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核心考点集训】人教统编版历史八上 选择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核心考点集训】人教统编版历史八上 选择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1:46: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考试成败的重要题型,所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
要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在选择题中获得较好成绩;而要在选择题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临场应试中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减少失分,提高得分率。
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它一般由“题干”(所给材料)和“题肢”(四个选项)两部分组成。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
新课程下多数选择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一句话。
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验证结论。根据“题眼”与正确选项相互印证,再结合试题和所学知识验证答案。
(1)时间排除法:这是排除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题目有明确时间或隐含时间信息的,首先确定此时间是否对解题有帮助,如果有,则考虑利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备选项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
(2)绝对词语排除法:即备选项中有过于绝对的说法(如全部、都、完全、彻底和均等字眼)一般是错误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彻底”这样字眼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排除。
(3)说法错误排除法:即备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备选项也可以排除。
(4)无关选项排除法: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思。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小题)
1.(2023 自贡)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由主权独立完整的封建国家逐渐变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故A正确。
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
C.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化的深渊,排除C。
D.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023 聊城)“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危害,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并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对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故C项正确;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危害。
3.(2023 兰州)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表格史实的把握。
【解答】根据题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单元主题可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都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
4.(2023 扬州)观察表格,可推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
建厂时间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注意题干表格内容的正确解读。
【解答】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枪炮厂”可判断涉及的都是军事工业,再结合主要产品“小火炮、炸弹”“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可判断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中“新式军队”在材料中未涉及,可排除;C、D两项表述不符合基本史实,可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5.(2023 镇江)2018年,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更好地还原战争真相。致远舰参与抗争的那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需要考生掌握战争的经过。
【解答】根据材料“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及所学知识,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规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致远舰参与的是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3 广州)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
A.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撰写《资政新篇》
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提出“扶清灭洋”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解答】A.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二人共同走上了维新变法之路。A正确。
B.《资政新篇》洪仁玕所写,不符合题意,排除B。
C.孙中山创立了中国同盟会,不符合题意,排除C。
D.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7.(2023 甘孜州)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漫画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木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故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西方列强军事实力,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中西礼仪,排除C;洋务运动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漫画旨在说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8.(2023 罗江区)据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答】A.自强与求富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
B.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新派的思想,排除。
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
D.根据材料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共和国”“平等博爱”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民报》中宣传的是三民主义思想,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9.(2023 宿迁)如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行动(  )
A.推翻了北洋政府 B.终结了封建专制
C.结束了清朝统治 D.创建了人民军队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图片反映的是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故C符合题意;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北洋政府,排除A;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B;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0.(2023 湖北)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据材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正确。
B.材料未涉及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排除B。
C.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
D.材料未涉及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思想,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2023 镇江)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护国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结合护国战争的概况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们的反抗,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D项正确;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史称“二次革命”,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护国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3 雅安)如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  )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故B符合题意;图片反映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13.(2023 徐州)如图揭示了(  )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C.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故A正确。
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B。
C.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
D.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于1924年至192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3 福建)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解读。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排除A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排除C项;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井冈山道路,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5.(2023 攀枝花)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转变
B.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C.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等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题干1920年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A;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此后,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故C与题干1920年时间不符,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6.(2023 丹东)“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与上述场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黄花岗起义领导者是黄兴,排除。
B.秋收起义领导者是毛泽东,排除。
C.南昌起义由周恩来、叶挺等人指挥,不涉及湖北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排除。
D.北伐战争期间,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2023 眉山)如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该战争主要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故该事件是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排除A项;“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口号之一,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8.(2023 阜新)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夏到1927年初,北伐军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革命力量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C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秋收起义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排除A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政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中共三大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排除B项;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赢得了抗战胜利,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9.(2023 淮安)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A正确。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路线,排除B。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属于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而做出的努力,排除C。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安排,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2023 北京)如图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黄埔军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先后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故C符合题意;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排除B;图片标题应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与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无关,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黄埔军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标题应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1.(2023 聊城)“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解答】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使中国革命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D符合题意;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A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排除;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意义。
