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1.(2024安徽芜湖高一期末)1917年,面对俄国的革命形势,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辩证法”告诉人们,不能把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看成是同一个模式的、一成不变的、僵死的事物。该观点( )
A.强调俄国革命特殊性
B.颠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标志着列宁主义形成
D.成为推翻沙皇理论武器
2.(2024湖南部分学校联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国家会很快消亡。列宁提出一国胜利学说,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共同胜利说”,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一国胜利学说的提出( )
A.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局面
C.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
D.源于洞悉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特征
3.“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新型”主要是指其( )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积极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题组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
4.(2024江苏江阴三校高一期中)二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认为俄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机关刊物《真理报》复刊后第一期上的文章也说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民主共和制”。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
A.布尔什维克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
B.临时政府对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妥协
C.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已经确立
D.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了一战制约
5.(2024江苏泰州中学高一期中)1917年4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报告中,着重阐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该报告( )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表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
C.宣告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D.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
6.(2023陕西咸阳期末)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指出:“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这一切都必须马上实现,已经等不到成立大会了。”由此可知( )
A.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势在必行
C.俄国二月革命已推翻临时政府
D.俄国已经退出了一战
7.(2024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这一“革命”指(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苏联建立
8.(2024江苏南通高一质量监测)右图为海报《1918年11月7日,起来吧,劳动人民》,画面中士兵吹响着召唤的号角,手上拿着被打碎的锁链,脚下踩着王冠。这幅海报( )
A.号召人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谴责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
C.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D.歌颂十月革命开辟历史新纪元
题组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9.(2024浙江宁波期中联考)20世纪初,俄国农民提出:“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播的种子都吃完。”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确立苏联模式
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10.(2024河北沧州高一期中)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和生活必需品的日益缺乏,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诸多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与此同时,占苏俄总人口80%的农民,也因新的经济困难逐渐失去了对扩大生产的兴趣。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掀起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D.开展了“一五”计划
11.(2024浙江台州十校联盟高一期中)这是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描述的1922年春天莫斯科的一个生活场景:教授夫人们不再私下里偷偷出售白圆面包,而是在前些年一直被征用的自行车修理铺中公开售卖。这一场景能够反映当时的苏俄实行(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大跃进”运动
12.(2024河南濮阳高一期中)有学者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没有也不可能揭示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过程,而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第一次以自己活生生的历史向我们表明人类社会是可以过渡到一种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方式。该学者意在强调苏俄( )
A.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
B.经济探索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C.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原理
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
13.(2024山东临沂高一期中)下表为不同时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
时间 拖拉机数 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 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B.突出农业技术的重要地位
C.农业集体化制约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举
14.(2024福建龙岩高二月考)下表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部分产品产量对比表。由此可知,苏联( )
产品 单位 1928年 1940年
钢 百万吨 4.3 18.3
拖拉机 千辆 1.2 31
谷物 百万吨 73 95.5
糖 千吨 1 283 2 150
A.计划经济阻碍社会发展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C.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1.(202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开学考试)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了党纲。但有人提出,任何人只要表示承认党纲,就可以自行宣布入党,党员可以不服从党的纪律,不受组织的制约。列宁对此坚决反对,并强调了党的铁的纪律。由此可见,列宁主义( )
A.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结合
D.标志着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
题组二 十月革命
2.(2024江西宜春五校高一联考)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8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暂时收回这一口号;10月,又将这一口号重新提出,并赋予新含义。对“新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手段的改变
B.革命目标的改变
C.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D.推动沙皇政府的垮台
3.(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中)1917年8—9月,列宁写成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特别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以及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如廉价政府、公职人员的选举和罢免、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公社等。列宁意在( )
A.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B.正为推翻沙皇统治作准备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指出了武装夺权的新方式
题组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4.(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期末)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列宁意在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C.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D.是适应战争条件的特殊政策
