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3:2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阜阳一中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1.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时间:2024.11
2. 答题前请把答题卷上的所有信息填写完整,并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 I 卷(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安徽郎溪县磨盘山遗址考古发现大量崧泽文化时期(距今 5800—5300 年)墓葬。有的墓葬随葬
品多为陶器,有的以随葬大量石器为主,还有墓葬随葬较多的网坠和形制类似于觿一类的陶质织网
工具。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比较发达 B.贫富分化已较为明显
C.尚未形成定居生活 D.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工
2.文献与出土资料均反映秦朝文书来往十分繁密。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各级
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材料能够说明( )
A. “书同文”加强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 B. 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的价值
C. “车同轨”发挥出巨大交通联系功能 D. 全国信息交流主要依靠文书传递
3.东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刘秀大封宗室: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
故定陶王刘祉为城阳王,故元氏王刘歙为泗水王,歙子刘终为淄川王。同时他恢复被王莽废掉的王
国。刘秀的分封与复国( )
A. 表明政权更迭比较平稳 B. 削弱了豪强的影响力
C. 力图构建本朝的正统性 D. 创新了国家治理模式
4.从汉末直至两晋,原本地位崇高的太学博士、助教等学官地位一落千丈,被视为闲职,成为名士
不耻为之的“浊官”,以至于“多使微人教授”,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 选拔制度发生变异
C. 文化教育水平的倒退 D. 军阀混战政局不稳
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唐朝的武功从表面看,虽和汉朝相等,其声威所至,或且超过汉
朝,但此乃世运进步使然,以经营域外的实力论,唐朝实非汉朝之比。……玄宗时,府兵制度业已
第 1页共 6页
废坏,而吐蕃、突厥都强,契丹势亦渐盛。欲图控制、守御,都不得不加重边兵。”由此可见( )
A. 唐朝的实力不如汉朝 B. 唐朝的衰落源于府兵制度的废弛
C. 唐朝时边境民族更强 D. 唐朝节度使的推行是现实的需要
6.下图为某学者根据北宋西北货币的流通情况绘制的北宋西北货币区内外循环机制图。据图可知,
北宋政府( )
A.调动民间力量应对边患 B.明确制定货币兑换比率
C.放弃了盐铁官营的传统 D.财政长期积贫入不敷出
7.西夏颁布的《天盛律令》,是中国历史上以少数民族文字颁行的第一部律典。其首卷规定,企图危
害国家政权和颠覆皇权统治的“谋逆”和“背叛”,以及“不孝”“不睦”“内乱”等违犯家族伦常的
罪行属于“十恶”,须予以严惩。这反映了( )
A. 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需求 B. 西夏沿用宋朝法律体系
C. 儒家伦理传统影响深刻 D. 法典旨在捍卫皇权正统
8.南宋时期,政府对赋税征收方式作了进一步调整,积极推行“以亩起敷”之制。“以亩起敷”指的
是将各种税赋摊入田亩科征,即按照每户实际占有的土地数额均摊科赋。这将导致( )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科征程序趋向简约
C. 财政调节能力下降 D. 税赋征收范围缩小
9.如表信息体现了( )
对于其职权范围,未有明确文字规定。“所以命大臣
1727 年 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驻藏办事者,原为照看达赖喇嘛,镇抚土伯特人众”
乾隆帝批准颁布《酌定西 西藏地方政务“必须达赖喇嘛得以主持,钦差大臣
1751 年
藏善后章程十三条》 有所操纵,而噶隆不致擅权”
乾隆帝批准并实施《钦定 驻藏大臣的职权范围扩大到行政、军事、经济、宗
1793 年
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教、外事等各个方面
A.清政府努力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 B.驻藏大臣权力增大危及中央集权
C.清朝统治者致力于扩大疆域版图 D.清朝对西藏地区治理逐步制度化
10.1853 年,“金陵失陷,饷源枯竭”,清政府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照地丁银数抽捐,同时对米
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后捐厘行业渐次增多,抽捐地区不断扩展。1862 年,除云南、黑龙江之外,
厘金制度遍行全国。这反映了厘金制度( )
第 2页共 6页
A.符合中国近代赋税发展趋势 B.与晚清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C.产生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 D.解决了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11.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 182 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
起家身份 进士 武进士 举人 武举 贡生 生员 兼弁 无功名 合计
人数 8 10 10 3 7 31 5 117 182
大学 总督巡 布政使、 布政 提督、 提督、 中等文武管员
晋升身份 合计
士 抚 按察使 使 总兵 同品 及以下未授职
人数 2 25 17 5 37 10 86 182
