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20世纪30年代,世界多国出现“政府普遍扩权”的现象,如德、意、日强化法西斯统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等。这反映出( )
A.经济大危机的不同影响
B.不同社会制度的相互融合
C.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D.现代化道路模式的多元性
2.(2024山东临沂高一期中)1931—1940年十年间日本产生了11任首相,其中8任均为军人或由军部支持。这一现象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B.国家军事法西斯化加强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D.民主宪政传统丧失殆尽
3.(2023河南郑州期末)下图反映了《凡尔赛条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慕尼黑3万多民众举行了抗议示威的情景。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条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上述现象( )
A.揭示出德国战败的社会原因
B.为德国法西斯上台埋下隐患
C.加剧了德国内部的社会分裂
D.说明条约受到国际社会抵制
4.(2024浙江宁波期中联考)下图是讽刺20世纪3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漫画中戴礼帽的人物代表英法两国,后面的观看者代表美国,小旗上写的是“去东方”,盘中肉上写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据此推断,这一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英法等召开慕尼黑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题组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5.(2024湖南炎陵高一开学考)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宣称:“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 )
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
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D.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
6.(2024山东临沂高一期中)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帮助。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美国的灾难。”这表明( )
A.英国中立政策的改变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英苏面临共同的敌人
D.丘吉尔成为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7.(2023安徽滁州高一期末)逻辑推理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尤为重要。下列表格内容为二战时的三巨头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
罗斯福 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A.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
B.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C.日本偷袭,挑起太平洋战争
D.德意日结成轴心军事同盟
8.(2024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下列举了宣言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的发表( )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且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A.加剧了同盟国和协约国间的对立
B.促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消除了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9.(2024浙江台州六校高一期中)1943年,一名前线士兵在家信中写道: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这座城市,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我们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伏尔加河中流动的尸体。这位士兵应该是( )
A.遭遇“闪电战”的波兰士兵
B.从巴黎前线撤退的法国士兵
C.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国士兵
D.经历二战转折点的德国士兵
题组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0.(2023重庆七校期末)《凡尔赛条约》不仅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还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掠夺。而在雅尔塔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由此可见,相比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 )
A.确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B.保障了战败国的利益
C.有利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
D.勾画两极格局的框架
11.(2024江苏泰州中学高一期中)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以致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
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
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12.(2024山东滨州高一期末)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二者都( )
A.强化了欧洲中心地位
B.形成了有效的集体安全防御机制
C.具有强权政治的烙印
D.提倡不同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
13.(2024北京丰台高一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削弱帝国主义施行强权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从思想、经济、社会和组织诸方面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据此可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 )
A.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力量
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C.清除了法西斯主义的影响
D.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2024河北沧州高三月考)1918—1920年,欧洲有两国的立法议会遭到解散,或不再行使职权。20世纪20年代,这个数字变成6国;20世纪30年代变为9国。“纵贯整个大灾难时代,政治自由主义在各地面临撤退,到1933年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宝座之际,自由阵营败退之势更加剧了。”当时西欧( )
A.自由主义遭到普遍质疑
B.局部战争走向全面爆发
C.极权统治体制不断扩展
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2.(2024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期中)1935年3月,罗斯福的顾问诺曼·戴维斯表示,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这表明当时美国对于德国扩张 ( )
A.保持严格中立态度
B.采用姑息纵容政策
C.秉持客观公正立场
D.奉行大陆均势原则
题组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3.(2024安徽江淮九校高一期中)下图是一幅名为《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漫画,画面中的英文为“EASTERN FRONTIER”。该漫画主要表明( )
