、黑星病、顶腐病等病害,不利于果实生长,D错误。
解析:(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单侧光照射下,测得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因此实验一不支持①的观点。(3)若仅根据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可能为萝卜宁是生长抑制物,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萝卜宁的含量多于背光侧,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4)实验二的结果支持①,原因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再进行极性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1)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否 单侧光照射下,测得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3)萝卜宁是生长抑制物,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萝卜宁的含量多于背光侧,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4)① 横向 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