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2024北京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二战结束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美国和苏联分别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相互敌对的政治、军事、经济组织。这反映当时国际关系的状况是( )
A.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
B.西方阵营的逐渐分化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2.(2023河北衡水武强中学期中)有学者认为,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最符合这一观点的论断是( )
A.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根源
B.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国家安全
C.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冲突
D.国家利益分歧导致美苏冷战
3.(2024山东威海高一检测)1950年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英法等几个北约成员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它要求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立( )
A.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
B.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
C.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D.直接导致了柏林危机发生
4.(2024浙江温州高一期中联考)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希望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援助要求。马歇尔声称美国的援欧计划不反对任何国家,而是反对贫穷、饥饿和混乱,促使欧洲出现一种自由体制得以存续的政治和社会条件。由此可知,美国的本质意图是( )
A.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B.挑起与苏联的冷战
C.遏制共产主义发展
D.缓解美国生产过剩
5.(2024安徽六安一中高二期末)“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也标志着美国争夺以欧洲为重点的世界霸权的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美国“世界霸权的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的标志是( )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6.(2024浙江杭州教研联盟高一模拟)冷战期间成立的某组织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其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成员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这一组织是(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7.(2024山东滨州高二期末)20世纪中后期,苏联架设了1 700多台广播信号干扰器,规定市面上只售卖仅能接收本国广播频率的收音机,并制定了禁止收听西方广播电台的相关法律。苏联这些举措是为了( )
A.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
B.避免冷战态势的升级
C.保证本土文化的创新
D.防止国家机密的外泄
题组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8.(2023安徽宣城三校开学联考)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派出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表明( )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苏美两国实力均有下降
C.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D.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9.(2023山东青岛二中高一期末)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双方领导人却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体现出美苏冷战的重要特点是( )
A.在各领域的针锋相对
B.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
C.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D.谨慎的自我控制机制
10.(2023北京东城高一期末)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西欧各国昔日是美国的被保护国,现在随着经济的增长,也敢同美国分庭抗礼。这表明( )
A.经济增长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原因
B.经济上的大国必然要在政治上谋求霸权
C.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D.日本和西欧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1.(2024广东云浮罗定中学高二月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12.(2024福建福州闽侯一中高二月考)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和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有25个国家出席。会议宣布根除殖民主义,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和非集团原则,发展经济并进行经贸合作,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表明( )
A.亚非拉国家开始反抗殖民统治
B.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题组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13.(2023河北张家口高一期末)1987年,美苏签署了《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中程导弹与中短程导弹。这体现了( )
A.核战争风险的消除
B.两极格局的崩溃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苏关系的缓和
14.(2023江苏南通海安期末)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建立世界性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各种宣传舆论机构,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民主价值观和制度”。西方国家的上述政策体现了( )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
C.文化发展的多样化
D.“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2024河南光山二中高一期中)1944年12月,法国同苏联签订的《法苏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两国继续协作抵抗德国,直至最后胜利。而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最初不承认法国为共同管理德国的四强之一。1945—1946年,法国就已经意识到苏联的威胁将超过德国。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创始国。这反映出( )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际关系
B.法国外交取决于大国意志
C.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国际关系取向
D.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2.(2024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测试)1947年7月,杜鲁门下达了“1779号指示”,主张美国将运用各种手段使德国尽快达到经济自足,保证德国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组织形式,从而使德国能对欧洲复兴作出最大贡献。由此推知,当时的美国( )
A.致力于西欧国家的联合与复兴
B.推动德国实施福利国家建设
C.通过扶持德国来稳定西方世界
D.企图控制德国的政治与经济
题组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3.(2024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赫鲁晓夫已经正式批准了东德关于柏林墙的修筑和边境封锁,但他再次强调这只是一次防御措施。正如在一次私人会谈中他告诉东德领导人,东德“不得越雷池一步,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这表明( )
A.苏联军事实力落后于美国
B.东德意图占领西柏林的领地
C.苏联与东德之间关系平等
D.冷战对峙中对抗与妥协并存
4.(2023江苏南通金沙中学高一月考)下图为法国戴高乐总统执政时期(1959—1969年)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
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建立法国的核威慑体系,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促进法德联合,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A.体现了法国联合苏联对抗美国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旨在加速欧洲军事一体化进程
D.说明美苏间的冷战态势加剧
5.(2023山东青岛二中高二期末)美苏冷战期间,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不愿意依附于两极格局任何一方的中立主义势力,这种势力随着冷战的不断展开而发展和联合,并通过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显示了自己的力量。这表明( )
A.雅尔塔体系逐渐走向崩溃
B.两极格局中孕育多极化力量
C.亚非国家积极争取民族独立
D.美苏两国积极争夺第三世界
题组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6.(2022河南开封五县期末)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由此可知( )
名称 词汇 提及次数
1988年 1993年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西方 46 144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西方 36 87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西方 7 10