5.(2024河南名校高二联考)有资料显示,苏俄1920年煤炭开采量为870万吨,只比1899年稍多一点;生铁冶炼量为11.6万吨,比1862年减少二分之一;棉织品产量只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许多铁路和桥梁被破坏,大部分机车和约占四分之一的车厢不能使用。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下的危机
B.工业化建设因体制制约速度减缓
C.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发展影响有限
D.亟须农业集体化以弥补资金问题
6.(2024江苏常州联盟合格考模拟)“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由此可知,当时苏俄政府采取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7.(2024北京丰台高一期中)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8.(2024山东淄博高一月考)1928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方面,全苏联共有31 858台拖拉机,其中国产的只有3 718台,仅占总数的12%;进口28 140台,占总数的88%。1929—1932年,进口的拖拉机仍占其供应量的一半以上。直到1932年苏联才停止进口拖拉机。这说明( )
A.苏联模式对经济影响有限
B.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农业集体化阻碍工业生产
9.(2024广西南宁高一期中联考)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因为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强调( )
A.苏联经济面临着困境
B.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D.苏联工业化的紧迫性
10.(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中)《全球通史》中指出,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中,苏联政府提取了大约1/3的国民收入用于工业再投资,美国只提取了苏联的1/2;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70%是资本货物,30%是消费品,而美国这一比例则大致相反。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这深刻地反映出苏联( )
A.高增长中存在着严重弊端
B.经济模式有无比的优越性
C.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D.轻重工业比例已严重失调
题组四 思维训练
11.(变迁与延续思维)(2023河南开封五县高一月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月革命后,俄国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发生了大变革,列宁的经济思想也在不断摸索中向前发展。列宁不断地根据俄国的基本国情来调整经济政策,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研究十月革命后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柴昭元《十月革命后
列宁经济建设思想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经济建设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D 3.A 4.A 5.D 6.B 7.B
8.D 9.A 10.B 11.B 12.A 13.D 14.D
1.A 据材料可知,列宁强调不同国家的革命模式是不一样的,说明俄国革命具有特殊性,A项正确;列宁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排除B项;1903年列宁主义形成,排除C项;材料观点强调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性,而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D 据材料可知,列宁的一国胜利学说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胜利学说,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项正确;一国胜利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排除A项;开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局面、开辟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的是十月革命,排除B、C两项。
3.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型”主要是指其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故选A项。
4.A 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大多数人认为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然幻想寻找与临时政府谈判的策略,这表明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并未认识到临时政府的反动性,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A项正确;临时政府并未对布尔什维克党进行妥协,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排除C项;一战加速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排除D项。
5.D 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应逐步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因此该报告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项正确;列宁在报告中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革命领导权,因此主张建立的应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1917年4月时,无产阶级专政尚未建立,排除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C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人民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人民需要土地、工厂和结束战争,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所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势在必行,B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排除C项;此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尚未退出一战,排除D项。
7.B 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并结合所学可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颁布《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满足了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因此这一“革命”指十月革命,B项正确;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满足群众的愿望,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排除C项;1922年苏联成立,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D项。
8.D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中的海报名称可知,海报歌颂的是苏俄劳动人民的解放,反映出十月革命开辟历史新纪元,并非谴责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排除B项;苏联成立于192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9.A 据材料“余粮收得太多”可知,这与余粮收集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A项正确。
10.B 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农民……失去了对扩大生产的兴趣”可知,此时苏俄出现了经济与政治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但导致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为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用市场手段协调国民经济,B项正确。
11.B 据材料可知,1922年,苏俄政府允许商品经济、市场交换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余粮由居民自由支配,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部分,在1921年后被逐步取消,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苏联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计划经济的表现,排除C项;“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在1958年实行的,排除D项。
考场速决 材料中所述场景为1922年莫斯科的生活场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据此可直接选择B项。
12.A 据材料“新经济政策……表明人类社会是可以过渡到一种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际意义在于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适应当时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原理,排除C项;“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与材料信息无关,且完成构建的表述绝对化,排除D项。