A.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B.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1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讨论政府组织方案时,孙中山认为“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
所宜”;两年后孙氏在语涉政体的演说中表态:“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为佳。”由此可见( )
A. 孙氏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B. 革命派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C. 民国政体思想不断完善 D. 专制独裁的氛围甚嚣尘上
13. 国民政府考试院曾制定详细的法规用来甄别、审查、任用政府公务人员,而国民政府却在法规
中塞入了“革命功勋”的条款,以致党龄在五年以上的党员都成了有“革命功勋”的人,可以安然
留在政府里,并且步步升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公务员构成日益单一 B. 国民党专政色彩浓厚
C. 考试院权威已经丧失 D. 文官晋升制度较完善
14. 陕甘宁边区在边区、县级参议会和政府中实行了“三三制”,但在乡一级实行“议行合一”制(即
行政与立法统一),并创造了“一揽子会”的形式。对此,李维汉曾给予明确地说明,乡村主要是农
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由地主代表农民,“于理不通,于情不合”。尤其是在乡长、文书等主要干部中,
更不能强求贯彻“三三制”。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
A. 乡村管理低效率运行 B. 基层治理不拘泥于形式
C. 政府权力向地方渗透 D. 照搬苏联政府构成模式
15.1946 年,毛泽东提出了泛指美国与苏联之间广大国家的“中间地带”主张。60 年代初,毛泽东
又提出了涵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中间地带”,以区别于亚非拉落后国家的“第一中间地带”。
“第二中间地带”主张的提出( )
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刺激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打破了美国对华的全面遏制 D.推动了中法两国正式建交
16. 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
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这体
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
A. 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 B. 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
17. 罗马人将自己的国家标记为“S.P.Q.R”,意为“罗马的元老院与人民”,这个国名贯穿罗马共和
第 3页共 6页
国与罗马帝国。由这一名称可推知( )
A. 直接民主制是罗马政治的主要形式 B. 君主政治在罗马始终未能建立起来
C. 罗马维持元老院为中心的贵族政治 D. 罗马存在平民与贵族的分化与联合
18.《西方法律史》中写道:“与中世纪的日耳曼法不同,教会法并不把刑罚看作是一种复仇的满足,
而看作是用惩罚手段,是对被犯罪破坏了的上帝秩序的一种恢复,因而在施加刑罚时必须考虑对犯
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这说明教会法( )
A.发展和完善了日耳曼法 B.利于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C.蕴含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具有浓厚的原始非理性色彩
19. 15 世纪中期,西、葡两国注重运用在 11 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
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对此,教皇大多发布诏令给予认可,例如,1455 年,教皇尼古
拉五世授予葡萄牙对迄今所获土地以及“新发现”之地的财产权,并剥夺土著对财产的事实占有权。
这表明当时( )
A. 近代国际法的基础奠定 B. 西欧教权从属于王权
C. 罗马法成为殖民的工具 D. 教会法的影响力增强
20. 英国规定,从 1 级到 7级为高等文官,3级以下文官按专业分为“一般”“科学”“专业技术”
等 12 类;法国将社会上持有文凭的报考人参加的文官考试称“外部竞争考试”,将已经工作过一段
时间的文官参加的考试称“内部竞争考试”;多数西方国家实行双轮制(初试和复试)和三轮制(教
育程度考试、专门性考试、身份审查)考试。这些举措( )
A. 为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创造了条件 B. 有效保证了政府行政运行的稳定性
C. 提升了国家执政党派的领导能力 D. 加深了国家政治与管理的结合程度
21.有美国学者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力的独
立势力,再没有任何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真正意义的统一”。这说明当时( )
A.各国主权意识增强 B.确立了近代外交体制
C.欧洲均势局面形成 D.王权已摆脱教权控制
22.下表是 21 世纪初,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由此可知美国( )
类型 主要职能 数量
非营利组织 社区建设争取各类经费支持 150 多万个
社区企业 提供融资、培训、业务支持 约 2000 家
志愿者 为所在社区组织,或公益服务的机构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6000 多万人
A. 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 B. 力求降低基层治理成本
C. 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社区开始参与基层自治
23.13、14 世纪时,西欧部分庄园中小麦、黑麦、豆子等作物的种植和役用牲畜的养殖比重下降,
