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探究
学完七年级历史后,你学到了些什么?
中国古代的历史(古时候的历史),如:北京人、商鞅变法、孔子、秦始皇……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社会经济的变迁、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与传承、民族交融与边疆治理……
分散的知识
结构化的知识,并上升到认识。
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课程实施.教学建议
1、以正确的思想统领历史课程的教学。
2、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
①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
②把握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确定教学重点;
③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4、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
5、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目 录
一、大单元教学理论介绍
二、大单元教学具体实施
一、大单元教学理论介绍
(一)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的抓手
1.含义: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观念。它不仅反映专家思维(认知结构化),而且具有生活价值(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强迁移性)。其中“大”是指核心。
大概念
核心
专家思维
迁移性
2.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问题、一个短语。大概念更常见的形式是观念和概念。
改革(一个词)
改革与社会发展(论题)
适应时代发展特点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观念)
改革是对旧制度、旧事物的改变与革新(概念)
(二)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
一、大单元教学理论介绍
单元的新内涵
今天的单元是一种“素养单元,而不是“内容”单元。以往我们所说的单元更多地关注内容上的关联性;而现在所说的“素养”单元,是在结束每一个单元以后,学习者可以掌握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大单元的在“大“在哪里?
所谓的大不是单纯地指聚集越来越多的内容,而是指以素养目标为线索来组织单元,从而迭代积累形成具有更大意义的认知网。
(三)大概念、大单元与课时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大单元教学理论介绍
大概念教学侧重于抽象概念的形成,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并将教学联系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结合。它关注于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概念或思想。
大单元教学则侧重将知识放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理解的过程性,它以大概念为统领,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重组。
课时教学作为基础的教学单位,关注具体知识点和技能训练,侧重于课时内的即时教学和评估。课时教学是大概念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课时教学
大单元教学
大概念教学
二、大单元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一)确立单元大概念
(二)整合单元内容
(三)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四)梳理单元教学要点
(五)设计单元评价体系
(六)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以七上二单元单元整体设计为例
单元主题: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七上第一单元
单元大概念: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多元一体
单元主题: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七上第二单元
单元大概念:社会变革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七上第三单元
单元大概念: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上第四单元
单元大概念:民族交融下的统一趋势
单元主题: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九下第六单元
单元大概念: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
一 致
一个单元主题下有多个大概念
(一)确立单元大概念
1、直接用单元主题(单元主题与大概念是一致时)
2、提取单元大概念(单元主题与大概念不一致时)
(1)从课程标准中提取大概念(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2)从教材分析中提取大概念(单元导语、单元内容)
(3)从专家思维中提取大概念(著作、论文、讲座等)
(4)依据学生学情提取大概念
单元主题: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七上第二单元
单元大概念:社会变革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案例分析
1、思考本单元的大概念与中国古代史版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望远镜思维)
2、分析课标与教材具体内容,理清本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放大镜思维)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内容要求
单元导语
夏、商、西周既是早期国家形成、发展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大量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体系和天下一家的礼乐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中国长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一系列社会变动相互作用,推动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并为国家统一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夏商西周是“理想中的中国”,虽然建立了世袭王权统治的早期国家,确立了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事实上却处于“邦国联盟”的松散状态。
秦汉时期,大一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和国家治理基本模式得以确立和巩固,使“现实中的中国”走上历史舞台。
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二)整合单元内容
新 课
(二)整合单元内容
复习课
(三)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1、制定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目标要考虑到:
(1)课标要求
课程目标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
(2)教材(内容的范围、线索、要点以及教材内容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3)学生(学习基础、学业能力、学习特点)
(三)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2、目标的撰写应具有哪些要素?
(三)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3、基本策略有哪些?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2)确定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
(3)聚集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
(4)确定具有可检测性的目标。
(三)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示 例1
七上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史前时期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2、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相关的考古材料、文献材料和图像材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分析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能够识别相关的历史地图,并运用历史地图说明相关史事。
3、能够初步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感悟中华优秀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初步形成文化自信。
4、能够初步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三)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示 例2
七上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梳理和概括学习内容,了解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重要的史事,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能够学会识别相关历史地图中的重要信息。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和教学中提供的史料,尝试运用这些史料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意义;了解秦汉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情况,初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探讨秦汉王朝败亡的原因;初步认识农民阶级反抗残暴统治、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4、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三)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仿写
七上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中国历史图册》等学习资源,梳理时间轴、绘制示意图等方式,了解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进程,能够学会识别相关历史地图中的重要信息。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和教学中提供的史料,尝试运用这些史料分析奴隶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及思想学术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初步认识此时期的一系列变革正孕育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感受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梳理单元教学要点
1、夏、商和西周的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2、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商周文化的标志。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社会动荡。
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社会改革。
5、诸子百家与科技进步。
参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五)设计单元评价体系
1、单元评价体系的构成
(一)单元学业评价
(二)单元课堂评价
(三)单元作业评价
(五)设计单元评价体系
2、评价维度
知识主题 问题情境 情感态度
结构化的知识
强调问题的真实性,引导学生在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习的正迁移
①学科兴趣
②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习惯
③对知识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六)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1、大单元教学实施思路
单元核心问题(大概念):社会变革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三个关键问题
奴隶制国家的特点
奴隶制国家向封建王朝的转型
夏商周中华文明的成就
(六)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1、大单元教学实施思路
第一个关键问题突破策略
设置一个核心问题:奴隶制王朝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个关键问题突破策略
设置三个核心问题:①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与诸侯争霸之间的关系?此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②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建立起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孕育统一的趋势。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作用。
第三个关键问题突破策略
设置一个核心问题:商周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具体表现?
参考资料:
①《如何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叶小兵)
②《如何依据课程标准使用现行教材组织教学》(叶小兵)
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⑤《义务教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陈国兵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⑥《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刘徽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⑦《大概念教学15讲》(章巍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⑧《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初中历史》(素养书系列编委会编 江西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赖蓉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⑩《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赵亚夫、陈德运、张汉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究》(刘宏法 、朱启胜、王昌成主编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方勇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丛书——历史七年级上册》(石雷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谢 谢聆听!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