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细胞工程(课件+试题)(打包6套)

文档属性

名称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细胞工程(课件+试题)(打包6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3-20 18:37:29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二章 细胞工程第一节 细胞工程概述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四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第二章 细胞工程
第一节 细胞工程概述
一、选择题
1.“白菜—甘蓝”是用何种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嫁接技术
解析:“白菜—甘蓝”是由白菜和甘蓝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融合而成的杂种细胞发育而成的,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用以下4种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技术是(  )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杂交育种 D.动物细胞培养
解析:细胞核移植的后代,细胞质遗传物质与细胞核遗传物质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细胞融合是两个或多个细胞的融合,拥有两个或多个细胞的全部遗传物质;杂交育种的新个体拥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答案:D
3.将甲、乙两个物种(均为二倍体)的体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成植株。此植株是(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单倍体
解析:因甲、乙两种植物均是二倍体,故由它们的体细胞融合而成的杂种细胞及由该细胞发育成的植株均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C
4.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  )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解析:生物体内的细胞具有全能性,但没有表现出来,原因是细胞完成了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B
5.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
B.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D.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解析: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外植体(指从植物体上切下来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会进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移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愈伤组织就会进行再分化,并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根据培养的对象,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用机械、酸处理或酶分解等方法除去细胞壁,分离出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等,胚是可以作为植物组织培养材料的。
答案:A
6.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相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或细胞器水平上进行的操作,而基因工程则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
B.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都属于人为操作
C.两者所造成的改变均是按人的意愿来进行的
D.两者目前都能较为容易地实现人们的意愿
解析: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没有达到较容易实现人们意愿的程度。
答案:D
7.在促进细胞融合的促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不同细胞可完成融合,正确的融合过程顺序是(  )
①不同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②杂种细胞的形成 ③细胞质膜粘连、破裂 ④细胞质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解析:在促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不同细胞之间的质膜发生粘连、破裂,然后细胞质融合,进而发生细胞核的融合,最终形成杂种细胞。
答案:C
8.用细胞工程技术使天竺葵与香茅草杂交产生了驱蚊香草,下列有关该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
B.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型
C.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包含了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
解析:愈伤组织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愈伤组织细胞代谢类型不是自养型。
答案:B
9.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某种多倍体植株
B.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中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通常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异源多倍体植株;制备原生质体需要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故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灭活的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不能用来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C
10.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907年美国哈里森培养了蛙胚神经组织,开创了动物细胞培养先河
B.1937年,法国高特里特等人离体培养了胡萝卜组织使细胞增殖
C.1972年,美国卡尔逊等实现了2个不同种烟草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
D.1996年,英国韦尔穆特首次完成了多倍体植株的培育
解析:1996年,英国韦尔穆特等利用成年芬兰白面母羊体细胞的细胞核与苏格兰黑面母羊的去核卵细胞,首次培育出了克隆绵羊“多莉”。
答案:D
11.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中
B.图中①②过程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
C.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均为纯合子
D.此实验说明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
解析:将离体组织接种到培养基时要注意无菌操作,若被杂菌污染,易造成实验失败;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无性繁殖过程,如果离体的组织是纯合子,则得到的试管苗是纯合子,如果离体的组织是杂合子,则得到的试管苗是杂合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
答案:C
12.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烟草—菠菜”——一种新型的烟草品种。下图为培育杂种植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操作不是必需的是(  )
A.在融合之前除去两种细胞的细胞壁
B.原生质体先进行脱分化处理再融合
C.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杂种细胞继续培养
D.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解析:植物体细胞的杂交过程:在植物细胞融合之前除去两种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杂种细胞继续培养;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可见,原生质体先进行融合处理再进行脱分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组织培养胡萝卜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图按组织培养的过程排列顺序: 。?
(2)图D中的细胞团是     ,它的特点是               。?
(3)图D中培养物的变化是          。?
(4)植物细胞有形成再生组织的可能性,这是       的表现。?
(5)组织培养形成胡萝卜的过程属于   生殖。?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概括为:外植体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其中外植体是指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
答案:(1)B→D→C→A
(2)愈伤组织 没有特定结构和功能,是处于旺盛分裂状态的薄壁细胞 
(3)愈伤组织发生再分化 
(4)植物细胞全能性 
(5)无性
14.据下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能否得到杂种植株?为什么?
 。?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依据的原理是 ,?
其中过程②称为         ,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     ,过程④相当于        ,过程⑤涉及的分裂方式为     。?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     倍体植株。?