SOMEONE IS TAKING SOMEONE FOR A WALK
A.苏德战争的残酷性
B.意识形态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C.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拉开
4.(2024河南洛阳高一期中)二战初期,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较少出现“人民”的字眼,多强调战争对捍卫文明的意义;战争后期,“人民战争”开始在官方和民间的宣传中被不断提及。这一变化( )
A.反映了绥靖政策已经彻底破产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表明英国主流意识发生了变化
D.适应了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5.(2024安徽江淮九校高一期中)戴高乐表示:“战争一结束,美国就要回到它的西半球,英国就要回到它的岛上,只有法国依然屹立在旧大陆上。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有法子打破我们的……伙伴强加给我们并要求我们消极认可放弃权益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反法西斯同盟渐现裂痕
B.二战期间法国的地位跃升
C.英美两国无意限制法国
D.法国的欧洲大国情结浓厚
题组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6.(2023江苏徐州期末)“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由此可知,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根源在于( )
A.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美苏由盟友转变为对手
C.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
D.大国自身的霸权主义思想
7.(2022山东济南月考)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题组四 思维训练
8.(变迁与延续思维)(2024广东肇庆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行为体参与度、规范完备性和惩戒机制的有效性这三个指标可较为全面客观地衡量一个国际秩序的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该秩序是否成熟或成功。需要特别指出,从国际秩序的历史实践看,主导性国家特别是大国参与国际秩序至关重要,否则国际秩序就难以成功。国际秩序确立的规范越能满足实现秩序的目标尤其是主要目标,这一国际秩序就越完备,反之同理。此外,如果对体系内行为体违反国际规范的阻遏效力不足,则国际秩序难以有效运行。
——摘编自邹治波《国际秩序的评判研究》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更大的提升,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更加积极。此时的国际环境相较于以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既有国际秩序处于失调的状态下,此时中国对国际秩序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引领者”。对国际秩序的构想不再只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摘编自高晗《中国国际
秩序观变迁研究(1982—2018)》
(1)有学者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不完备、不成功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则是一个较为完备和成功的国际秩序。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该观点或另有补充均可,并结合材料一的全部或部分标准阐述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新型国际秩序的构想,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具体实践。(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B 3.B 4.C 5.A 6.C 7.C
8.C 9.D 10.C 11.A 12.C 13.A
1.A “德、意、日强化法西斯统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这些事件都与经济大危机直接相关,故选A项;德、意、日、美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世界多国出现‘政府普遍扩权’的现象”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但并不等于一定会走向战争,排除C项;“德、意、日强化法西斯统治”不能代表现代化道路模式,排除D项。
2.B 据材料可知,1931—1940年间,日本首相更换频繁且多为军人或由军部支持,这反映出日本军人、军部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因此日本试图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军国主义势力不断扩张,国家军事法西斯化加强,B项正确;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是原因而不是基本特征,排除A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是表象,而且C项也无法准确反映出军部力量增强,排除;据材料可知,日本仍有首相一职,且不世袭,说明日本仍然保有民主宪政传统,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可知,《凡尔赛条约》引起了德国民众极大的不满,为德国法西斯上台埋下隐患,B项正确;材料表明《凡尔赛条约》为德国法西斯上台埋下隐患,并未揭示出德国战败的社会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未体现德国内部的社会分裂,排除C项;该条约受到德国民众的抵制,材料并未体现其受到国际社会抵制,排除D项。
4.C 据材料信息“英法两国”“去东方”“捷克斯洛伐克”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英法为了“祸水东引”和维护短暂的和平,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C项正确。
5.A 据材料可知,苏联检察官认为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C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
6.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丘吉尔所说俄国的灾难指的是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说明英苏面临共同的敌人——德国,C项正确;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英国在二战中并非中立,排除A项;在共同敌人面前英国和苏联合作,不等于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排除B项;丘吉尔在根本上维护英国的利益,排除D项。
7.C 据材料信息可知,该事件中美国受到侵略、斯大林夸奖日本的行为、丘吉尔认为英国会最终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减轻了英国和苏联的压力,C项正确。
8.C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项正确;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是在一战期间,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是在一战后,随着二战的爆发而瓦解,排除B项;“消除了”的表述绝对化,排除D项。
9.D 据材料“1943年”“我们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伏尔加河中流动的尸体”可知,该战役发生在苏德战场,且该士兵所在国家在本次战役中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德军进攻受挫,因此这位士兵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二战转折点)的德国士兵,D项正确;德军闪击波兰是在1939年,排除A项;1940年时,德国就已经占领了法国,排除B项;据材料“伏尔加河”可知,该战役与苏德战场有关,并不是太平洋战场,排除C项。
10.C 根据所学可知,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进行苛刻的掠夺,雅尔塔体系关注德国民众的基本生活,这有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雅尔塔体系不是一个公正的国际秩序,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对战败国的处置思路,没有提及利益分配,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排除D项。