22.(2023 常德)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根据材料“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可知红军有严明的纪律,能够赢得民心,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排除C、D两项。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红军长征,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3.(2023 潍坊)如图是学生摘抄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A.开始创建革命军队 B.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C.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D.实现了革命重心转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研读史料、抓住要点作出选择。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所以B项正确;A项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意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的,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秋收起义的影响,使得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遵义会议的影响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史料的解析能力。
24.(2023 湖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下列诗句描述的事件发生在长征期间的有(  )
①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①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不符合题意;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反映的是遵义会议召开,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符合题意;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描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符合题意;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了渡江战役,不符合题意,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25.(2023 贵阳)如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的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
A.遵义会议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夹金山 D.吴起镇会师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根据题干“1935年1月。”及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故A正确。
B.飞夺泸定桥是1935年5月29日,排除B。
C.翻越夹金山是1935年6月12日至18日,排除C。
D.吴起镇会师是1935年10月19日,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26.(2023 攀枝花)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  )
A.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D.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B项正确;一二 九运动标志着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排除C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7.(2023 徐州)如图描绘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史称“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
B.一 二八事变是指在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排除B。
C.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排除C。
D.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8.(2023 西藏)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上标注的四个历史事件中,成为中国人民抗日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① B.② C.③ D. 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九 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 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九 一八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故A正确。
B.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 九运动”。排除B。
C.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排除C。
D.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9.(2023 广西)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建国方针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实业救国”与创办民族工业相关,排除A。
B.“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排除B。
C.根据材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及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因此这面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正确。
D.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了和平谈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建国方针,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0.(2023 牡丹江)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该事变标志着(  )
A.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故D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排除A;九一八事变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排除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七七事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31.(2023 苏州)如图是创作于1937年2月的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B.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C.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
D.蕴含对重庆谈判的期待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B符合题意;对漫画解读最为准确的是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不是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排除AC;重庆谈判开始于1945年8月,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对漫画解读最为准确的是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32.(2023 通辽)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
B.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
C.据材料“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可知,反映了武汉会战期间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高涨,故C正确。
D.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3.(2023 临沂)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
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B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故AC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意义。
34.(2023 大连)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B.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C.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多次击退敌军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叙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的区别的相关史实。
【解答】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题干选项中选项ABD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叙述,排除;选项C是对百团大战的看法,属于历史评价。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叙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
35.(2023 镇江)如图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某战役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经过等。
【解答】根据材料的图示可以看出这个战役是在华北的广大地区展开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为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由彭德怀指挥进行了百团大战,材料图示正是这次战役的示意图,C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一带,A排除;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B排除;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省的台儿庄,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百团大战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6.(2023 青岛)如图所示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中,①②③④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七七事变 B.②九一八事变
C.③平型关大捷 D.④中共七大召开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和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A项;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项正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37.(2023 济宁)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的今昔》(1940年刊载于《抗战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展示作者对中日版图的想象
B.提醒国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
C.坚定国人夺取抗战胜利信心
D.强调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亲密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漫画中中国版图大,日本版图小,没有对版图进行想象,排除A。
B.此时(1940年)日本已经开始全面侵华,排除B。
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过去日本在一点点的蚕食中国,现在雄鸡中国崛起,日本成了毛虫,说明中国此时越来越强大,不再任由日本蚕食,漫画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C正确。
D.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属于敌对状态,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识记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8.(2023 菏泽)如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题干表格主要是说明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所作的贡献,未提及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排除A。
B.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及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 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和伪军。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B正确。
C.中国战场的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
D.题干表格主要是说明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所作的贡献,未提及全民族抗战,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敌后战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9.(2023 赤峰)《论联合政府》中有这样的论述:“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这段材料反映出(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抗日战争胜利标志中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核心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材料没有提及这一地位,排除A项;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B项表述不当,排除B项;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确是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但材料没有提及这一内容,排除C项;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核心,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0.(2023 金昌)由于国民党战略方针的失误,导致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抵御日军主要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抗战主心骨。由此可见(  )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的抗战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抵御日军主要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抗战主心骨”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A项正确;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外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敌后战场的作用,不是强调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1.(2023 宿迁)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重庆谈判。理解重庆谈判的目的。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为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这体现出,广大民众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A项正确;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导致广大民众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B排除;解放战争时期广大民众踊跃参军参战,C排除;新中国的成立使广大民众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庆谈判,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42.(2023 烟台)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1946年6月至10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胶济路阻击战即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此次阻击战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歼敌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等知识。