解析:(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2)过程②是把a、b两个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原生质体融合。过程③是在融合的原生质体外再生一层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过程④的结果是形成了愈伤组织,所以④为脱分化。(3)“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
答案:(1)不能,不同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2)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全能性 原生质体融合 高尔基体 脱分化 有丝分裂
(3)六
15.微生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动植物细胞融合基本相同。下图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培育能直接利用可溶性淀粉生产酒精的酵母菌No.220菌株过程示意图。(注:H28菌株可直接分解可溶性淀粉,不能形成孢子;IFO1046菌株不能利用淀粉,可将葡萄糖酵解为酒清,能形成孢子。)试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的生物技术是 。?
(2)“去壁”的常用方法是    ;“去壁”获得的原生质体形态呈球形,这体现了细胞膜 。?
(3)“诱导”过程主要是通过某些物质诱导原生质体形成新的细胞壁,直接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器是 。?
(4)试根据给予的信息设计简单方案,以筛选出糖化酵母菌No.220菌株。(提示:产孢培养基可以诱导IFO1046菌株产生孢子;孢子能耐受60 ℃的热处理)
解析:题图信息表明,微生物细胞H28菌株与IFO1046菌株杂交,首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对原生质体甲和乙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培养得到杂交细胞。该过程利用了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1)细胞工程
(2)酶解法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高尔基体
(4)①将再生细胞接种在产孢培养基(含淀粉和单糖)上,培养一段时间以诱导IFO1046菌株及其融合细胞产生孢子,在60 ℃下进行热处理灭菌;②将上一步处理的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获得菌株后,将菌种接种到仅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选择能生长的菌株即为能直接利用可溶性淀粉生产酒精的糖化酵母菌No.220菌株。
课件26张PPT。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一二一二一二一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0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若大量、快速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和黄酮类物质需借助下列哪项生物技术?(  )
A.基因工程 B.诱变育种
C.植物组织培养 D.植物体细胞杂交
解析:培养人参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发酵罐中连续培养,可在培养液中获得大量人参细胞,经提炼可得皂甙干粉,因此人参皂甙干粉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
答案:C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工程的意义?(  )
A.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
B.加速繁育生物个体
C.获得某些细胞代谢产物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解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属于基因工程的一个步骤,通过细胞工程不能实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但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D
3.下列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  )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
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均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所以需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植物多倍体育种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下列关于“人工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通过科技手段人工合成的种子
B.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子
C.种皮能够自我生成
D.发芽率低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包裹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就可制成“人工种子”。
答案:B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应用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取一定大小的草莓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抗病毒新品种
B.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可获得能分泌乳腺蛋白的新品种
C.在组织培养获得的楸树胚状体外包裹上人工胚乳、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D.在发酵罐中培养人参的胚状体细胞,大量生产人参皂苷粉
解析: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植物,但不能培养出抗病毒的新品种;人工诱变并不能产生非本物种的基因,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不可能获得能分泌乳腺蛋白的新品种;人工种子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外包裹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制成的;获取细胞产物,应将植物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
答案:C
6.马铃薯和草莓都是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植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目前对它们进行脱毒处理最好的办法是(  )
A.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植株
B.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植株
C.采用诱变育种培育抗性植物
D.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性植物
解析:在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答案:A
7.如图所示是人工种子的结构简图,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工种子的胚乳中含有胚状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添加农药和植物激素
B.人工种子胚状体还未分化出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
C.人工种子可以工业化生产,播种了人工种子可节省大量粮食
D.人工种子克服了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解析: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已经分化出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
答案:B
8.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规模地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突变体,筛选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规模地生产抗体等
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通过筛选后才能够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抗体只能由动物细胞产生,植物组织培养不能对其进行生产。
答案:D
9.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脱毒苗的含义是脱掉病毒或者基本上不带病毒,而不是产生抗病毒能力。产生抗病毒能力一般需要使用转基因技术。
答案:A
10.下列关于人工种子,不科学的叙述是(  )
A.人工种皮不是选择透过性膜
B.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所以利用人工种子繁殖也属于有性生殖
C.在人工胚乳中可加入菌肥、农药等,所以人工种子萌发率比自然种子萌发率高
D.人工种子的胚状体是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
解析:植物种子是通过有性生殖得到的,所以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属于有性生殖。而人工种子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如果利用植物的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人工种子,则该人工种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如果利用花粉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人工种子,则该人工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B
11.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花药、花粉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这种技术叫作组织培养 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④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植物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细胞理论上都具有全能性,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体外通过人工方法,让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一个基础技术手段。因为没有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属于无性生殖方式。
答案:D
12.下图是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四倍体兰花叶片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
A.(2)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B.(1)阶段需生长素而(3)阶段需细胞分裂素
C.此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
解析:愈伤组织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都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是单倍体。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离体的组织或器官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
(1)愈伤组织是由离体的组织或器官通过A    过程获得的,B、C过程是通过细胞的    实现的。?