A.报界一直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互相背离
C.美国报界经常变更用语与政治无关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社会文化
7.(2022湖北孝感期中)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但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联解体。这主要是因为( )
A.为苏联的解体感到惋惜
B.使美国失去发展的动力
C.苏联武装力量失去监管
D.希望维持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
题组四 思维训练
8.(时序思维)(2024浙江四校联盟高三联考)利用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冷战的时间轴,最能说明( )
A.冷战是纯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
B.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C.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推动冷战的发生和发展
D.冷战在美苏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中爆发
题组五 综合题组
9.(2024吉林部分名校高一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在美国举行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签字仪式。之后,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共同防御援助法》,该法案确定了美国对北约的军事援助和销售政策,与马歇尔计划共同组成了美对欧政策的两个轮子,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1949年1月29日,苏联发布了关于对北大西洋公约的声明,谴责北约实质是为了准备发动新的战争,镇压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解放革命和工人运动而成立起来的。沃伊泰克·马斯特尼认为,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后,苏联用尽外交和其他手段也没有转变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事实。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等8国在华沙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同北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均势。美国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不安全环境反而推动了美国资本的全球化,在原子弹的约束下,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两极对立格局。
——摘编自胡亚航《论美国资本全球化
对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D 3.B 4.C 5.D 6.D 7.A
8.D 9.D 10.A 11.C 12.B 13.D 14.D
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逐渐形成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即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A项正确。
2.D 根据材料“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可知,发生冷战是因为国家利益分歧,D项正确;美苏冷战的根源是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并非雅尔塔体系,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意识形态冲突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根源,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3.B 据材料可知,“巴黎统筹委员会”由几个北约成员国组成,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用、民用技术和产品,表明其反对共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材料所述正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B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排除C项;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于194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于1958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C 据材料“促使欧洲出现一种自由体制得以存续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可知,美国企图通过援助欧洲国家扩大资本主义阵营,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是美国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意图是遏制共产主义,排除A项;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排除B项;缓解美国的生产过剩不是美国此举的本质意图,排除D项。
5.D 据材料“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以欧洲为重点的世界霸权的战略”可知,该标志与军事集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标志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美苏战后两极格局,并非单指美国,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分别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排除B、C两项。
6.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项正确;联合国成立时间为1945年,是在冷战前,排除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都是军事上的组织,与材料中“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不符,排除B、C两项。
7.A 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中后期,苏联禁止民众收听西方广播电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冷战,双方开展军事对峙、经济对抗、文化渗透、意识形态攻击等,导致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因此材料中苏联的做法是为了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防止“和平演变”,A项正确;苏联的做法加剧了冷战态势,排除B项;苏联是针对西方国家而采取的措施,与本土文化创新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与防止国家机密外泄无关,排除D项。
8.D 材料所述为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第二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虽然美苏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但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D项正确;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美苏关系当时处于紧张状态,排除C项。
9.D 据材料可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国际局势紧张,但“双方领导人却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反映出美苏通过谈判避免了直接冲突,说明美苏之间存在谨慎的自我控制机制,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古巴导弹危机,“各领域”的说法夸大范围,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美苏之间通过自我控制避免更大的冲突出现,并不能体现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也无法体现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排除B、C两项。
归纳总结
冷战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2)既有对抗又有缓和,具有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自我控制机制。
(3)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世界分裂为两部分、德国分裂等)。
(4)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
10.A 据材料可知,随着经济的增长,日本、西欧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谋求摆脱美国控制,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A项正确;“经济上的大国必然要在政治上谋求霸权”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现象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未提及其影响,排除C项;日本和西欧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受益者,广大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项。
11.C 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等的兴起,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因此中美关系缓和的世界环境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C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排除A项;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不属于“世界环境”,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美苏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排除D项。
