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西欧封建社会
1.(2024广东佛山期中)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这反映了( )
A.西欧在动荡中转型
B.罗马法影响封建制形成
C.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D.西欧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202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月考)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个向封君宣誓效忠的人,应该永远记住下列六个词:安全、可靠、诚实、堪用、做事易和能做事。同样,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宣誓效忠的封臣做事。这说明在封君封臣制度下( )
A.人人都要信守承诺
B.权利与义务的交织
C.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D.西欧社会有序发展
3.(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八中期中)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
A.解决了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
B.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C.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D.无法集权,具有明显局限性
4.(2024重庆一中高一月考)中世纪中期,英国庄园文件记载,塞格菲尔德庄园的管家下令进行土地休耕,经农民同意,双方就土地休耕达成协议。在科尔多普庄园,所有佃户都同意领主的提议,不要在某水域抓鱼。这些记载表明中世纪英国庄园( )
A.等级观念淡化 B.重视契约精神
C.生产效率低下 D.生产活动多样
5.(2024江苏高邮高一调研)中世纪早期除了在饥荒时期之外,很少有小麦及其他谷物的地方性市场;至于葡萄酒、啤酒、羊毛、麻布、皮革、毛皮等的地方性市场,也是很少的。大庄园雇用“交易人”来购买外面的商品并出售庄园的剩余产品,是站不住脚的。由此可知( )
A.庄园有自给自足性
B.商品经济长期停滞
C.庄园生活水平低下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题组二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6.(2024山东泰安一中高一月考)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了敕谕,规定各地的教士在没有得到教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世俗的君主纳税。法国国王随即宣布法国境内的臣民未经自己允许,不得将金银货币等战略物资输送出国。次年,教皇不得不允许教士自行纳税,无须经过教皇同意。这反映了当时( )
A.教皇权威的沦丧
B.法国王权的强化
C.欧洲民众多元的宗教信仰
D.西欧国家的政教合一特征
7.(2024河北承德高二期中)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 )
A.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
C.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D.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
8.(2024江苏扬州高一期中)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9.(2024山东烟台模拟)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备科知识的学习。这反映出( )
A.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
B.王权的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
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
D.教育朝着精英化的方向发展
10.(2023江西金溪一中月考)“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意在说明中古时期欧洲( )
A.基督教会广泛影响西欧社会
B.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C.宗教法庭可以审判一切案件
D.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二为一
题组三 拜占庭与俄罗斯
11.(2024广东深圳名校联考高一期中)查士丁尼在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的同时,还镇压了境内的多次民众起义。查士丁尼深刻认识到“威严和光荣不仅依靠兵器”,因此,他组织法学家整理罗马法律,汇编了《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法典编纂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社会公平 B.协调社会关系
C.巩固帝国统治 D.提高公民素养
12.(2024江西多校联考)拜占庭帝国的国内外贸易很发达,对外贸易尤为突出。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粮食和草纸、叙利亚的织物和刺绣等,经由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其他大城市转销亚非欧各地。这表明拜占庭帝国( )
A.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道桥梁
B.是传播东西方文化重要使者
C.社会的发展依托于对外贸易
D.境内的工商业一直比较发达
13.(2024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10世纪以前,基辅罗斯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结构。10世纪末,由希腊等地的建筑师建造了石砌教堂,之后陆续建造了多个同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们的基本结构与东欧传统教堂类似,都包括前廊、穹顶等。这说明基辅罗斯( )
A.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强化
B.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
C.是东西文明交往的桥梁
D.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4.(2024广东广州六中高一期中)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之后,“坚信自己是上帝派到大地上的统治者……只对上帝负责。同时声明,凡是危害自己统治的人,就是反对上帝。凡是对上帝不忠的人,他都要代表上帝对这些‘背叛者’进行严厉惩罚”。他的这一态度( )
A.意在推动国家向外扩张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C.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
D.使王权得到教会的支持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内涵
1.(2024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这主要反映出( )
A.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
B.欧洲诸国均未形成中央集权
C.基督教阻碍了欧洲的统一
D.城市市民自治具有深厚土壤
2.(2024四川绵阳高一期中)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教皇与英王因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权爆发冲突,经过斗争,最终确定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都须先呈报英王批准,然后才能由教皇正式任命。这一调整( )
A.源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破除了教会对王权的制约
C.使英国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3.(2024山东潍坊部分学校高一月考)中世纪时期,西欧理查德公爵的管家购买了一匹烈马,但因为驯养疏忽,烈马踏入伊莱克塔斯家族的份地之中,导致了半亩小麦被践踏。根据庄园法庭的最终裁决,管家赔偿伊莱克塔斯家族全部的经济损失。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有利于保障庄园生产的正常运行
B.缓和了领主与农奴矛盾
C.解决了庄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
D.提高了农奴的社会地位
4.(2023河南郑州月考)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这表明( )
A.西欧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B.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5.(2024山东潍坊部分学校高一月考)中古后期,法国北部的圣奥梅尔制定了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并发展的各种规定,如维持城市秩序、禁止城市内的暴力行为,为城市道路和城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筹集资金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具有自治特点
