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09:0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图。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文化遗址①②③④的表述正确的





A. ①处出土大量彩绘陶器,以水稻为主要作物 B.②处代表器物为蛋壳陶,开始群居并使用火
C. ③处出土大量精美玉器,最早种植农作物粟 D. ④处居民掌握了种植水稻、养蚕缫丝的技术
2.“在他看来,人天生具有的只是身体的欲望和能力,并不存在生而具有的善性,唯一的出路就是
赋予礼义法度以强制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重礼的同时,非常强调法的重要性。”材料中
“他”最有可能属于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
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这一“变法之令”有利于
①促使井田制度开始瓦解 ②推动贵族政治持续发展
③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④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下列关于秦长城
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威胁 B.在楚、赵、燕已有长城基础上建造
C.得益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D.使得现代中国的版图得以基本定型
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以永嘉之乱、淝水之战等事件为契机大规模南下,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后,
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据此可
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民南迁
①受到重大政治事件推动 ②加强了南方的集权统治
③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④有利于士族势力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高一历史试题 第1页(共5页)
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朝代之一,文化繁荣,国力强大。下列事件发生在唐朝的有
①开创“贞观之治” ②“郑和下西洋” ③遣文成公主入藏 ④白莲教攻入皇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中国古代各朝代都是通过特定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制度属于同一朝
代的是
①“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②“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③“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④“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五代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宋朝采取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B.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郡守
C.设提点刑狱司统管地方的财政 D.三司使掌统兵与“三衙”分权
9.北宋政府曾与北方某少数民族政权达成协议:“谨致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
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 各守疆界,
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材料中“北朝”政权最有可能是
A.西夏 B.金朝 C.辽朝 D.元朝
10.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人的本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
蔽,则有时而昏”。因此他主张
A.个性自由 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发明本心
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自晋宋以来“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矛盾始终尖锐
B 宋朝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 宋代社会门第观念淡化
C 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政权就此断绝了与中原王朝的交往
D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明朝设立内阁有效地削弱了专制集权
12.成吉思汗效仿中原的驿传制度设立站赤,元朝建立后在全国遍设站赤以便“通达边情,布宜号
令”。据此可知,元朝建立站赤制度是为了
A.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B.推动地区间商贸往来
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D.消灭内陆的割据势力
13.下图为《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根据图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的反映了世界地理情况 B.传播了西方科技文化知识
C.根据中国天圆地方理念绘制 D.受到中国士大夫广泛欢迎
高一历史试题 第2页(共5页)
14.雍正即位之初, 曾感慨“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宜达下情,洞悉庶务 ”因此他钦定了一套规
章,自缯折、 装匣、 传递,到批阅、 发回本人,再缴进宫中,都有一定程序,不允紊乱。 以下关
于该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 加强了清朝的君主专制
C.推动了中枢秘书机构变革 D.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15.下面是某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整理的笔记,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 僧一行 西晋人,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 的方法。
B 孙思邈 东汉人,完成《伤寒杂病论》,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
C 王 祯 元朝人,编撰《农书》, 集北方与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D 郭守敬 明朝人,编写了 《天工开物》 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工艺学的相关知识。
二、 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16.有学者将“内外服制 ”定义为: “商王对内服王畿实行直接统治与对外服实行间接统治相结合的
行政制度” 。 该学者意在强调,“内外服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实现了商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C. 推动了商朝国家机构发展完善 D.扩大了商朝文化的辐射范围
17. 自东汉以来,西、 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到西晋,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 、
鲜卑、 羯 、 氐、 羌。 其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建立政权并统一北方的有
A.匈奴 、 鲜卑 B.鲜卑、 羌 C.匈奴、 羯 D. 氐、 鲜卑
18.某学者曾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认为“这一变化影响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许多方面,包括对土
地兼并开始采取放任态度,重视丈量土地而轻视核实户口 … …一些小的附加税未完全囊括入内,
政府仍有加重剥削的机会。 ”该制度最有可能是
A.盐铁官营制 B. 均田制 c. 两税法 D. 租庸调制
19. 北宋书肆十分繁荣,汴京有著名的大相国寺书市。南宋首都临安的棚北大街一带也书铺林立,书
坊出版成为一个独立而普遍的生产行业。 上述现象的出现,根源于两宋时期
A. 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 B.商品经济的显著发展
C.活字印刷的广泛应用 D. 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
20. 在内忧外患双重夹击和东西两洋海上威胁的时代背景下,明代长期施行“海禁”政策,其手段包
括限制海外势力来华和内地居民出海, 严控“输入”“输出” 、 加强“内防 ”“外防” 。 据此判
断,明朝的海禁政策
A.有效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扰 B.彻底断绝中、 西方的贸易往来
C. 本质是应对冲击的消极防御 D. 全面否定了郑和下西洋的功绩
21. 下表列举了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对王安石的评价,以 下解读最准确的是
人物 评价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转,败坏百
司马光
度,以至于此 ”
黄庭坚 “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
A. 后人掌握丰富史料因而评价更为全面
B.我们不应参考有利害关系人物的评价
C.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D.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高一历史试题第 3页 (共5页)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2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始皇帝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
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
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
