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24湖北,14)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2.(2022浙江6月选考,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 ( )
A.“结伴不结盟”
B.“集体安全”
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2022山东,14)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考点2 苏俄(联)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4.(2024新课标,34)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 )
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
D.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
5.(2024江苏,14)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 )
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
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6.(2022湖南,14)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7.(2022天津,11)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考点3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8.(2024广东,15)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 )
A.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
B.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
C.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9.(2023湖北,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考点4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2022浙江6月选考,23)“抗日何所恃 忠贞与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发表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次会议召开地点所处地区是( )
A.西亚 B.东欧 C.北非 D.东亚
11.(2022天津,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三年模拟练
1.(2024江西部分学校高二月考)作为《凡尔赛条约》第一部分、也是构建凡尔赛秩序国际法基础的《国际联盟盟约》制定得非常仓促,在制定过程中根本顾及不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相继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和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这反映了( )
A.西方大国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B.巴黎和会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C.列强在国际法运用中实行双重标准
D.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
2.(2024山东济宁高三一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集团对苏俄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但1922—1924年,除美国外,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承认了苏俄(联)。其直接原因是( )
A.苏俄(联)国力不断增强
B.欧洲各国需要和平
C.帝国主义实力削弱
D.新经济政策的驱动
3.(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三联考)1916年7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要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而对世界提供款项的人,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由此可知,美国参战的主要动因是( )
A.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B.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C.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D.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
4.(2024山东日照高三一模)自1854年印度创办第一家棉纺织工厂始,到一战前,棉纺织工厂数增至271家,纱锭和织机数分别达677.9万枚和10.42万台。但20世纪20年代,圣雄甘地却发起了手纺土布运动,号召家家户户开展手工纺织、穿用土布、抵制英国纺织品。甘地此举旨在( )
A.团结广大农民阶级 B.抵制外国资本控制
C.唤醒民众民族意识 D.振兴印度民族经济
5.(2023河北沧衡八校联盟期中)1941年春,美国与日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定,中国驻美大使获悉此事后,代表中国政府对美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又惊动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最终放弃对日妥协的打算。美国的这一选择( )
A.直接导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B.反映了英美利益的一致性
C.表明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
D.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2023天津红桥高三期末,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6月,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
1920年8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爆发。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3月,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1月,德国希特勒法西斯上台。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
有西方学者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称为“焦虑的时代”。依据以上大事年表,对“焦虑的时代”作出解释。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C 2.D 3.B 4.B 5.C 6.D
7.A 8.B 9.B 10.C 11.D
1.C 据“1914—1918年”可知,此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据材料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一战期间的经济数据变化可知,多米尼加与德国贸易清零,阿根廷农产品出口量价齐跌,巴西部分产业受影响,而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不同地区经济的影响,C项正确;虽然战争确实扰乱了世界市场,但“濒临崩溃”的表述与历史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欧美国家侵略重心的变化,排除B项;单一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
2.D 面对德国不断强大的海军力量,英国感受到了来自德国方面的威胁,因此其摆脱了“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与日本、法国、俄国合作,以对抗日益强大的德国,这体现了英国的外交取向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D项正确;“不结盟”说法错误,排除A项;“集体安全”与材料中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针对的是德国,这显然不符合“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主张,排除C项。
3.B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高涨,如果法国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退出战争,则德国势力将超过法国势力而独霸欧洲,这不符合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故英国转变对法国的态度,全力与法国合作,目的是保持战后欧洲均势,而非联合法国控制欧洲,故选B项,排除D项。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争取法国继续参加战争,故A项不符合题意。不是只有英国和法国加入协约国,即便没有法国,英国也不是单独对德作战,排除C项。
4.B
5.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期。重视体育可以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培养坚忍的意志品质,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通过鼓励民众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增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良好的国民体质和精神风貌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C项正确;体育活动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体育在冲破经济封锁这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小,排除B项;此时反法西斯战争还未开始,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内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私人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故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想让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D项正确;材料“国内战争的需要”,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战争实际,属于战时应急措施,A、B两项排除;由材料及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国内战争结束后其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危机,这有助于理解“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C项排除。
7.A 材料体现了苏联某煤矿改变计时工资的形式,以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矿工,说明企业生产管理更加合理化,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引发全苏联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故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煤矿采煤所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普通风镐,未体现先进技术的应用,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劳动竞赛对经济的持续影响,C项错误;1935年正值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此时苏联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排除D项。
8.B 材料“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是基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对武力反抗的认可,并不是其宗教信条的转变,故排除A项。当时处于法西斯侵略的威胁之下,印度斗争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斗争的策略性,故B项正确。随着英国侵略的加剧,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排除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1月1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殖民国家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而二战时期殖民国家则是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是因为经过一战,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
10.C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它向世界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位于北非,C项正确。
11.D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官方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受此影响,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采取了追求民主的进步行动,这说明正义战争唤醒了进步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阶级矛盾或社会对立,A、C两项排除;“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并非政治革命,B项错误。
三年模拟练
1.D 2.D 3.B 4.C 5.D
1.D 据材料可知,作为《凡尔赛条约》第一部分、也是构建凡尔赛秩序国际法基础的《国际联盟盟约》在制定过程中,并未顾及大多数国家的意见,反映出《凡尔赛条约》体现大国意志,是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的体现,D项正确;《凡尔赛条约》牺牲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且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协调机制并未取得显著成效,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并非巴黎和会工作效率极大提高,排除B项;双重标准是指西方一些国家在国际法适用上采取不同标准,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
2.D
1922年,苏俄(联)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排除A项;欧洲各国需要和平无法体现一战后协约国集团对苏俄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排除B项;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就有所削弱,但一战后到1922年,“协约国集团对苏俄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排除C项。
3.B 据材料可知,美国参加一战是为了“管理这个世界”,因此其参战意图是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美国参战是为了管理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显示了美国“管理这个世界”的企图,并不仅仅是维护海外利益,排除C项;“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不符合“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排除D项。
4.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不断加紧对印度殖民侵略的背景下,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手工纺织,抵制英国工业品,有利于加强民众的爱国情感,进而唤起印度民众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号召民众开展手工纺织、穿用土布、抵制英国纺织品并不仅仅局限于农民阶级,排除A项;甘地发起土布运动不单是为了抵制外国资本控制,主要是为唤醒民众民族意识,反对殖民侵略,排除B项;单纯依靠手工纺织土布并不能振兴民族经济,排除D项。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春,美国没有与日本达成和平协定,放弃对日妥协的计划,有利于美国和中英等正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走到一起,即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D项正确;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与材料中的时间相隔较远,并非其直接后果,排除A项;英国当时正在抗击德国侵略,美国还未对德日宣战,二者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排除B项;“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的表述与二战时期的时局不符,排除C项。
6.答案 一战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孕育并激化,世界局势日趋紧张。(2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着诸多的矛盾,国际秩序极不稳定。对战败国的严厉处罚,导致战败国的不满,成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激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局部战争,形成大战的策源地;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10分)
总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尤其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所谓“焦虑的时代”实质上是对世界危机尤其是战争危机的预判。(3分)
解析 本题属于解释类题目,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首先,解释“焦虑的时代” 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可知,该时间段存在着诸多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一战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局势日趋紧张,被称为“焦虑的时代”
其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该时期的诸多矛盾做出具体解释 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着诸多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局部战争、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等
最后,总结升华 指出“焦虑的时代”的实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