B.王权与市民走向联合
C.市民民主意识增强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组二 中古时期东欧文明的内涵
6.(2023河南豫北名校联考)拜占庭帝国的国内外贸易相当发达,拜占庭和其他国家的商人奔走于欧亚各地,运销东方和西方的各种商品。中国的瓷器、印度的染料、斯拉夫的毛皮和蜂蜡等各种商品,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大城市再转运至欧亚各地。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
A.疆域辽阔,促进经济繁荣
B.重现罗马帝国的强大
C.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D.成为东西方的贸易枢纽
7.(2023辽宁辽阳二中模拟)《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 ( )
A.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C.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
D.罗马法对宗教皇权未构成制约
8.(2024河南名校联盟高一期中)14世纪末,东北罗斯人对罗斯的历史、文学与艺术的兴趣大大加强,他们称呼自己为“大罗斯”,称呼西南罗斯为“小罗斯”。15世纪末,“俄罗斯”一词出现,并在罗斯人群中广泛使用。这反映了俄罗斯( )
A.民族意识得到加强 B.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中央集权体制加强 D.逐渐摆脱蒙古的统治
9.(2024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期中)在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的基础上,伊凡四世与僧俗、大贵族协商,颁布新法典。新法典取消了封邑王公的司法特权,在诉讼程序中增加了国家管理机关和司书官僚机构的比重,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此举( )
A.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
B.使伊凡四世获得了至尊的权威
C.清除了封建残余势力的影响
D.排除了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题组三 思维训练
10.(逆向思维)(2024湖南常德高一期中)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时,教会通过教会法明确了12种可以收取高额利息的情况,保障了社会的正常借贷;教会为了减少交易中抬高物价和欺诈他人的行为,针对商业贸易做了相应规定。该学者意在表明教会( )
A.提升了全体人民的幸福感
B.制定了体系化的经济法律
C.通过教化增强了自身权威
D.客观上利于西欧社会转型
题组四 综合题组
11.(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欧洲人日常生活的边缘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当时交换的货物有英格兰的原羊毛,佛兰德的用英国羊毛制成的毛织品,西班牙的皮革和钢以及东方的奢侈品等。意大利在这方面居领先地位,拥有威尼斯、那不勒斯这样的商业中心,由于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这些城市的民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他们通常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组成单独的小自治市,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因而,城市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即使是农奴也有机会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约。上述发展使欧洲商人有机会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这样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更加始终如一地支持商人利益以及后来的海外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分析产生这些新发展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古后期欧洲社会经济新发展带来的影响。(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B 3.B 4.B 5.A 6.B 7.A
8.A 9.A 10.A 11.C 12.A 13.D 14.B
1.A 据材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是在外族入侵和罗马帝国崩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动荡环境中的转型,故选A项。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排除B项。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王权比较弱小,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B 据题干“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个向封君宣誓效忠的人……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宣誓效忠的封臣做事”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B项正确。
3.B 据材料可知,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某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封君封臣制度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故选B项。
4.B 依据“管家下令进行土地休耕,经农民同意,双方就土地休耕达成协议”“所有佃户都同意领主的提议,不要在某水域抓鱼”可得,中世纪英国的庄园内管家、佃户、农民等都遵守约定,这是重视契约精神的表现,故选B项。题干不涉及等级观念,不能得出等级观念淡化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主旨与生产效率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5.A 中世纪早期欧洲很少有谷物类、商品类地方性市场,外来的商品在庄园是无法销售的,这体现了欧洲庄园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A项。
6.B 13世纪末,法国国王在与教皇的斗争中,迫使教皇让步,控制了法国的征税权,反映出当时法国王权的强化,B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排除。中世纪欧洲民众信仰基督教,其宗教信仰并非多元,排除C项。西欧国家是教权与王权并立的二元权力结构,而不是政教合一,排除D项。
7.A 据材料“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可知,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关系,有利于维护西欧封建统治秩序,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仅由材料内容无法看出教皇介入世俗权力的时间,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二者的配合关系,无法看出改变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排除D项。
8.A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后,市民阶层反对封建主干预城市生产和经营活动,要求自主管理城市事务,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A项正确。人身自由权、男女平等权主要是近代资产阶级民权理论的内容,排除B、D两项。特许经营权属于经济权利,排除C项。
9.A 城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与工商业活动有关的技能知识,而不是宗教观念,这与世俗教育特征相符合,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说明王权对教育的影响,排除B项。12世纪,近代科学尚未兴起,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教育逐渐平民化,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基督教控制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法律,还是人们的社会生活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说明基督教会广泛影响西欧社会,A项正确。教会法并不是当时欧洲唯一的法律依据,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宗教法庭的审判权,排除C项;宗教伦理和法律体现了不同的社会需求,二者合二为一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1.C 据材料“查士丁尼深刻认识到‘威严和光荣不仅依靠兵器’,因此,他组织法学家整理罗马法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律是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器,C项正确。
