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6:1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2024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期中)从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一措施(  )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系统地纠正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C.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2024安徽滁州中学高一综合检测)1975年到1988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由是美国的0.4倍到0.29倍,这一时期的苏联的核武器保有量则从是美国的0.84倍变成1.82倍。这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  )
A.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B.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
C.军事实力超过美国
D.经济改革的成效并不大
3.(2024福建龙岩名校期中)戈尔巴乔夫把“民主”“多元化”概念引入经济领域,认为苏联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全面改革所有制关系,进行财产非国有化,实现所有制私有化。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认识到了苏联社会的根本问题
C.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D.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统筹推进
题组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4.(2023广东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存在于我国的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
A.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
5.(2023江苏南通高一期末)1968年1月1日,匈牙利开始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可以自行制订生产计划和工作纲领,无需国家批准,实行固定、浮动、协议、自由等多种形式的价格制度。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  )
A.旨在克服自由放任的弊病
B.体现对市场机制的探索
C.受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6.(2023北京东城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随着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政权的相继崩溃,事态的新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又开始溢出,蔓延至苏联,动摇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威并削弱了党和国家的控制力。”该学者旨在表明(  )
A.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解体
B.东欧国家希望彻底摆脱苏联模式
C.戈尔巴乔夫改革宣告失败
D.东欧国家改革迷失社会主义方向
题组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7.(2024江西师大附中开学考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2024河南许昌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苏联学者指出,1957年赫鲁晓夫“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  )
A.未经充分的准备,急于求成
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
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
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
2.(2024江苏南通高三二模)从20世纪60年代中叶开始,苏联缩减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但从1968年扼杀“布拉格之春”以后,改革重心变为合并企业、建立联合公司,主持改革的柯西金也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应当用来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这反映苏联改革(  )
A.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
B.吸取东欧改革失败教训
C.造成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D.没有突破传统经济体制
3.(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1982年11月开始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安德罗波夫曾指出:“所有制方面的变革绝不会是一次性行动”“这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不应该简化的过程”“把‘我的’,即私有制的,变成‘我们的’,即公有制的,并非易事”。这一观点(  )
A.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空间
B.突破了高度集中体制的限制
C.改革重点逐渐由经济转向政治
D.实现了对传统经济模式改造
题组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4.(2024黑龙江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二质检)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的三个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率先要求民族自决,并于90年代初先后正式独立。据1990年人均GDP比较表(苏联平均水平为100)可知(  )
苏联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瑞典 挪威 芬兰
100 140 133 123 518 548 524
A.政局的动荡引发了信仰危机
B.苏联的高压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C.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完全失败
D.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加速东欧剧变
5.(2023河南郑州七中期末)1982年10月,波兰政府在苏联的压力下宣布取缔团结工会。之后,美国总统里根迅速宣布对波兰实行经济制裁,并于1987年向团结工会提供了1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1983年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89年6月,团结工会赢得波兰议会大选。材料表明东欧剧变(  )
A.是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结果
B.根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是东欧国家争取独立自主的产物
D.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题组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6.(2023江苏常州教育学会开学考)20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费孝通曾多次到常州调研,他发现发展乡镇企业并没有导致农业和农村的衰败,反而“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发展,走上现代化道路”,这与西方的圈地运动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
A.乡镇企业面向农村市场
B.长三角地区最早对外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7.(2023湖南师大附中期末)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整理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不那么坚定地赞成计划经济的;第三类是不太坚定地赞成商品经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  )
A.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
B.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
C.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题组四 思维训练
8.(批判性思维)(2024湖南张家界高二期末)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1957年3月3日 成功进行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 比美国早9个月
1957年10月4日 成功向太空发射一枚人造卫星 比美国早近4个月
1961年4月12日 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安全返回地面 比美国早10个月
A.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B.改革严重阻碍了苏联科技的进步
C.苏联率先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D.美苏争霸中苏联取得了绝对优势
题组五 综合题组
9.(2023山东东营广饶一中期中,16分)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
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
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影响,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苏改革呈现不同局面的主要因素。(2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B 3.C 4.A 5.B 6.A 7.A
1.C 从1952年到1964年苏联提高谷物和畜产品的收购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是恢复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排除A项;仅提高谷物和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不足以说明系统地纠正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并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排除B项;这一措施是苏联政府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不是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排除D项。