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政府规定
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制,即在决策时需集体参与,并以押署的形式定议。辖区内宣慰司、路府
州县、汉军万户府官员等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管理等,设立地方监察网络等,将行省权
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制度根源。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为巩固集
权而进行的制度建设,用一句话概括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史实说明“武帝时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8
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尚
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
本不欲录取,但终究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肃宗时,礼部侍郎杨绾甚至要求停
罢进士、明经诸科,理由是经科举所选之士,“幼能进学,皆颂当代之诗,长能博文,不越诸
家之集。遂相党与,用致虚声”。唐时对科举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考生自幼专心读书应举,而
所学之内容却无益于为官之后的政务,“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
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 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7分)
高一历史试题 第4页(共5页)
24.两宋和明清时期,我国商业非常繁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
贸易 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
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
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
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
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宋朝在商业领域“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概括宋
朝商业繁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阻碍社会经济进一步发
展的政治、经济因素。(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政权,
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北魏统治后期,柔然、吐谷浑、救勒等少数民族也逐渐与汉族
融合。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民众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与
传统的蛮、俚、僚等族聚居。
——改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材料三
G
《职贡图》 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唐朝画家闾立本作。这幅图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 乾隆在位时规定,达赖与班禅
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着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现存 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
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
廷批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为主题,选择中国古代史中一个历史时期,
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
文)。
高一历史试题 第5页(共5页)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型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A D C C B D A C B B
题型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C
二、选择题n(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型 16 17 18 19 220 21
答案 D D C B C 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 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
共52分)
22.【答案】
(1)制度根源:分封制(2分)
秦的措施: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广郡县制。(3分)
意义: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君主专制或加强中央集权都给分)或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
治理的基本模式。(1分)
(2)地方与中央:颁布推恩令: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制(4分)君权与相权:设立中朝(2分)
(3)特点:性质具有双重性(“委派中书省官员处理地方事务”或者“中央官员代管、管理地方”
也给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权力大而不专),集体决策(施行群官圆署制)(2分,
任选两点)。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6分)
23.【答案】
概念(是什么):科举制是隋唐至清代沿用了一干多年的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朝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并提高科举考试地位。(2分,隋朝形成1分,唐朝继承发展1分)
背景(为什么):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土族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推行:巩固统治的需要。(2分,任选两点)
影响(怎么样):积极: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2分,任选2点)
消极:考试录取存在营私舞弊的空间:选官标准忽略对考生品德与政务能力的考察。(1分,任选1点)
24.【答案】
表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基层市场蓬勃涌
现:宋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设榷场进行交易:城市兴盛。(4分,任选4点)原因:宋农业发展成
就突出;手工业工业技艺的改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国内市场。(任选2点,
4分)
(2)特点: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粮食生产纳入市场网络):农业生产呈现区域
化分工。(3分)
阻碍因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制度;重农
抑商政策。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闭关自守政策)(政治经济各一方面,2分)
25.【答案】
【示例】论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冲突激烈,但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并趋向融合。在游牧民族力图征服中原的时候,
民族矛盾冲突一般很激烈,但当他们在中原建立起政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都推行“汉化”政
策,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六国时期,大部分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的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将民族
融合推向了高峰,他迁都洛阳,改籍贯为洛阳籍,死后不得归葬平成,推行汉族的服饰、语言、姓氏等风
俗文化,实行胡汉之间的通婚,把汉化推向心理、血缘的层面。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在这一方面是最
为彻底的。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把华夏文明推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评分细则】
(一)论题(2分)
层次1:论题不明确或价值导向不正确。
层次2:论题比较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层次3:论题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二)史料实证(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答案:任选三个史实,如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为例,三国时期对东
南、西南的治理;西晋时期五胡内迁;江南开发过程中的山区少数民族交融;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北
魏孝文帝改革等史实。(中国古代史中任选一个时期皆可)
层次要求
层次1:观点正确,但史实零散,或运用不恰当,或史论未结合,未涉及民族交往促进民族融合。
层次2:观点正确,能结合比较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较好,能突出民族交往
促进民族融合。
层次3:观点正确,能结合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好,能突出民族交往促进
民族融合。
(三)历史表述(2分)
层次1:思路不清,词不达意,表述不成文。
层次2:思路基本清晰,逻辑基本合理,语句通畅,表述成文。
层次 3: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成文,有总结升华。
(四)结构(2分)
总-分、总-分-总,分-总均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