而棉花等作物及生猪、专门用于产奶的奶牛比重占据了整个庄园种植和养殖结构的主体。这反映了
当时西欧部分庄园( )
A. 呈现出与市场密切联系的趋势 B. 打破了农业集体生产模式
第 4页共 6页
C. 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D. 农业经营领域的获利颇丰
24.下图为“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 1967 年指数为 100)”。
对该图的合理解释是( )
A.化学品大量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C.农业投入量的变迁呈现出对科技依赖性增强
D.机械和劳动力的投入上反映国家重视的降低
第Ⅱ卷(52 分)
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
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
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
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
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发表于 1943 年)
材料二 到 18 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 世纪大批有
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 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
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
烈反对,直到 1870 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
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5 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体制的区别,并指出
“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 分)
26.(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工业体系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发明有效机制,而在于将各种设备分发给一个协作
整体的各个成员手中,强迫每个成员以合适的速度和精度工作。更重要的是,培训人们放弃自身的
散漫习惯、服从自动化体系的持久不变的规律性。……贫困和土地垄断迫使工人留在需要他们的地
第 5页共 6页
方,并剥夺了他们通过迁居来改善处境的可能性,即使他们有了自由迁居其他地方的机遇,由于没
有机会学习手艺,再加上从事的是细分的专门化工种,机械工人变得不适合从事开创性的工作,甚
至不适合当农民。新工人成为一个“齿轮”,若不融合进一台机器,他们都不会干活了。…在这种环
境下,职业病自然泛滥成灾,随着生产步伐的加快,工业流程中健康和安全受损的危险也在增加。
——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逻辑主导下,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本家
将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从而降低自身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导致大
量劳动力剩余的局面,进一步创造榨取剩余价值的有利条件。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人
类劳动的影响呈现为形式上的自由,实质上的剥削。
合理的制度安排是人工智能解放人类劳动这一技术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关键。以共有、共建、
共享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支撑。
——摘编自陈尧《替代与提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新工业体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新工业体系如何“培训人们
放弃自身散漫习惯”,概述工业革命对工人生活的消极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智能技术发展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如何理
解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8 分)
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社会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如图 1 所
示,我们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画在一个三维坐标图中。S坐标
代表自治,L 坐标代表法治,V 坐标代表德治,三者构成社会
治理的“三轴”。SOL 是“自治×法治”,SOV 是“自治×德治”,
LOV 是“法治×德治”。其余分布在空间中的组合就是“自治
×法治×德治”,在不同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存在
程度上的差异,有的自治水平高,有的法治水平高,等等。
我们可以用“自治指数(Self-governance Index, SGI) 、
法治指数”(Rule of Law Index,RLI) 、“德治指数”(Rule
of Virtue In dex.RVI) 来刻画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
——郁建兴、任杰《中国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根据材料,从中选择一种社会治理组合模式,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阐述合理,中国
史、世界史均可)
第 6页共 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