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视频导入——
材料一 1927年7月24日,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起义。随后,周恩来在江西大旅社召开第一次前委会议,任命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 担任起义总指挥,"起义爆发后,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灭宁敌3000余人。
-摘编自《红色文化》 (初中版)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些数字: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长征中,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
部编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17课
1
学习目标
1
2
3
知道长征、遵义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长征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长征的原因,认识长征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壹
困境下的抉择
——长征的原因
壹·困境下的抉择——长征的原因
1.背景:
自从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起来,工农武装力量不断地庞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开始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中央根据地
湘赣
鄂豫皖
湘鄂边
湘鄂西
川陕
海陆丰
湘鄂赣
左右江
闽浙赣
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壹·困境下的抉择——长征的原因
1.背景: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围剿红军!!
面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国民党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蒋手书“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围剿”红军手令
1930.10-1933秋,连续对根据地进行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壹·困境下的抉择——长征的原因
3.长征的原因: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红军指挥者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毛泽东 红军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毛泽东、朱德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毛泽东、朱德 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 周恩来、朱德 1930-1933年红军反“围剿”情况
第五次 50万 8万多
博古、李德
?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实事求是
避其锋芒
壹·困境下的抉择——长征的原因
3.长征的原因:
蒋介石“围剿”中央红军 时间 出动兵力 国民党 中央红军
第五次 1933年9月 50万人 8万
李德
博古
共产国际驻
红军军事顾问
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指挥。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他名义上是军事顾问,实际上独揽了红军的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在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后,又提出“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调集红军主力与优势敌军决战。敌人分路向中央苏区首都瑞金进攻后,他又分兵御敌,使红军处处被动挨打,被迫开始战略战役。
相
关
史
事
冒险主义
左的错误
①根本原因: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②直接原因: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左”倾: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冒进)
贰
漫漫长征路
——长征的经过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1.长征开始:
1934.10长征开始
8.6万
3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余人离开中央根据地瑞金,开始长征。
①冲破敌人封锁线
血战湘江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2.前期受挫:
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担任断后的红五军34师,因桥被炸断了,几千红军没有了退路。弹尽粮绝被敌人抓住的师长陈树湘,硬是把伤口处流出的肠子拽断,以死抗争。红34师全军覆没!中央苏区的丧失,湘江之战的鲜血,使广大指战员心情沉痛,大家对“左”倾错误军事指挥已经到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一场伟大的转折正在酝酿。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8.6万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嘿嘿,布下重兵等你
蒋介石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毛泽东
毛泽东建议
改向贵州进军
3万
必须去湘西与
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博古
得到支持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3.遵义会议: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
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
央政治局常委。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遵义会议会址
3.遵义会议: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材料二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
——邓小平
材料一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意义:
3.遵义会议: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知识拓展: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其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红军长征记》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幼年
成熟
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失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8.6万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毛泽东建议
改向贵州进军
3万
③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4.四渡赤水: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8.6万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毛泽东建议
改向贵州进军
3万
③四渡赤水
④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金沙江
5.巧渡金沙江: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8.6万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毛泽东建议
改向贵州进军
3万
③四渡赤水
④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6.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⑤强渡大渡河⑥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⑦爬雪山,过草地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7.爬雪山、过草地:
过草地有三怕:泥沼;下雨;过河
过草地有三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
红军三大主力数次过雪山草地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走过雪山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8.6万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毛泽东建议
改向贵州进军
3万
③四渡赤水
④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⑤强渡大渡河⑥飞夺泸定桥
⑦爬雪山,过草地
8.胜利会师:
会宁●
⑨1935.10吴起镇会师
⑩1936.10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长征结束
⑧突破天险腊子口
贰·漫漫长征路——长征的经过
8.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场景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的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部分红军会师
长征胜利的标志:
红军全面会师
叁
长征精神驻我心
——长征的意义
叁·长征精神驻我心——长征的意义
1.长征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三: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两年时间里,共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平均每天行军(步行)71华里。...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叁·长征精神驻我心——长征的意义
2.长征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历经14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
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
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
总行程约25000余里
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
长征路上不仅有自然天险
还有百倍于己的强敌前堵后追
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8.6万人
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
自然环境恶劣
物资匮乏
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
思考红军长征途中会遇到了哪些困难?
叁·长征精神驻我心——长征的意义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结合材料和前面学习,谈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叁·长征精神驻我心——长征的意义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评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北伐战争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红军长征的意义
2.如图是近代史某事件的重要节点。下列诗句与之相关的是( )
A.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B.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C.冲破围剿别赣江,辗转五省横乌江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C
随堂训练
3. 1935年7月3日,国外报纸刊登题为《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的文章中写道:“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的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红军要从“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的原因是( )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4.邓小平曾评价某次战役为“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美国作家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更是称赞其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次战役中,红军声东击西,使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此次战役是( )
A.湘江战役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