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6: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史学家布洛赫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国王在实施国政时需王国议事会商议,但在这样的商议中,“国王仅仅是去寻求他的主要臣属和个人的封臣的建议……而这条准则如何被严格运用,则取决于力量的平衡”。他意在说明国王与封臣的关系(  )
A.具有不对等性    B.保持着平衡状态
C.极其容易破裂    D.已失去社会约束
2.8世纪30年代,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他以土地作为采邑,分给贵族和教会,接受国王的采邑者,即为国王的附庸,对国王宣誓效忠,以换取国王的保护,各地贵族和教会定期向国王和宫相述职。这一制度的实行(  )
A.强化了国王的专制    B.提高了封建主实力
C.导致国家权力分散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大多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  )
A.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摆脱对封建领主的依赖
C.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D.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
4.教会法教育是中世纪欧洲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祈祷、阅读、写作和辩论等,不仅培养了教士、修道士和信徒的精神信仰与道德修养,也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如公正、慈善、同情。这说明教会法教育(  )
A.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理性主义传播
C.束缚了民众思想意识    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5.中世纪初期,西欧的城市主要是平民生活区,城外农民没有向城市交纳贡物的义务。12世纪后,乡村出现负责粮食生产与销售的专门组织。13世纪时,大型庄园扩大粮食生产,大规模向城市出售谷物。这一转变(  )
A.冲击了封建庄园制度    B.刺激了粮食价格上涨
C.构建了城乡二元体制    D.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
6.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后,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
A.有利于基辅罗斯的崛起    B.维护了大贵族的利益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7.学者迈克尔·曼认为,“一种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混合力量把一批‘协调’的中央集权的领土型国家推至显要地位”,作为超越民族、社会、国界的基督教和地方的“封建”的调节作用就降低了。该学者认为导致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因素是(  )
A.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    
B.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8.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的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善于借鉴但缺少创新
9.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等。这些做法(  )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崇尚武力扩张
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
10.从646年开始,日本政府把原先的氏族变为世袭贵族,选调其中那些社会等级较高的人出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同时把全国划分为66“国”,向每一“国”委派一名“国司”及其辅助官员。该举措(  )
A.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埋下战国割据的隐患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D.助推武士阶层的崛起
11.赵汝适在《诸蕃志》中写道:“层拔国(桑给巴尔)……产象牙、生金、龙涎、黄檀香。每岁胡茶辣国(印度古国名)及大食(阿拉伯帝国)边海等处发船贩易,以白布、瓷器、赤铜、红吉贝为货。”据此可知,当时桑给巴尔(  )
A.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B.以发展手工业为主
C.尚未进入奴隶社会    D.对外贸易较为发达
12.古代西非某国曾一度打通了北至中近东、南至几内亚湾的黄金商路。1324年其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此行让西非文明走向世界,并让众多国家感受到其文明的强盛。该国(  )
A.以廷巴克图为经济文化中心    B.朝圣之行导致拜占庭金价下跌
C.国家都城以石块垒砌而建成    D.疆域曾一度扩张到尼罗河流域
13.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境内玛雅城邦遗址的一座兴建于7世纪、被称为“铭记的神庙”的金字塔内部,发现一个布满浮雕人像的宽大墓室,死者遗体的头部覆盖着玉制面具,并有玉制装饰品等随葬器物。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用来印证当时(  )
A.玛雅人对埃及文明的吸收    B.玛雅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C.玛雅城邦手工业规模庞大    D.玛雅宗教具有较高地位
14.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使用“萨帕·印卡”作为尊称,意思是“独一无二的君主”。印加最高统治者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具有极权主义色彩    B.统一了南美宗教信仰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
15.墨西哥的国名源于“墨西特里”——古代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和战神,“墨西哥”意为“战神指定的地方”,是12—13世纪阿兹特克部落迁徙的目的地。而早在阿兹特克人兴起以前,印第安人就在墨西哥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繁荣的玛雅文明。由此可知,古代墨西哥文明(  )
A.蕴含强烈的神秘色彩    B.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C.具有多元的宗教信仰    D.因内战频繁而逐渐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之所以把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日耳曼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等在西欧纷争不断,将之前建立在罗马帝国基础上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毁于一旦。同时绝大多数的罗马知识分子随着帝国的消失而被消灭,欧洲历史进入了漫长的封建时代,特别是在宗教神学的意识形态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欧洲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陷入停滞。
——阿德里安·阿姆斯特朗《不同画面的中世纪》
请简要评析阿德里安·阿姆斯特朗对中古西欧社会的论述。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与城市外的居民相比,城市市民在经济活动上有很多的经济优势和优先权。因此,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的内容是纷繁芜杂的。在早期国王和封建领主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中,确认市民的身份自由是最基本的内容。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