12.A 依据“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粮食和草纸……经由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其他大城市转销亚非欧各地”可知,拜占庭帝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交流,没有强调文化传播,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对外贸易,不是境内工商业,排除D项。
13.D 据材料“10世纪末……石砌教堂”“多个同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与东欧传统教堂类似”可知,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故选D项。材料没有关于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描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排除B项。基辅罗斯位于东欧地区,并没有成为东西文明交往的桥梁,排除C项。
14.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伊凡四世强调自己是上帝派来的统治者,只对上帝负责,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向外扩张,排除A项。君权神授思想与民族国家建立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王权得到教会支持,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A 2.D 3.A 4.D 5.D
6.D 7.A 8.A 9.A 10.D
1.A 据材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可知,日耳曼人迁徙加速了罗马帝国崩溃,在罗马帝国废墟上日耳曼人建立各种政治、经济实体,使当时西欧社会呈现出多元特征,故选A项。当时拜占庭帝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与欧洲统一的关系,排除C项。中古欧洲城市自治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D项曲解了材料主旨,排除。
2.D 据材料“教皇与英王因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权爆发冲突”“须先呈报英王批准,然后才能由教皇正式任命”可知,这一调整使得英国教会摆脱了教皇干涉,被纳入王权的统治范围,加强英国国王权力,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故选D项。据“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可知,此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刚刚产生,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空前强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3.A 理查德公爵管家的烈马,践踏了伊莱克塔斯家族份地中的小麦,庄园法庭裁决管家赔偿伊莱克塔斯家族全部经济损失,这一结果维护了伊莱克塔斯家族利益,有助于保障庄园生产正常运行,A项正确。农奴和自由农都拥有份地,材料并未说明伊莱克塔斯家族的具体身份,排除B、D两项。材料所列案例并不复杂,排除C项。
4.D 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时期,手工业是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城市是工商业者聚集地,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在农村,城市与政治中心有一定距离,对于城市自治有利,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不是城市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
数字巧记
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一大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两大变化动因:中古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三大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5.D 中古后期,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城市兴起,故圣奥梅尔制定了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并发展的各种规定,D项正确。题干现象体现了城市具有自治特点,该特点并非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与“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并发展”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表述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
6.D 根据材料“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大城市再转运至欧亚各地”可知,拜占庭帝国成为东西方的贸易枢纽,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疆域辽阔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一直没能恢复罗马帝国时期辽阔的疆域,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拜占庭帝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
7.A 材料信息体现了《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是在强化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故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选A项。
8.A 罗斯人原本分为东北罗斯和西南罗斯,东北罗斯人对罗斯的历史、文学等的兴趣加强,并称呼自己为“大罗斯”,后来“俄罗斯”一词广泛使用,说明俄罗斯人民族意识得到加强,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未探讨俄罗斯的统治模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蒙古对俄罗斯的统治,排除D项。
9.A 据材料“新法典取消了封邑王公的司法特权……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可知,新法典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这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伊凡四世的至尊权威,排除B项。伊凡四世代表的就是封建势力,排除C项。材料显示伊凡四世与僧俗、大贵族协商改革,并没有排除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
10.D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历史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得出新的历史结论。
“全体人民”说法夸大,排除A项;仅依据教会法中关于利息和商业贸易的规定不能得出其制定了体系化的经济法律,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教会法中规范经济活动的内容,没有强调教会教化民众、劝人悔过向善,不能得出“通过教化增强了自身权威”,排除C项。
11.答案 (1)新发展:商业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商品贸易范围扩大;城市自治得到发展。(6分)
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2)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城市的发展;为后来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商业已从欧洲人日常生活的边缘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当时交换的货物有英格兰的原羊毛,佛兰德的用英国羊毛制成的毛织品,西班牙的皮革和钢以及东方的奢侈品等”得出商业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商品贸易范围扩大;根据“他们通常从国王那里获得皇家特许状,组成单独的小自治市,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得出城市自治得到发展。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得出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2)可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民族国家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