43.(2023 达州)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斡旋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的序幕,排除A。
B.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排除B。
C.据材料“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及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以巨大的勇气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建国的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故C正确。
D.1949年1月,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标志着北平得到和平解放,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4.(2023 凉山州)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蒋介石第一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基本战败,第二次、第三次邀请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排除A。
B.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B。
C.根据题干“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及所学可知,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投降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故C正确。
D.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并努力为中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蒋介石旨在实行独裁统治,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5.(2023 船山区)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发表《论持久战》
③发动秋收起义
④亲赴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秋收起义、《论持久战》、重庆谈判,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中共一大召开是1921年;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发动秋收起义是1927年;亲赴重庆谈判是1945年。故B符合题意;A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秋收起义、《论持久战》、重庆谈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秋收起义、《论持久战》、重庆谈判的时间。
46.(2023 丹东)如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此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战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辽沈战役使东北三省获得解放,符合题意。
B.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排除。
C.平津战役使华北获得解放,排除。
D.渡江战役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三大战役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47.(2023 攀枝花)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答案】A
【分析】根据时间信息推断,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B项为土地革命时期的事件;C、D项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均不符合题意。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这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民支持中国共产党,是解放战争获胜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B项中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土地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C项错误;军民联合大生产是抗日战争时期,也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考点。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48.(2023 重庆)(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是人民战争的胜利,A是正确的选项;解放战争使用的武器是落后的,排除B;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实力落后,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声援的胜利,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渡江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49.(2023 乌鲁木齐)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  )
A.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
B.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C.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需要考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因此题干材料说明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农民利益的坚决维护者,B项正确;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与材料反映的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无关,排除A项;抗战胜利后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与材料反映的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1947年夏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与材料反映的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0.(2023 深圳)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A.振奋抗日信心 B.消灭国军主力
C.牵制敌军部队 D.进攻长江以南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据“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可知,这体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牵制了敌军部队,C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振奋抗日信心”无关,排除A项;消灭国军主力是通过三大战役,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进攻长江以南是在渡江战役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51.(2023 广东)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晚清时期,民不聊生,帝国主义欺压清政府,人们纷纷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说明时局影响社会风气。故B符合题意;民族危机逐渐缓和、清朝统治秩序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A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新式学堂得到发展,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说明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52.(2023 岳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图中“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5年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A。
B.根据材料信息,初步发展的时间是1895年﹣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推动了晚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与“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故B正确。
C.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间是1914年8月—1918年11月,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的局面,排除C。
D.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3.(2023 海南)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企业(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反映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抑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活力。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大生纱厂创办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最后增加到58%,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筹资成本高,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数字反映的是利率问题,无法得出生产规模小,排除A;发展不平衡和获得初步发展与题干文字材料无关,排除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54.(2023 无锡)中国近代的工商业者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动荡的年代里百折不挠,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奋斗。下列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地区分布比较均衡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来帝国主义侵略等因素的阻挠,在夹缝中求生存,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行业上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比较薄弱,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区分布上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中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55.(2023 扬州)如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图片。
【解答】根据“清末画作《火车站》”可知,当时的出行方式有火车、黄包车和马车,说明了交通出行方式多样,D项正确;题干图片中无法体现民族工业体系是否完整,排除A项;题干图片中没有飞机,没法看出空中航线飞速发展,排除B项;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是在2005年,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56.(2023 福建)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等知识,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解答】根据材料两张文凭以及落款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中华民国成立,规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说毕业证书上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政权的变革,也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新式学校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纪年方式的变化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结束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等知识。
57.(2023 海南)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  )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B.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
C.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 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齐白石的艺术作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七七事变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借《群鼠图》抒发自己的苦闷与义愤,、讽刺日本慢略者,表现了这位艺术老人的民族气节,故A符合题意;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与题意不符,排除B;题干材料表达的是齐白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和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齐白石的艺术作品等知识。
58.(2023 无锡)图像即历史。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完成。该曲曲作者指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同学演唱该曲的宏大场面。磅礴的气势、撼人的旋律、激进的呐喊,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周璇 C.赵丹 D.冼星海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D项正确;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排除A项;周璇、赵丹是演员,不是《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排除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59.(2023 宁夏)如图是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局部)。该木刻版画(局部)从侧面反映了(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C.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D.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的原因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1943年”“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中,一位穿戴整齐的长者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迎上来的士兵,另一名士兵则双手捧合、欠身致意。长者身后跟随的是一支举着旗帜、扭着花鼓舞、赶着羊群骡马的欢快劳军队伍。这幅画表现了人民与军队的亲密关系,从侧面反映了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C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排除A项;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排除B项;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60.(2023 广西)观察如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清末废除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内容可知,相比于1904年,1909年的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都迅速增加,这是因为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了科举制,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故A正确。
