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朝花夕拾》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导读专题★★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精读与默读,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整体把握《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形象。了解鲁迅的童年、少
年与青年的人生经历。
●4.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特色。
走进作者
我原名周樟寿,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1898年,17岁的我离开了家乡,
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叔祖本人在水师
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
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
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
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我的字原来叫
“豫山”,7岁我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
们常以此取笑我,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
走进作者
“鲁迅”是我的笔名。1918年5月,我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
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
“鲁迅”。是“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鲁”是我母亲的姓,“愚
鲁”是自谦之词。迅”原是我幼时乳名,含迅捷进取之意,以此为笔
名,表明我誓与反动腐朽的旧时代彻底决裂,积极进取的鸿鹄之志。
走进作者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
大文豪之一。
走进作品
鲁迅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共有《坟 》《热风》《华盖集 》《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等16部。
题目解说
1926年2月至11月鲁迅以《旧事重提》为总题
目,写了十篇散文,相继发表在《莽原》期刊上。
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
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朝”表示
早上的意思,“夕”表示晚上的意思。《朝花夕
拾》书名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鲁迅语)。是鲁迅
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一部散文集。
题目解说
朝 花 夕 拾
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
《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
1926年2月至11月,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写
了十篇散文,相继发表在《莽原》期刊上。
早晨的花晚上拾,运用比喻,将早年旧事比作“朝花”,晚年回忆比作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一部散文集
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
当时所谓“正人君子”(国民党反动文人)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震惊中外的
“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
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
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
静来”(鲁迅语),只能借文字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托一
丝安慰,排解内心苦闷。
全书目录
小 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 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 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 记
全书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性散文集。它
由十篇散文组成,较完整地记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不同人生阶
段的经历。在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封建制度和封建
礼教进行了无情批判,更对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和反动势力进行了
有力的鞭挞,使革命青年从文章中得到了战斗的热情和反抗旧势力
的决心和勇气。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一篇 《狗·猫·鼠》
创作背景:
1925年的“五卅”运动爆发,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
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围绕着
“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
了毫不妥协的斗争。鲁迅写作品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
派” 则发表一系列攻击鲁迅的文章。1926年2月21日,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一篇 《狗·猫·鼠》
主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用文字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媾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借助“猫”这一类动物,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即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一篇 《狗·猫·鼠》
主旨概括:
此文开篇就直接写明全篇是针对“正人君子们”污蔑、攻击作者“仇猫”而引发的。攻击者借助作者所说“狗不是仇猫的么?”这句话,妄图以此诬蔑鲁迅是狗。而鲁迅则借助探查狗和猫成仇的“动机”,把“现代评论派”“正人君子们”之流——军阀统治者的帮凶暗喻为“没眼力”的狗。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他们有力的控诉和愤慨之情。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二篇 《阿长与山海经》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写了回忆录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二篇 《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内容: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中回忆儿时作者和阿长相处的情景,重点叙述了她寻购并赠送“我”渴求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之事,刻画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主旨概括: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尊敬、感激和无限怀念之情。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三篇 《二十四孝图》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久。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二十四孝图》、《百孝图》 等沉渣在社会上重新泛起。以“甲寅派”为代表的封建复古势力争相附和,叫嚷“读经救国”, 提倡文言,攻击白话,胡适、陈西滢等买办资产阶级文人也与他们沆瀣一气,疯狂地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反扑。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三篇 《二十四孝图》
主要内容:《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主旨概括: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和欺骗性。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四篇:《五猖会》
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
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作者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
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顽固派,但他也不可能摆脱孔孔孟之道的束缚。
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
读书,当然是露天经地义”的。鲁迅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长年被关在
牢笼似的家庭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
界隔离的“牢笼”生活。鲁迅有感于少年的经历,创作了此文。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四篇 《五猖会》
主要内容: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中是一个节日。文中表现儿时的“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也刻画了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主旨概括: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五篇 《无常》
写作背景:《无常》是接着第四篇《五猖会》来写的。《五猖会》中,由于父亲的出现,让满心欢喜要去看“五猖会”的“我”背《鉴略》,以至于兴致全无。于是在这一篇里就写迎神赛会的情景:“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是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们为什么会不怕无常来招魂,也就是说为什么不怕死呢,这就是鲁迅写作本文的意图:人间的折磨和苦痛实在太多,见到无常就代表着自己可以告别这苦难的现实生活,到“有公理”的阴间去过美好的生活。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五篇 《无常》
主要内容:无常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一次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
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
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
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主题概括:鲁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鬼无常,虚写人间无公正、无人情,
表现阳间不如阴间的残酷事实,表明了他对公正与人性的渴望。文章在夹叙夹
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军阀统治御用文人
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六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六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要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另外一部分描述了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学习和读书生活场景。
主旨概括:
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七篇 《父亲的病》
写作背景:
鲁迅13岁那年,祖父周福清(字介孚)因科场作弊案被官府通缉,后潜逃。父