11.A 据材料可知,英国和苏联通过召开会议决定了其他小国和弱国的命运,说明雅尔塔体系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英国的反对态度,排除B项;英苏的做法具有强权政治的色彩,其目的不是维护巴尔干地区的和平,排除C项;丘吉尔的行为维护了英国的利益,排除D项。
1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由几个大国主导和决定,体现了强权政治的特点,C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均势基础上,并没有特别强化欧洲的中心地位,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联盟并没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雅尔塔体系提倡不同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排除D项。
13.A 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为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排除B项;“清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二战对帝国主义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C 2.B 3.C 4.D 5.D 6.A 7.D
1.C 据材料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欧政治自由主义撤退,到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宝座之际,自由阵营败退之势加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及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受世界局势影响,西欧自由民主遭到重创,极权统治体制即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不断扩展,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欧洲政治自由主义发展受挫,并未涉及自由主义,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战争全面爆发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欧极权统治体制的扩张,未体现出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2.B 据材料可知,1935年,美国对德国重整军备一事并未提出抗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重整军备体现其意图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对外扩张,美国未提出抗议,说明美国对于德国扩张采用了姑息纵容政策,B项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并不是保持严格的中立态度和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排除A、C两项;英国长期奉行大陆均势原则,排除D项。
3.C 漫画中斯大林与希特勒一条腿绑在一起,两人还勾肩搭背,反映出德国与苏联有共同的利益,但二战中德国与苏联又是对手关系,可见国际关系比较复杂,C项正确;仅凭漫画并不能直接体现苏德战争的残酷性,排除A项;德国与苏联确实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但漫画没有体现,排除B项;拉开二战序幕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排除D项。
4.D 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期“人民战争”的出现频率增加,体现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增加,适应了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绥靖政策指英法等姑息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企图祸水东引,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二战时期英国对人民的动员,无法看出主流意识的变化,排除C项。
5.D 据材料可知,戴高乐认为战争结束后,法国要争取被强迫放弃的利益,使法国重新屹立于欧洲大陆上,反映了法国的欧洲大国情结浓厚,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二战后法国要争取被迫放弃的利益,不能说明反法西斯同盟渐现裂痕,排除A项;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占领,国际地位不高,排除B项;据材料“我们的……伙伴强加给我们并要求我们消极认可放弃权益的局面”可知,英美两国有意限制法国,排除C项。
6.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产生新的世界体系即雅尔塔体系,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并不是美苏由盟友转变为对手,排除B项;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大国自身的霸权主义思想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7.D 据材料“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可知,二战冲击了原有的国际秩序,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逐渐衰落,殖民体系逐渐解体,故选D项。
8.答案 (1)示例
评述:赞成该学者观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缺少了美国、苏俄两个大国,虽然成立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其“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将其作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不完备、不成功的国际秩序,最终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失败教训基础上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则较大程度地克服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大缺陷。战后中、美、苏、英、法五大国都加入该体系中,成立联合国,并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制裁侵略更具可操作性。相对而言,雅尔塔体系是一个较为完备和成功的国际秩序,它也维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总体和平与发展的局面。
(明确态度,1分;分别运用材料一的标准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进行分析,史实准确,重要概念、术语使用恰当,逻辑清晰,表述成文,6分;最后总结概括,1分)
(2)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实践: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设立亚投行。(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共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体现了对变迁与延续思维的考查。变迁与延续思维指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本题解题思路如下:
表明对学者观点的看法 赞成、反对或另有补充均可,依据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选择赞成该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缺少大国参与、国联“全体一致”原则的局限性角度论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不完备、不成功的国际秩序;从大国参与、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的积极性角度论述雅尔塔体系是一个较为完备和成功的国际秩序
(2)第一小问构想,据材料“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构想……进一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小问实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设立亚投行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