2.B 据材料可知,1975—1988年,苏联的核武器保有量与美国相比大幅增加,而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差距不断扩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影响了苏联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经济结构中各部门的比例,无法体现苏联经济结构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苏联核武器保有量,无法体现其整体军事实力情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的影响,并未涉及经济改革的措施,排除D项。
3.C 据材料“进行财产非国有化,实现所有制私有化”可知,戈尔巴乔夫取消了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基础的公有制,体现了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项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并非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排除A项;苏联社会的根本问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非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在经济上的改革,并未涉及政治改革,排除D项。
4.A 结合所学可知,南斯拉夫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A正确。其他三项均与南斯拉夫不符,排除。
5.B 据材料可知,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增加了价格制度的形式,这体现了匈牙利对市场机制的探索,B项正确;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排除C项;“完全背离”说法错误,排除D项。
6.A 据材料可知,东欧剧变影响了苏联,动摇了戈尔巴乔夫权威并削弱了党和国家的控制力,反映出东欧剧变加剧了苏联国内的危机,加速了苏联的解体,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东欧剧变对苏联的影响,而非东欧剧变的背景和原因,排除B、D两项;材料主旨是东欧剧变动摇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威,未提及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排除C项。
7.A 据材料可知,1978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78年开始,我国进行改革开放,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A项正确;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属于改革开放的内容,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只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原因,并不起主要作用,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A 2.D 3.A 4.D 5.A 6.C 7.A 8.A
1.A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全面的工业改革应在试点后再推广,说明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1957年的改革未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改革未经充分准备,并未涉及改革是否缺乏具体的思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打破传统体制,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改革是否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排除D项。
2.D 据材料可知,柯西金认为应该强化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联模式的典型特征,说明苏联改革没有突破传统经济体制,D项正确;柯西金的做法并未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并未发生根本方向性错误,排除A项;东欧改革失败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排除B项;造成国民经济畸形发展的原因是苏联模式,而不是苏联改革,排除C项。
关键点拨 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转折词之后的内容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例如本题材料,重点应分析1968年扼杀“布拉格之春”之后的苏联改革措施。
3.A 材料强调苏联改革并非“一次性行动”,“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不应该简化的过程”,这一观点有利于推动苏联的改革进程,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空间,A项正确;苏联的多次改革都未突破高度集中体制的限制,也没有实现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改造,排除B、D两项;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排除C项。
4.D 据材料及表格数据可知,苏联的人均GDP与西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差距,爱沙尼亚等三个地区要求民族自决、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苏联继续实行苏联模式,苏联经济失去活力,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加速了东欧剧变及苏联的解体,D项正确;从表格中看不出政局动荡和苏联的高压政策,排除A、B两项;“完全失败”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
5.A 据材料可知,东欧剧变中波兰政府倒台是受到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包括美国的经济制裁与对团结工会的秘密资助,以及一些非暴力的经济文化措施,故选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但材料对此并未涉及,排除B;东欧剧变并不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争取独立自主的结果,美苏争霸也不一定会引发东欧剧变,排除C、D。
6.C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发展,使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说明这一时期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并取得一定成效,C项正确;乡镇企业不仅面向农村市场,其产品也运销城市,排除A项;长三角地区不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7.A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份材料有倾向性地将经济学家划为四类,说明当时决策层尚未正确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亟待突破,A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经济学家对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说明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并未成为共识,B项错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8.A 批判性思维要求打破思维定式,跳出原有认知的局限和束缚,依据材料进行恰当的逻辑推理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本题考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科技成就,在分析材料过程中,需要跳出教材知识的原有框架,对材料进行恰当的推理分析。
材料 主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较大成就,航空航天技术领先美国
选项 分析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实行高中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科技研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故选A项
B 据材料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突出,故“改革严重阻碍了苏联科技的进步”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材料只能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部分成果,因此无法得出“苏联率先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论,排除C项
D 美苏争霸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仅凭航空航天技术的领先无法得出“美苏争霸中苏联取得了绝对优势”,排除D项
9.答案 (1)影响:冲击了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4分)
原因: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2分)
(2)缺陷:排斥私有制;排斥市场经济;固守计划经济体制。(2分)
成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形势和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活力大大增强。(6分)
(3)因素:是否解放思想和勇于创新;是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2分)
解析 (1)影响,根据“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可得出冲击了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是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2)缺陷,根据“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可得出排斥私有制,排斥市场经济,固守计划经济体制。成效,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可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形势和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活力大大增强。
(3)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是否解放思想和勇于创新,是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等方面进行概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