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核心素养时代大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核心素养时代大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9 08: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目录核心+知识过关+核心素养+知识整合+大单元概念+中考演练)
核心素养时代大单元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
目录核心
1840-1842
根源: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议港元“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856——1860 ;英法(主凶),俄美(帮凶)
1860年,火烧圆明园
西方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1851——1864;洪秀全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知识过关
知识点1:虎门销烟
时间
地点
1839年6月(道光帝统治时期)
广州虎门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意义
知识点2:鸦片战争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
影响
地位
英国
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帝)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战死→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陈化成牺牲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屈服,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2)经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根本原因: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界碑)
(1)政治: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过关
知识点3:《南京条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地位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开创了列强通过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的先例
1842年
协定关税
割地
赔款
通商
(1)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完整
知识过关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
影响
地位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亚罗号时间”和“马神甫事件”
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签订《北京条约》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侵略战争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知识点4: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过关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北京条约》
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内容
影响
内容
影响
知识点5:《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知识过关
时间
割占范围及面积
影响
具体表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库页岛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知识点6: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知识过关
时间
过程
性质
1851~1864年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背景
人物
洪秀全
知识点7:太平天国运动
影响
启示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文献
知识过关
影响
启示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纲领文件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主张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洪仁玕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局限
人物
内容
地位
局限
超越当时国情,缺乏客观环境和条件,未能实施
知识点7:太平天国运动
核心素养
1839年
关天培、陈化成抗击英军
1840
1842
1843
1844
1860
1864
火烧圆明园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
1856
1858
《天津条约》
侵略
《虎门
条约》
《望夏条约》
《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不平等条约
抗争
时空观念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林则徐-虎门销烟
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鸦片“适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鸦片危害
①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
②摧残吸食者体质;
③政治腐败;
④军队战斗力削弱。
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并远离,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虎门销烟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界碑依据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灾难: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明: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全面客观、辩证分析
鸦片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而客观上也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林则徐 关天培 陈化成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①英国-鸦片战争
②两次进攻:
广州-天津
香港岛-南京
③五口通商:地理位置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184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五口通商
割香港岛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鸦片战争后
洪秀全
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它本身充满空想,脱离实际,并未真正得到实施。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1856-1860
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核心素养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夏宫:圆明园
两个强盗:英法联军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认识
是列强侵华的暴行,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面积:共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
割占最多和最早的:《瑷珲条约》
知识整合
重难点归纳: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爆发原因
性质
结果
失败原因
侵略者
条约
影响
列强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都是列强挑起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
都以清政府战败,同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告终
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所导致
英国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单元概念




单元概述: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司法等多方面主权遭到破坏。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但最终失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大门后,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开眼看世界,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洪仁玕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时期。
时间界限主要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
大单元概念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
反抗
鸦片走私,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英)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
《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暴行: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增开口岸)《北京条约》(割地、赔款等)
沙俄割占领土 《瑷珲条约》
影响: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
代表人物:洪秀全、洪仁玕
文献
《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未实践
失败,阶级局限性
扩大
中考演练
1.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 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A
中考演练
3.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正是对历史的记忆与民族危亡的警醒。圆明园遗址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
A.英法联军侵华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北洋军阀割据
B
A
中考演练
5.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6.“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