——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市民享有的自由及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皇帝通过发动征服战争,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9世纪初到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帝国将各省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拜占庭经济建立在自由农民村社的基础上,工匠技能水平很高,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可与中国的工艺品媲美。这里汇集了很多来自欧亚各地的货物,有黑海地区的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拉开了阿拉伯帝国一系列征服战争的序幕。这些征服把整个古代中东(小亚细亚除外)、印度河流域下游沙漠地区(到715年)、北非甚至西班牙(711—715年)都置于阿拉伯的控制之下。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他们把大量希腊思想传统输入自己的学术之中。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发甚至变成了学术赞助人,组织人员系统地翻译希腊、印度的科学和哲学著作。大量希腊知识和一些印度学术(如十进制计数法)就这样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经济的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共同点。(8分)
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津巴布韦位于哈拉雷东南,是撒哈拉以南最大的、重要的古代文明纪念馆。它的一处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
——摘编自姜锐明《马绍纳人的津巴布韦》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所谓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是祭司们进行天文、数学、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它们对玛雅社会的发展,对玛雅文明水平的提高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后来它们逐渐演变成了主要是祭司统治阶级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与平民阶级苦难的根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促进文化发展与更新的重要条件。玛雅文明长期缺乏对外交流、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其衰亡。
——摘编自胡春洞《谈玛雅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取得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认识。(9分)
答案全解全析
1.A 2.D 3.C 4.D 5.A 6.D 7.A 8.C
9.C 10.C 11.D 12.A 13.D 14.A 15.B
1.A 布洛赫强调了国王在实施国政时,“仅仅是去寻求他的主要臣属和个人的封臣的建议”,且是否与王国议事会商议取决于国王与封臣力量的对比,说明国王与封臣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故选A项。据材料“取决于力量的平衡”可知,国王和封臣的关系与自身力量有关,并不是保持平衡状态,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2.D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将土地及当地农民作为采邑分封给贵族和教会,接受采邑者宣誓效忠并定期述职,这就形成了中央对地方贵族的有效控制,所以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中世纪,西欧国王权力有限,故A项错误。得到土地的贵族,成为国王的附庸,对国王宣誓效忠,这并不利于提升封建主实力,也不会导致国家权力分散,排除B、C两项。
3.C 据材料“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可知,当时欧洲大学具有对内部事务独立管理的权力,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四个学科,没有其他学科的信息,无法得出课程体系的设置完善,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到科学的地位,无法表明欧洲大学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排除D项。
4.D 据材料“精神信仰与道德修养”“公正、慈善、同情”可知,教会法教育强调信仰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社会教化作用,故选D项。教会法教育主要服务于教会控制社会的需要,与封建专制无关,排除A项。“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说明教会法教育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排除B项。“如公正、慈善、同情”,说明教会法教育也存在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正面规范,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排除C项。
5.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需要大量粮食,因此庄园主扩大粮食生产并向城市出售,庄园自给自足的特征逐渐瓦解,封建庄园制度受到冲击,A项正确;粮食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扩大粮食生产不等于粮食价格上涨,排除B项;材料现象反映城市和乡村的联系越发加强,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而非二元体制,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
6.D 伊凡四世派遣易于操控的特使到各地进行监督、审判和征税,这有利于加强沙皇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C项错误。13世纪上半期,基辅罗斯被蒙古征服,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排除A项;伊凡四世主张镇压大贵族,B项错误。
7.A 题干指出了由于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一批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出现并壮大,这就削弱了基督教和封建主的作用,说明了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导致欧洲中古社会瓦解,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基督教会权威并未丧失,B项错误;C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封君封臣制度衰落是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表现而非原因,D项错误。
8.C 由材料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古埃及、波斯、印度等地的民间故事而编写成《一千零一夜》,说明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提到阿拉伯文明的影响,B项排除;阿拉伯文明对外来文明既有吸收又有创新,D项排除。
9.C 根据“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做法是为了缓和被征服地区的矛盾,从而巩固自身统治,C项正确。A项只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主旨不是武力扩张,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10.C 日本把原来占有土地和部民、独立性很强的氏族改组为国家的官僚,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派官员管理,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这些措施削弱了地方力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C项。题干未提及土地制度改革,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中央集权强化,排除B项。武士阶层崛起主要是因为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庄园兴起,排除D项。
11.D 材料反映了桑给巴尔与印度、阿拉伯帝国等进行贸易往来,说明其对外贸易较为发达,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桑给巴尔建立了强大帝国,排除A项;材料中桑给巴尔的贸易品是初级品,说明并非以发展手工业为主,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桑给巴尔尚未进入奴隶社会,排除C项。
12.A 据材料“古代西非某国”“1324年其国王曼萨·穆萨”可知,这个国家是西非的马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故选A项。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排除B项。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是以石块垒砌而建成的,排除C项。马里疆域曾扩张到尼日尔河流域,不是尼罗河流域,排除D项。