亲周伯谊因此被取消乡试资格,并被抓,替父顶罪。周福清自首后,周伯宜获
释。监狱自然难比家中,条件很差,导致周伯宜营养不继。从监狱归家后“喜
怒无常、酗酒、吸鸦片”,先是咳嗽,后是咳血,再是水肿,从症状判断其患
的应当是肺结核,周家为此找了两位“名医”为其治病。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七篇 《父亲的病》
主要内容:
父亲患上了肺结核,因家庭生活等原因,父亲只好先后找了两位所谓“名医”,实为庸医来看病,导致病情贻误,最终不治身亡。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两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主旨归纳: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表现鲁迅对父亲的拳拳之爱,同时揭露“病态社会”中人心冷漠的社会现实。
逐篇内容主旨归纳
第八篇《藤野先生》
写作背景:
从1899年4月—1902年1月,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3月,鲁迅抱着学医救国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4月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4月毕业。1904年9月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进而启发中国人的觉悟,挽救民族危亡。
逐篇内容主旨归纳
第八篇《藤野先生》
主要内容:本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重点回忆了在仙台医学校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四件事。同时回忆了因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作者决定弃医从文,导致与藤野先生分别。
主题概括:赞美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自己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九篇《琐记》
写作背景: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九篇 《琐记》
主要内容:
《琐记》重点记述作者自1898年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的一段经历。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忆衍太太的为人及自己对她由亲近到厌恶的感情变化。第二部分写他到南京读书的状况。重点是从学校这一侧面,深刻揭示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第三部分写他在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的感受。文章最后一部分简要叙写作者到日本留学前夕的几件琐碎而可笑的事。综上所述,《琐记》一文,形象地追忆了作者到南京求学前后的情况和他接触《天演论》、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的经过。
主旨概括: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深刻揭露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及其推行的教育制度的腐朽性,批判了封建势力的顽固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显示了他在寻求新路中不断前进的探索精神。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十篇《范爱农》
时代背景:
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软弱无能,帝国主义却在逐渐吞噬着中国。于是在1903、1904年期间,一些爱国人先后组织了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进步组织进行革命,来挽救中国。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联合以上会党成立同盟会,中国资产级民主革命运动走向了统一,但是革命主要还要依靠各地的会党,没有联系群众。1907年6月,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想以冒险的军事行动夺取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身献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范爱农,在鲁迅的笔下出场了。
逐篇内容及主旨归纳
第十篇 《范爱农》
人物简介:
范爱农,名斯然。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
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理想,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
主旨概括:
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之情。
小结
全书前七篇作品,是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
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三
篇作品《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则是记述鲁迅离开家乡
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
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精彩章节赏析
精彩章节赏析
精彩章节赏析
精彩章节赏析
精彩章节赏析析
精彩章节赏析
人物形象分析
父亲
在《五猖会》《父亲的病》中均出现了父亲。
父亲的性格:重视子女教育、态度严厉的封建家长
人物形象分析
长妈妈 (保姆)
阿长(?—1899),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平日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阿长平时也不回
家去,直到临死。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等作品中均出现了她。
性格特点:身份卑微、不拘小节,关心儿童,爱唠叨,爱管闲事,
淳朴善良、迷信、渴望得到幸福的普通劳动妇女
人物形象分析
藤野先生(恩师)
出现在《藤野先生》一文中。
性格特点:生活简朴、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平等待人、和蔼可
亲、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
寿镜吾(儿时的私塾老师)
出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
性格特点: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
畏之人
人物形象分析
衍太太 (邻居)
出现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
人物性格:是一个心术不正(阴险)、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
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
陈莲河和叶天士(庸医)
出现在《父亲的病》一文中。
人物性格: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人物形象分析
无常(鬼魅)
出现在《五猖会》一文中。
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范爱农(朋友)
出现在《范爱农》一文中。
正直爱国、倔强耿直、傲岸不群、思想进步、追求自由的一位
觉醒的知识分子
写作特点赏析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以小见大,截取生活中的小细节,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
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剌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3.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在叙述中暗含着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写作特点赏析
4.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
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 通过“无常”
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
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
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阅读方法指导
篇目名称 阅读任务 阅读时间
小引 1.用圈划法圈划出鲁迅先生编辑本书的生存环境。 2.圈划出对十篇文章写作地点有交代的文段。 2课时
猫·狗·鼠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穿插的传说故事。 2.写出“我”仇猫的原因。 2课时
阅读方法指导
篇目名称 阅读任务 阅读时间
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回忆了“我”和长妈妈之间的几则故事 其中哪一则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下阅读感受。 2课时
二十四孝图 圈划出表现鲁迅阅读《二十四孝图》引起反感的文字,并认真体会其情感。 2课时
阅读方法指导
篇目名称 阅读任务 阅读时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尝试根据文章内容分别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画一幅图,在图中标出文中所讲到的童故事。 2课时
父亲的病 圈划出文中描写两位医生的词句,并在词 句旁写下你的阅读批注。 2课时
阅读方法指导
篇目名称 阅读任务 阅读时间
五猖会 圈划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句,并在词句旁边写上你的阅读感受。 2课时
无常 2课时
内容 无常的长相 特点 作者态度
《玉历抄传》
戏台上
阅读方法指导
篇目名称 阅读任务 阅读时间
琐记 1.把文章分为四段 2.按照四个段落画出鲁迅先生的行走图。 2课时
藤野先生 概括提炼出文中所写藤野先生的事例。 2课时
阅读方法指导
篇目名称 阅读任务 阅读时间
范爱农 2课时
后记 根据你的理解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2课时
相遇次数 地点 事件 印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阅读方法指导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三、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四、做点读书笔记。
①概括每篇大意 ②划出关键字词
③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吧 ④读后心得
中考对接演练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2020·四川南充)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 ”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 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
中考对接演练
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名)里出现过。
【答案】衍太太 《父亲的病》
2.结合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答案】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⑤热心: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任答4点即可)
中考对接演练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2020·湖北黄冈)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中考对接演练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乙】文段中“名医”看病的特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父亲的病》全文,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2)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出诊费高;草率、不负责任;药引难得。②爱父亲,对父亲有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