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中共三大:★★★★★必考
1、时间:1923年6月。
2、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合作≠合并)
(二)国民党一大:
1、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在广州召开。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必考
黄埔军校:
建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组织: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必考
(一)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二)时间:1926年
(三)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四)总司令:蒋介石
(五)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六)先锋:叶挺
(七)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和武昌战役
(八)战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九)工农革命运动: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十)北伐军能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作战方针正确2、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先锋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新修订)
(一)原因:1、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2、帝国主义势力支持
(二)表现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2、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三)东北易帜
1、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结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没有军队的领导权。
3、中国共产党尚且稚嫩,缺乏斗争经验
【拓展】
1.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战争虽然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转变为代表帝国主义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
(一)时间:1927年8月1日。
(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新修订)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必考
(一)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
(1)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新修订)
(2)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二)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领导人: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
3、第一次打出来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4、结果: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三)井冈山根据地★★★★★必考
1、建立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胜利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3、结果: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4、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新修订)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启示:照搬苏俄革命的经验,通过城市武装起义,以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考
三、工农武装割据★★★★★必考
1、概况: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策略),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古田会议★★★★★必考
(1)时间、地点:1929年12月,福建上杭县古田。
(2)内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以红四军为主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
3、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新修订)
【拓展】
1.近代中国人民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走西方人的路。表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走俄国人的路。表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城市中心革命论)。
(3)井冈山道路。表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长征原因:
1、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二)长征的开始:
1、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出发地点:江西瑞金
3、长征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惨重,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三)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必考
1、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贵州 。
3、内容:①军事上: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领导。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②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个领导、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一)主要军事行动:
1、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2、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一)胜利会师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长征路线: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突破四道防线→突破湘江,损失过半→渡过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拓展】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三次大的挫折:①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②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战胜挫折:①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中总结经验,独立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在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3 丹东)“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与上述场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2.(2023 眉山)如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2023 呼和浩特)20世纪20年代,爆发了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给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带来了新希望。此时随北伐一起传遍全国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2023 潍坊)孙中山认识到,民国虽成立十多年,但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为改变这一状况,他( )
A.开始实业救国 B.参加护国战争
C.发起护法运动 D.推动国共合作
5.(2023 青岛)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6.(2023 东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确立了(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
C.开展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7.(2023 淮安)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8.(2023 鄂州)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
A.国共合作实现 B.南昌起义爆发
C.八七会议召开 D.遵义会议召开
9.(2023 常德)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0.(2023 潍坊)如图是学生摘抄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A.开始创建革命军队 B.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C.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D.实现了革命重心转移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1.(2023 聊城)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阅读该文件的如下内容,回答问题。
(二)……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共三大作简要评价。
12.(2023 济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寻找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史料1: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
史料2: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这些认识为毛泽东后来的抉择提供了帮助。
史料3:
左图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反映了1927年9月,毛泽东果断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以上材料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增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与陈独秀相比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黄花岗起义领导者是黄兴,排除。
B.秋收起义领导者是毛泽东,排除。
C.南昌起义由周恩来、叶挺等人指挥,不涉及湖北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排除。
D.北伐战争期间,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该战争主要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故该事件是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排除A项;“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口号之一,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排除A。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B。
C.“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故C正确。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民国虽成立十多年,但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孙中山在革命晚期积极推动了国共合作,故D正确;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排除A;参加护国战争是1915年,排除B;发起护法运动在1917年,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为改变题干现象,孙中山推动国共合作。
5.【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立住了脚”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6.【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古田会议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1927年八七会议的内容,排除A。
B.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提出于193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排除B。
C.开展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提出于1928年,排除C。
D.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田会议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A正确。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路线,排除B。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属于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而做出的努力,排除C。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安排,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遵义会议召开。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国共合作实现是1924年,排除A;南昌起义爆发是1927年8月1日,排除B;八七会议召开是1927年8月7日,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召开。
9.【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根据材料“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可知红军有严明的纪律,能够赢得民心,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排除C、D两项。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红军长征,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0.【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研读史料、抓住要点作出选择。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所以B项正确;A项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意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的,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秋收起义的影响,使得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遵义会议的影响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史料的解析能力。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1.【答案】(1)原因:军阀的黑暗统治,国民革命运动迫在眉睫;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共产党自身力量薄弱;扩大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2)评价:中共三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会议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思想,并实现了党在工作重心上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也正是以党的三大为标志,党开始从创建时期进行到大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对中共三大的评价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根据材料“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可知,国民运动迫在眉睫;根据材料“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可知,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根据材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可知,共产党力量薄弱;根据材料“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可知,中国共产党想要借助国民党的力量扩大自己的组织。
(2)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三大具体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可能性,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思路奠定了基础。故中共三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会议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思想,并实现了党在工作重心上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也正是以党的三大为标志,党开始从创建时期进行到大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故答案为:
(1)原因:军阀的黑暗统治,国民革命运动迫在眉睫;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共产党自身力量薄弱;扩大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2)评价:中共三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会议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思想,并实现了党在工作重心上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也正是以党的三大为标志,党开始从创建时期进行到大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对中共三大的评价等知识。
12.【答案】(1)时代背景:1926年底北伐进入高潮,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空前高涨。
(2)不同:陈独秀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妨碍统一战线”,而毛泽东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强调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武装,积极开展农民运动。道路: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增加的时代背景、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不同认识、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寻找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史料1“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可知,从1926年11月底到1927年1月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湖南农民协会的会员人数迅速增加。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底北伐战争进入高潮,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也空前高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2)据史料1“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可知,陈独秀指责农民运动;据史料2“毛泽东”“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可知,毛泽东赞扬支持农民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党右派害怕农民运动蓬勃开展会危及他们的统治而公开背叛革命,这使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故答案为:
(1)时代背景:1926年底北伐进入高潮,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空前高涨。
(2)不同:陈独秀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妨碍统一战线”,而毛泽东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强调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武装,积极开展农民运动。道路: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寻找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