(2)胚状体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体细胞胚”和“花粉胚”。
①用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花粉胚”,同种植物的花粉胚与体细胞胚在染色体数目上的主要区别是?
 。?
②如果用    处理二倍体植物的花粉胚,能获得可育的植株,该过程是    育种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③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离体细胞可以形成体细胞胚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根本原因是每个细胞都含有    ,这一过程体现了 。?
解析:(1)由离体组织或器官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的过程,由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和培养可获得新的植株,这一过程不仅有细胞的分裂过程,也有细胞分化的过程。(2)二倍体的花粉胚细胞内含一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成的植株高度不育,若要获得可育植株,需要对花粉胚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这样的育种方式称为单倍体育种。
答案:(1)脱分化 分裂和分化
(2)①花粉胚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胚的一半 ②秋水仙素 单倍体 ③本物种的全套基因(或全套遗传信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4.人工种子是人们模仿天然种子的结构造出来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像天然种子一样萌发生长。人工种子的核心部分是被外层薄膜包埋的具有类似种子胚功能的胚状体,胚状体不同于一般种子的胚,它是由非合子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胚的结构物,所以又称“体细胞胚”或“花粉胚”。胚状体可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中得到,也可以通过试管培养的茎尖、芽尖、子房、花粉等获得。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成了所谓的“人工种子”。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人工种子依据的原理是 ,?
利用    技术培育而成。?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以看作是种子的哪部分结构?
?
 。?
(3)某二倍体植物基因型为DdTt,利用这种生物技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可培育成“花粉胚”,也可制成人工种子,这种种子萌发形成的个体为    ,基因型为               。?
(4)如果外植体为植物的茎尖,通过①的处理可使细胞彼此分离,可加入    。?
A.15%的盐酸      B.淀粉酶
C.纤维素酶、果胶酶 D.胰蛋白酶
(5)②表示脱分化过程,其实质是    ;③表示再分化的过程,其实质是 ?
 。?
(6)从上面所述胚状体的类型分析,人工种子萌发长成的植株是否可育??
 。?
解析:(1)人工种子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说明其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因此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得以表现。(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有保护胚状体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提供胚状体营养物质,所以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以视作是种皮及胚乳。(3)由花药(或花粉)等配子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其基因型为配子基因型,即DT、Dt、dT、dt四种。(4)使植物细胞彼此分离可以使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5)脱分化实质上是植物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再分化就是植物细胞分化,即基因选择性表达。(6)由题目信息可知,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可来自茎尖、芽尖、子房、花粉等,应分情况讨论。
答案:(1)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2)种皮及提供营养的胚乳或子叶
(3)单倍体 DT、Dt、dT、dt
(4)C
(5)使细胞恢复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6)若是由二倍体植株的花粉(或三倍体植物的营养器官等)发育而来的则不可育,若是由二倍体(或四倍体等)植株的茎尖、根尖等营养器官发育而来的则可育
15.农业上许多作物体内都有病毒寄生。病毒繁殖速度极快,即使是新生的细胞,一段时间后也会被病毒感染,且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影响下一代的品质,用农药杀死病毒已无明显效果,请设法用最快的方法培育出大量没有病毒的后代植株(提供简要的文字说明即可)。
(1)方法:?
 。?
(2)原理:?
 。?
(3)优点:?
 。?
(4)取材部位:?