B.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均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
C.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C。
D.“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于1956年,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清末废除科举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考试成败的重要题型,所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
要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在选择题中获得较好成绩;而要在选择题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临场应试中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减少失分,提高得分率。
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它一般由“题干”(所给材料)和“题肢”(四个选项)两部分组成。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
新课程下多数选择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一句话。
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验证结论。根据“题眼”与正确选项相互印证,再结合试题和所学知识验证答案。
(1)时间排除法:这是排除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题目有明确时间或隐含时间信息的,首先确定此时间是否对解题有帮助,如果有,则考虑利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备选项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
(2)绝对词语排除法:即备选项中有过于绝对的说法(如全部、都、完全、彻底和均等字眼)一般是错误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彻底”这样字眼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排除。
(3)说法错误排除法:即备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备选项也可以排除。
(4)无关选项排除法: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思。
一.选择题(共60小题)
1.(2023 自贡)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023 聊城)“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2023 兰州)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2023 扬州)观察表格,可推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
建厂时间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5.(2023 镇江)2018年,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更好地还原战争真相。致远舰参与抗争的那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23 广州)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
A.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撰写《资政新篇》
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提出“扶清灭洋”
7.(2023 甘孜州)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8.(2023 罗江区)据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9.(2023 宿迁)如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行动(  )
A.推翻了北洋政府 B.终结了封建专制
C.结束了清朝统治 D.创建了人民军队
10.(2023 湖北)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11.(2023 镇江)如图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12.(2023 雅安)如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  )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3.(2023 徐州)如图揭示了(  )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C.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14.(2023 福建)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15.(2023 攀枝花)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转变
B.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C.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6.(2023 丹东)“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与上述场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17.(2023 眉山)如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8.(2023 阜新)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19.(2023 淮安)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20.(2023 北京)如图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21.(2023 聊城)“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2.(2023 常德)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3.(2023 潍坊)如图是学生摘抄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A.开始创建革命军队 B.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C.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D.实现了革命重心转移
24.(2023 湖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下列诗句描述的事件发生在长征期间的有(  )
①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2023 贵阳)如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的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
A.遵义会议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夹金山 D.吴起镇会师
26.(2023 攀枝花)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  )
A.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D.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27.(2023 徐州)如图描绘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8.(2023 西藏)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上标注的四个历史事件中,成为中国人民抗日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① B.② C.③ D. ④
29.(2023 广西)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建国方针
30.(2023 牡丹江)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该事变标志着(  )
A.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31.(2023 苏州)如图是创作于1937年2月的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B.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C.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
D.蕴含对重庆谈判的期待
32.(2023 通辽)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33.(2023 临沂)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
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
34.(2023 大连)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B.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C.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多次击退敌军
35.(2023 镇江)如图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某战役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6.(2023 青岛)如图所示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中,①②③④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七七事变 B.②九一八事变
C.③平型关大捷 D.④中共七大召开
37.(2023 济宁)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的今昔》(1940年刊载于《抗战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展示作者对中日版图的想象
B.提醒国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
C.坚定国人夺取抗战胜利信心
D.强调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亲密
38.(2023 菏泽)如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39.(2023 赤峰)《论联合政府》中有这样的论述:“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这段材料反映出(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抗日战争胜利标志中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核心
40.(2023 金昌)由于国民党战略方针的失误,导致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抵御日军主要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抗战主心骨。由此可见(  )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的抗战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41.(2023 宿迁)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42.(2023 烟台)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43.(2023 达州)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44.(2023 凉山州)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45.(2023 船山区)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发表《论持久战》
③发动秋收起义
④亲赴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46.(2023 丹东)如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此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7.(2023 攀枝花)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48.(2023 重庆)(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49.(2023 乌鲁木齐)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  )
A.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
B.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C.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
50.(2023 深圳)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A.振奋抗日信心 B.消灭国军主力
C.牵制敌军部队 D.进攻长江以南
51.(2023 广东)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52.(2023 岳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图中“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53.(2023 海南)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企业(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54.(2023 无锡)中国近代的工商业者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动荡的年代里百折不挠,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奋斗。下列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地区分布比较均衡
55.(2023 扬州)如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56.(2023 福建)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57.(2023 海南)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  )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B.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
C.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 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58.(2023 无锡)图像即历史。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完成。该曲曲作者指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同学演唱该曲的宏大场面。磅礴的气势、撼人的旋律、激进的呐喊,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周璇 C.赵丹 D.冼星海
59.(2023 宁夏)如图是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局部)。该木刻版画(局部)从侧面反映了(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C.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D.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的原因
60.(2023 广西)观察如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