13.D 据材料“金字塔……宽大墓室……玉制面具”可知,死者葬于金字塔而且墓葬规格很高,说明他在生前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而玛雅人建筑的金字塔是用于祭祀的庙宇,故选D项。玛雅文明独立性较强,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一词,排除;仅从一座墓葬的发现,不能说明玛雅城邦手工业规模庞大,排除C项。
14.A 依据材料“独一无二的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可以看出印加帝国具有极权主义色彩,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南美的宗教信仰状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印加帝国的极权色彩,并不能得出阶级矛盾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印加帝国的管理体系,排除D项。
15.B 根据“早在阿兹特克人兴起以前,印第安人就在墨西哥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繁荣的玛雅文明”,可知古代墨西哥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神秘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多元宗教信仰,排除C项;古代墨西哥文明的衰落是因为受到外来势力的入侵,排除D项。
16.答案 观点判断:认识到中古时期社会动荡,基督教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2分)
片面:未能完整认识到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诸多变化。(2分)
肯定部分:封君封臣制度下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发展。(4分)
片面部分:中古西欧王权有不同程度加强;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城市兴起,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兴办大学;议会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近代的代议制。(4分)
解析 首先,审设问,明方向。本题设问为简要评析阿德里安·阿姆斯特朗对中古西欧社会的论述,也就是对已有观点进行分析。其次,读材料,对其观点进行分析,阿德里安·阿姆斯特朗认为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这种观点的确反映了那个时期西欧的现状,但并不全面,可结合中古后期西欧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来组织答案。最后,列举史实进行分析并表述成文。
17.答案 (1)自由:身份自由或个人自由、司法自由、处置财产的自由、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3分)
意义: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和认可;促进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3分)
(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摆脱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8分)
解析 (1)自由,根据材料“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知,市民享有身份自由或个人自由;根据材料“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可知,市民享有司法自由;根据材料“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可知,市民享有处置财产的自由;根据材料“与城市外的居民相比,城市市民在经济活动上有很多的经济优势和优先权”可知,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人身、司法和财产自由等权利,即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和认可;根据材料“城市市民在经济活动上有很多的经济优势和优先权”可知,市民享有的多项自由权利有利于促进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的自由权利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建领主是自治城市和君主的共同敌人,因此城市支持君主的统一事业,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城市市民享有各项自由,农奴在城市生活一定时间也能获得自由,所以有利于摆脱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根据材料“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可得出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可得出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综合所学可得出,城市的发展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
18.答案 (1)特点:以自由农民的村社为基础;土地分配与兵役制相结合;手工业技术水平高;对外贸易发达。(6分)
(2)共同点:主要以军事方式扩张;强盛时领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工商业繁荣;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8分)
解析 (1)依据材料“拜占庭经济建立在自由农民村社的基础上”,得出拜占庭帝国经济以自由农民的村社为基础;依据材料“帝国将各省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得出土地分配与兵役制相结合;依据材料“工匠技能水平很高,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可与中国的工艺品媲美”,得出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依据材料“这里汇集了很多来自欧亚各地的货物”,得出对外贸易发达。
(2)依据材料“拉开了阿拉伯帝国一系列征服战争的序幕”“拜占庭皇帝通过发动征服战争”,得出主要以军事方式扩张;依据材料“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这些征服把整个古代中东(小亚细亚除外)、印度河流域下游沙漠地区(到715年)、北非甚至西班牙(711—715年)都置于阿拉伯的控制之下”,得出强盛时领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依据材料“工匠技能水平很高,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可与中国的工艺品媲美”并结合所学,得出工商业繁荣;从对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得出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答案 (1)特征:城市建筑水平较高;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农业有了一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6分,任答3点即可)
(2)成就:玛雅人培植了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了“零”的概念;发明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城市建筑精美,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出精美的陶器。(6分,任答3点即可)
认识: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呈现出多元的文明格局;不同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3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可知,当时存在明显贫富分化。据材料一“围墙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可知,城市建筑水平比较高。据材料一“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可知,农业有一定发展。据材料一“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据材料二“是祭司们进行天文、数学、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可知,玛雅文明的天文、历法和数学比较发达。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促进文化发展与更新的重要条件”“玛雅文明长期缺乏对外交流、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其衰亡”可知,不同地区文明需要不断交流,才能使自身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