13.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为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时期,据表格信息可知,1928—1937年,苏联的拖拉机数量增加,反映出工业化发展,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增加,反映的是农业集体化发展,因此表格内容说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举,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苏联的工农业都有发展,无法体现发展比例严重失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举,没有体现突出农业技术的重要地位,排除B项;从表格数据可知,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都有一定的发展,无法体现“制约”,排除C项。
14.D
材料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并非阻碍社会发展,排除A项;苏联新经济政策结束于1928年,排除B项;材料表明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排除C项。
能力提升练
1.B 2.A 3.C 4.D 5.A
6.B 7.A 8.C 9.B 10.A
1.B 据材料可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强调党的铁的纪律,意在创建一个有严格纪律、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B项正确;列宁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根据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因此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但材料主旨为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列宁关于俄国革命实际的论述,排除C项;这次大会标志着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并不是“成熟”,排除D项。
2.A
革命目标一直是要求政权归苏维埃,排除B项;“新含义”是基于国内形势变化而非国际形势,排除C项;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政府,排除D项。
3.C 据材料可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各项措施及经验,探索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8—9月处于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因此列宁的目的是探索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家与革命》一书的部分内容,是为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服务,排除A项;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已推翻沙皇统治,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并非夺权方式,排除D项。
4.D 材料主旨为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列宁认为,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既认识到其作用,也要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D项正确;战争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确实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但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排除B项;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被废除,排除C项。
5.A 据材料可知,1920年苏俄工业生产衰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苏俄内战基本结束,而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经济困境,A项正确;1920年时,苏俄工业化尚未推行,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实施,排除C项;1920年尚未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
考场速决 本题时空信息为1920年的苏俄,四个选项中涉及苏俄不同时期的探索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据此可快速确定正确选项为A项。
6.B 据材料可知,苏俄政府主张发展商业,以此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联合大多数居民共建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征收粮食税,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于苏联成立后,排斥市场调节,排除C、D两项。
7.A 《布列斯特和约》是对帝国主义国家暂时的妥协退让,为苏俄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利益。有历史学家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即新经济政策暂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综合材料信息可知,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民的问题,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巩固工农联盟,排除B、C两项;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项。
8.C 据材料可知,1932年之前,苏联国产拖拉机所占比例小,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农业集体化的基础薄弱,C项正确;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苏联国产拖拉机与进口拖拉机的情况,无法反映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实行农业集体化的不利条件,而不是农业集体化阻碍工业生产,排除D项。
9.B 据材料“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采取的“非常措施”即苏联模式之所以能形成,与斯大林营造的社会氛围相关,因此材料旨在强调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从斯大林个人角度分析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并未强调苏联经济面临着困境,排除A项;强调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苏联国内加快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是斯大林人为营造出来的,排除D项。
10.A 据材料“苏联政府提取了大约1/3的国民收入用于工业再投资”可知,苏联在重工业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反映出当时苏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据材料“70%是资本货物”可知,苏联资本货物占比太高,据材料“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可知,此时苏联工业化快速发展,综合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计划经济下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但也存在着过度重视重工业、资本货物占比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材料现象反映了高增长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问题,A项正确。
11.答案 示例
论题: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经济建设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2分)
论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等俄共领导人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工业企业国有化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最大限度保证前线战事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但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利益,压制了苏俄经济的发展。列宁对此做了反思,从1921年春天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与发展。(8分)
综上所述,列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国情不断修改经济政策,对经济体制及其模式提出了改革的构想,不仅有利于苏俄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现实指导意义。(2分)
解析 变迁与延续思维主要包含在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中,指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体现了对变迁与延续思维的考查,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首先,根据材料拟定论题 据材料“列宁不断地根据俄国的基本国情来调整经济政策,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可拟定论题为: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经济建设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
其次,结合史实展开论述 在论述过程中,要明确写出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战争结束之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然后列举列宁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最后,总结归纳 从列宁的探索中总结其探索过程的规律及对今天的指导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