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综合复习与检测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出土的三国吴简 B.手抄本《史记》
C.译注本《齐民要术》 D.白话本《三国演义》
2.《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夷洲”指( )
A.台湾 B.日本 C.西域 D.印度
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小刚同学为某位历史人物撰写《感动历史颁奖词》: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5.自秦朝开始,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王朝是( )
A.魏国 B.蜀国 C.西晋 D.东晋
6.下列成语中和淝水之战相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破釜沉舟 C.退避三舍 D.风声鹤唳
7.中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采集民间歌谣谚语,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8.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业,“牛马被野,余粮栖亩……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而当时的京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当时的京城是(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9.祖冲之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下列属于他的成就的是( )
A.创作了《女史箴图》 B.创造了“割圆术”
C.创作了《洛神赋图》 D.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10.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哪一宗教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 D.道教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氐族 C.羯族 D.羌族
1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淝水之战 D.张骞通西域
13.下列对“三国故事”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曹操与诸葛亮、孙权都是三国人物 B.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C.曹操建立魏国 D.孙权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军师
14.重新统一北方,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的政权是( )
A.北魏 B.陈 C.北周 D.北齐
15.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的“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灭掉吴国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六月己亥,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少数民族的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写出材料一中“迁都”的地点,结合材料分析从“平城”迁走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最能方便接受汉族文化的措施。(2分)
(4)此次改革后,在民族心理上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太平,气候适宜,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布帛充足,几乎家家丰衣足食。”
(1)材料一中的“南方”开始得到开发是在哪一时期 (1分)
(2)材料一中“人口南迁”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
(3)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3分)
(4)写出材料二中“东晋”的都城所在地。除“东晋”外,再写出两个在此定都的朝代。(3 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规范统一官方的标准文字。
材料二: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最古老”的“汉字”是什么 “秦统一后”“官方的标准文字”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的“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什么时候 写出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苍劲雄厚的书体。(2分)
(3)写出“魏晋时期”被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2分)
19.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10分)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1) (2)
蜀 (3) (4) (5)
吴 222年 (6) 建业
西晋 (7) (8) 洛阳
东晋 317年 (9) (10)
20.中国古代史时期发生过数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于秦末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 写出其领导者。(2分)
(2)写出东汉末年发生在200年和208年的两场著名战役以及交战双方。(4分)
(3)发生在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役是什么 写出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2分)
(4)你认为三场战役的获胜方能够以少胜多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写出两点即可。(2分)
参考答案
1.A 2.A .D 4.C 5.C 6.D 7.A 8.C 9.D 10. A 11.D 12.B 13.B 14.C 15.A
16.(1)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2)洛阳;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3)学汉语言;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
(4)民族认同感日趋加强,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
17.(1)魏晋南北朝。
(2)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增加了劳动力
(3)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社会条件: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人文条件: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4)建康;宋齐梁陈。
18.(1)甲骨文;小篆。
(2)东汉时期;碑刻。
(3)王羲之;《兰亭集序》。
19.(1)曹丕
(2)洛阳
(3)221年
(4)刘备
(5)成都
(6)孙权
(7)266年
(8)司马炎
(9)司马睿
(10)建康
20.(1)巨鹿之战;项羽。
(2)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赤壁之战、曹操和孙刘联军。
(3)淝水之战;383年。
(4)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用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