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寨蒿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寨蒿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1:52:17

文档简介

榕江县寨蒿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鸦片问题,而且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同时,它也促使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猛然觉醒。“它”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大肆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和巨额的赔款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3.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先后创办了近20个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总数40个以上,创办的新式学校培养了大批科技、军事、翻译人才。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实现了国家富强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
5.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6.虽然这一条约中有关通商和工业投资的条款,符合一切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利益,但在关于割取辽东半岛的问题上,出现了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事件。“这一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延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戊戌变法(   )
A.触动了中国政治体制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8.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据此推知,该条约(   )
A.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 D.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方式
9.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此书一问世,便迅速传播,销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这说明(   )
A.改革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B.同盟会建立促进革命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受到青睐 D.孙中山的思想来源于邹容
10.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民国元年发生的重大历史史事是(   )
①武昌起义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清帝退位 ④二次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历史课上,同学们就如图所示“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情况展开争论。根据实证原则,说法合理的是(   )
A.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有这么多报刊
B.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12.如图是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这一场景可以反映出(   )
A.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B.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C.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13.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 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 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4.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是(   )
15.某校历史社团号召同学们开展楹联比赛。下图楹联反映的主题是(   )
A.五四胜利,风云新途 B.一大建党,照亮航程
C.工农割据,红旗飘扬 D.人民翻身,当家做主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2)材料二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材料三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之后?(1分)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哪一条约?(1分)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2分)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7.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思想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是对哪一场政治运动的评价?(2分)请写出“新学家们”中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的名字。(2分)
材料二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历史》
(2)指出与材料二中“皇帝……都可以被打倒”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并写出此事件的指导思想与领导人。(2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要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通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青年们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后传播的新思想。(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这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2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并说明其影响。(4分)
材料三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4分)
19.“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17分)
探究一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为达到“自强”的目的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说明理由。(3分)
探究二 【立宪共和】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2)材料二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2分)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2分)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2分)
探究三 【思想风暴】
材料三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2分)
探究四 【红船起航】
材料四 红船精神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摘编自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红船精神”。(2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分)答案:
1.( A )
2.( B )
3.( C )
4.( C )
5.( A )
6.( C )
7.( A )
8.( C )
9.( C )
10.( C )
11.( C )
12.( B )
13.( D )
14.( D )
15.( B )
16.(1)答:战争:鸦片战争。(1分)条约:《南京条约》。(1分)
(2)答:组织:拜上帝会。(2分)原因: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把鸦片战争产生的军费开支和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致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两广地区水灾、旱灾、虫灾不断;拜上帝会的宣传发动。(答出两点即可,4分)
(3)答: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条约:《辛丑条约》。(1分)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2分)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17.(1)答: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变法维新运动)。(2分)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写出任意两位即可,2分)
(2)答:事件:辛亥革命。(2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1分)领导人:孙中山。(1分)
(3)答:思想:民主、科学。(2分)新思想:马克思主义。(2分)
(4)答: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或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思想解放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思想解放挽救民族的危亡等。(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答: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2)答:伟大力量: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2分)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2分)
(3)答: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答出两点即可,4分)
19.(1)答: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2分)观点:是成功的。理由: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观点:是失败的。理由: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或既成功又失败的辩证观点: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写理由即可)。(观点明确1分,理由言之有理2分,共3分)
(2)答: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分)领导阶级:资产阶级。(2分)理由: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3)答:规律:由学习技术(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或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2分)
(4)答: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分)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