12.B 根据材料可知,亚非拉新兴国家的崛起及其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呼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项正确;亚非拉国家的反抗斗争在1961年之前已经开始,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且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表述错误,D项错误。
13.D 据材料可知,冷战时期,美苏签署条约,销毁部分武器,这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所缓和,D项正确;“核战争风险的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苏关系缓和,体现不出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C项。
14.D 依据材料“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民主价值观和制度’”可以看出,冷战期间,西方国家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民主价值观和制度,体现了“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冷战时期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未涉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排除A项;冷战时期的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并存,材料未涉及缓和因素,排除B项;世界文化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材料所述内容是带有意识形态的宣传,排除C项。
能力提升练
1.C 2.C 3.D 4.B 5.B 6.D 7.D 8.D
1.C 材料主旨为1944—1949年法国与苏联关系的演变,据材料可知,法国同苏联从共同反对法西斯德国的同盟,到分享二战成果时关系出现裂痕,再到分别属于不同的阵营而冷战对峙,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法国同苏联的关系,C项正确;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并非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排除A项;法国外交取决于法国的国家利益和实力,排除B项;大国沙文主义主要针对弱小的国家,而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材料体现不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排除D项。
2.C 据材料可知,美国通过扶持德国,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而恢复欧洲经济、稳定社会秩序,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国家的联合与复兴,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当时的美国通过扶持德国来稳定西方世界,未涉及福利国家建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通过扶持德国来促进欧洲复兴,没有体现其企图控制德国的政治与经济,排除D项。
3.D 据材料可知,苏联支持东德修建柏林墙,但又强调“不得越雷池一步,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这表明冷战对峙中对抗与妥协并存,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苏联与美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无法得出苏联军事实力落后于美国,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赫鲁晓夫已经正式批准了东德关于柏林墙的修筑和边境封锁”可知,苏联与东德之间关系不平等,排除C项。
4.B 据材料可知,法国在冷战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退出北约、发展核武器、推进欧洲一体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这些行为推动了法国的外交独立性加强和欧洲走向一体化,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未联合苏联,排除A项;法国的行为可以推进欧洲一体化,并非军事一体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法国的措施,并未涉及美苏对峙,排除D项。
5.B 据材料可知,冷战期间亚洲和非洲的新兴独立国家不愿意依附美苏两极格局中的任何一方,并且它们的势力不断壮大。结合所学可知,冷战期间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力量的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与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成立等构成了冷战时期多极化力量,因此两极格局中孕育多极化力量,B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雅尔塔体系最终崩溃,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亚非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力量增强,并非争取民族独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排除D项。
6.D 据材料可知,相比于1988年,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所使用“自由世界”的次数减少,而使用“西方”的次数增多,原因在于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这说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社会文化,故选D项;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的次数减少,说明报界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减弱,排除A项;材料所列仅为美国3种重要刊物的用语,不能反映官方意识形态,排除B项;材料中两种词汇在冷战结束前后使用次数的变化,说明美国报界用语的变化与政治有关,排除C项。
7.D 由材料可知当时西方并不希望苏联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西方国家不愿意苏联解体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不希望这一对自己有利的局面被打破,担心新兴势力的崛起对自身产生冲击,因此更愿意两极格局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故选D项;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不符合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的原则,西方国家肯定是以自身利益作为出发点,排除A项;美国发展的动力肯定是自身,苏联解体不会使美国失去发展动力,排除B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联合体,联盟解体后内部的大部分国家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并未出现武装力量失去监管的情况,排除C项。
8.D 时序是历史逻辑分析和推理的基础。时序思维强调学生能够在特定时空框架下认识历史,纵向性上把握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横向性上理解同一时期不同的历史现象。高考对时序思维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中。本题要求依据冷战的时间轴分析冷战的特点,体现了对时序思维的考查。
时间轴 分析 据材料中的时间轴可以看出,美苏两国的冷战发端于“长电报”“长报告”的描述性对峙,然后逐渐升级到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对峙
选项 分析 D 由上述时间轴分析可知,美苏双方从描述性对抗到全方位对峙,反映出冷战在美苏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中爆发,D项正确
A 冷战中出现了北约和华约军事对抗组织,并不是纯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排除A项
B 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指的是两极格局并未将所有国家地和区囊括其中,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
C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而冷战开始于1947年,排除C项
9.答案 示例
论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基于复杂的历史背景。(2分)
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传统强国如英、法等受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和苏联则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崛起。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世界上经济和军事最强大的国家,企图凭借自身实力主导世界秩序。苏联在战争中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韧的民族精神,且在东欧等地扩大了影响力,其社会主义理念和制度模式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和竞争。意识形态的对立在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存在着根本理念的差异和冲突,这种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和对抗。苏联在欧洲和亚洲的影响力扩张,与美国对全球战略要地的掌控欲望产生碰撞,双方都试图在关键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外,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8分)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两极格局在战后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并得以确立。(2分)
解析 本题要求自拟论题并阐述。首先,分析材料主旨,确定论题。据材料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组织”“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两极对立格局”等信息可知,材料涉及二战后两极对立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及过程,据此可拟定论题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基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从美苏实力对比、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雅尔塔体系的构建等角度展开阐述。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