 。?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能快速繁殖植物(或濒危植物),同时又能获得无病毒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常选茎尖或芽尖,因为此部位细胞不含病毒或含少量病毒,同时该部位细胞分裂能力和分化能力强。
答案:(1)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进行,因为组织培养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且能保持亲代的优良品质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植物茎尖分生区刚分裂的细胞不含病毒。取此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诱导培育成植株,就能获得大量无病毒的植株
(4)植物茎尖或芽尖
课件44张PPT。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最好选用的培养材料是(  )
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
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
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
D.胚胎或幼龄动物的体细胞
解析:胎胚或幼龄动物的体细胞增殖能力强,易于培养。
答案:D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
①原代培养 ②传代培养 ③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细胞悬液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材料选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答案:D
3.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针对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筛选过程方可获得
B.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C.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解析: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其过程是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取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之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单个杂交瘤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答案:C
4.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为该试剂(  )
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DNA复制
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
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
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由于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而生产单克隆抗体需要选择出杂交瘤细胞,所以需要用试剂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因此,该试剂的作用为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
答案:C
5.伦理学家极力反对克隆人,以下哪项不是他们反对克隆人的原因?(  )
A.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B.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
C.克隆人是心理不正常的人
D.干扰正常的社会和家庭关系
解析:克隆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干扰了正常社会和家庭关系,我们应持反对态度。
答案:C
6.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B.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C.具有特异性强、纯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
D.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解析: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其过程是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取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之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与培养,可得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体内或体外培养可获得单一抗体,因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还具有纯度高、灵敏度高等优点。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所以可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诊断,也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答案:B
7.下图为“多莉”,有关“多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多莉”的诞生属无性繁殖 ②“多莉”的诞生采用了核移植技术 ③“多莉”的诞生采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④“多莉”的诞生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 ⑤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克隆“多莉”羊的过程没有利用细胞融合,而是将体细胞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进行核质重组,利用了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答案:C
8.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为(  )
A.抗体、T淋巴细胞 B.抗原、T淋巴细胞
C.抗体、B淋巴细胞 D.抗原、B淋巴细胞
解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必须先给小鼠注射抗原,获得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图中1代表的是抗原,A代表的是B淋巴细胞,B代表的是骨髓瘤细胞,C代表的是杂交瘤细胞。
答案:D
9.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在生物技术中可用于(  )
①克隆动物时细胞核的受体 ②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 ③形成受精卵,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 ④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 ⑤动物细胞融合形成单克隆抗体 ⑥形成受精卵,利用转基因培育抗虫棉植株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解析:在克隆动物时,去核的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与体细胞核融合形成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时,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参与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在转基因过程中,卵细胞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例如可以作为培育抗虫棉时的受体细胞;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用的是体细胞,而非卵细胞;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用的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而非卵细胞。
答案:D
10.现将“细胞工程”中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列表比较如下,你认为哪一项有错误?(  )
比较项目
原理
培养基
区别
培养基的
的物理状态
培养目的
植物组
织培养
细胞的
全能性
需加植
物激素
固体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动物细
胞培养
细胞的
全能性
需加动
物血清
液体
获得细胞或细胞的产物等
A.原理 B.培养基区别
C.培养基的物理状态 D.培养目的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而不是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11.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下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从该图提供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的影响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解析:由题图中所示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曲线可明显看出在有血清或无血清条件下,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都高于正常细胞的增殖速率。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此完成后面的问题。
(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
 。?
(2)容器A中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    ,然后用    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目的是 。?
(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养基成分有            等。在此瓶中的培养称为    。?
(4)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继续进行培养,称为    培养。?
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取材于动物胚胎或出生后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因为这些细胞的分裂能力强。
(2)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尽量使细胞分散,便于与培养液充分接触,进行物质交换,使动物细胞分散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尽量使培养基成分与体内基本相同,所以需要添加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动物血清等。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个阶段。原代培养是指从供体获取组织或细胞后的初次培养。
(4)将原代培养的细胞分离稀释后转入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答案:(1)胚胎或出生后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2)剪碎组织 胰蛋白 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3)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和动物血清 原代培养
(4)传代
13.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奶牛,年产奶量达15.8 t,我国奶牛产奶量年平均水平仅为3~4 t。某人用该高产奶牛的耳细胞,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高产奶牛(如下图)。
(1)③过程中选择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
 。?
(2)④过程所利用的技术是 ,?
其原理是 。         ?
(3)该实验的成功说明已分化的耳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与    一样的全套基因,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
(4)若研究发现该高产奶牛线粒体发达,故而它的产奶量高,则小牛d成年后具有这一优良性状吗?    。你的依据是 ?
 。?
解析:(1)在核移植中常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卵母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体积比较大,容易操作,且细胞质中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2)④过程属于动物细胞培养,其原理是细胞增殖。
(3)该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有全能性,因为细胞核中含有和供体奶牛一样的全套基因。
(4)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主要来源于受体细胞,因此小牛没有产奶量高的优良性状。
答案:(1)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且细胞质中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2)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3)供体奶牛 无性繁殖
(4)不具有 线粒体中的基因一般通过细胞质传递给后代,而小牛d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普通奶牛
14.1984年,德国科学家柯勒和阿根廷科学家米果斯坦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    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而    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图中过程1常用的促融剂是    ,过程2常在    培养基中完成。?
(3)A细胞为    细胞,其特点是 ?
       。?
(4)合成的单克隆抗体最终可以从    和    中提取。?
解析:(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或多个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该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2)过程1中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如利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化学法(如利用聚乙二醇诱导)和物理法(如利用高电压刺激)。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聚乙二醇诱导,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动植物细胞融合方法不完全相同,生物法(如利用灭活仙台病毒诱导)是动物细胞融合所特有的。过程2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第一次筛选(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目的是筛选出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3)A细胞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具有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的特点。(4)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一般有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两种方式,体外培养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单克隆抗体;体内培养是在小鼠腹腔中培养,培养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融合
(2)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高电压) 选择性
(3)杂交瘤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
(4)培养液 小鼠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