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6:3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单元达标检测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1913—1914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以及占有殖民地面积的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
国家 占世界工业总产值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英国 14% 3 350
法国 6% 1 060
美国 38% 30
德国 16% 290
日本 1% 38
A.美日两国殖民扩张欲求较弱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出现瓦解
C.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加深
D.德国取代了英国的世界头号强国地位
2.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  )
A.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    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
C.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    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
3.参加巴黎和会的英国代表哈罗德回忆:“我们抵达巴黎的时候决心达成一个公正和英明的和平,我们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强加给敌人的条约既不公正又不英明。”据此可推知,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B.体现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隐患    D.推动了反战运动的高涨
4.《国际联盟盟约》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此规定(  )
A.体现帝国主义强权政治    B.出于集体安全角度考虑
C.有效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D.是委任统治制度的表现
5.历史学家皮特·恩格伦在著作《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中,选择将焦点放在一战中普通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深入探究他们的“感受、印象、体验与情感”。他广泛搜集了战争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并精心重组,期望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来展现一战的复杂面貌。这位学者的研究方法旨在(  )
A.强调通过多方面的历史事实相互印证
B.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
C.使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读更加客观和真实
D.以个体的亲身经历揭示战争的残酷性
6.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下列史实最能证明里德观点的是(  )
A.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和平夺权的目标    
B.十月革命后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建立    
D.七月流血事件推动了布尔什维克党转向暴力夺权
7.1921年,苏俄可耕地面积仅达到一战前平均水平的62%,收成仅达到正常水平的37%;马匹的数量从1916年的3 500万头骤减至1920年的2 400万头,同期耕牛的数量则从5 800万头减少到3 700万头。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西方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    B.农民对政府政策消极抵抗
C.严重的自然灾害带来破坏    D.苏联模式的影响
8.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第九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指出,“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工人比喻为房盖,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
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D.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9.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那种特殊的条件下,这种模式和体制保证了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完成的战略任务。”这实际上强调了“这种模式”的(  )
A.原则性和计划性    B.动员性和时效性
C.前瞻性和长期性    D.僵化性和顽固性
10.印度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运动成为世界各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在全球舆论场揭露英国殖民丑恶统治的,主要是美国媒体。甘地到海滨取海水制盐时,美国有1 35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媒体成为印度抗英的手段    
B.国大党成为美国在印度代言人
C.美英在印度存在利益冲突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各界支持
11.美国史学家派克斯曾说:“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由此可知,卡德纳斯改革(  )
A.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    
B.彻底划清了与西方势力的关系
C.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12.在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时,有人指出:“这两次战争(一战和二战)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该观点认为(  )
A.德国不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负主要责任    
B.《凡尔赛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C.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德国为完成国家统一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3.1942年4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道:“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和繁荣的适当作用。”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次战争”指日本挑起的太平洋战争
B.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C.“首先站起来”的战斗是指平型关大捷
D.美国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评论该战争
14.根据下表可推知(  )
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重要机构 国联大会、行政院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
决议原则 大会决议除盟约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 联合国大会对重要问题的决议均需经出席并参加投票的会员国以2/3多数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的安理会决议,应由15个理事国中的9国同意,同意国必须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
A.国联有效地解除了战争威胁     B.联合国实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C.国际组织是大国争霸的工具     D.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探索中发展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使世界从动荡战争时期转向和平与发展时期……它把和平还给了世界。”上述观点说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威胁已经消除
B.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从此走向安定繁荣
C.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世界的和平意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2月,德国施行潜水艇封锁政策,引起国际愤慨。美国先与德国断交,继而邀请中国与之一致行动。德国的潜水艇封锁政策,不断击沉击伤各国船只,其中法国船上所载赴法华工遇难者多至543人,中国政府响应美国,先于2月对德发出严重抗议,继而于3月14日宣布与德绝交。
  材料二 中国政府对德断交之前,日本加紧活动,要求英法俄意诸国“承认其非法取得之山东及领有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以为允许中国对德绝交之交还条件”。英国当即允诺,驻日大使葛林于1917年2月26日照会日本外务大臣本野一郎:英国帝国政府欣然允许日本政府之请求,保证将来在媾和会议中,援助日本要求割让德国在山东及在赤道以北各岛屿之领土权利,并经谅解,日本政府亦以同样精神,援助英国要求在赤道以南之德国岛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华腾
《从中立到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日本参加一战不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对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所产生的影响。(6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政治运动的概况。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领导 力量 资产阶级;共产党 埃及民族主义政党;摩洛哥部落酋长;埃塞俄比亚皇帝 资产阶级;共产党
代表 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尼反对荷兰大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反抗英殖民统治;摩洛哥反抗西法侵略;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从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 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窒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来是盟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卿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19.(17分)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美]丹尼斯·谢尔曼、索尔兹伯里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尽管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大联盟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和要求,为后来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材料三 在国际关系史上,雅尔塔体系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后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状况有着重大影响的国际体系,而且其后至今尚无以地名命名的国际体系出现……从构建国际秩序的角度说,雅尔塔体系创建了一个双重复合秩序:一方面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这是适用于全球的大秩序;另一方面是大国竞争的传统秩序,或者说是强权秩序。
——摘编自刘建飞《雅尔塔体系的是与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宣言”的名称,简述“宣言”发表的意义。(5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学者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对此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9分)
答案全解全析
1.C 2.C 3.C 4.B 5.B 6.B 7.B 8.C
9.B 10.C 11.C 12.B 13.B 14.D 15.D
1.C 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和所占殖民地面积不匹配,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C项正确;美日两国殖民地少是因为两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已基本被瓜分完毕,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排除B项;德国只是工业的增长速度较快,不能说明其超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
2.C 据“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可知,英国民众对于一战的看法更加趋于实际,说明当时英国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故选C项;据“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可知,材料中政府主导的是对一战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对于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而非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政府与民众矛盾尖锐,排除D项。
3.C 据材料可知,英国代表认为,巴黎和会对敌人的条约既不公正又不英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严厉制裁德国,埋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隐患,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不公正又不英明”不符,排除;材料针对的是对战败国的条约,而不是欧洲国家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民众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排除D项。
4.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成立的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这种原则是出于集体安全角度考虑的,B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国际联盟的决策方式,无法体现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排除A项;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爆发,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殖民地问题,无法体现委任统治制度,排除D项。
5.B 据材料可知,在一战的研究中,该学者关注的是“普通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战争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这些材料会使人们对一战有新的认识,B项正确;该学者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展现一战的面貌,并没有强调“通过多方面的历史事实相互印证”“使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读更加客观和真实”,排除A、C两项;这位学者的研究方法旨在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涉及对战争的看法,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满足了俄国人民退出“一战”的愿望,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拥护,B项正确。
7.B 据材料可知,1920—1921年,苏联出现了耕地面积减少、牲畜数量骤减、农业生产萎缩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对政府政策消极抵抗,影响了生产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项正确;1921年苏俄的经济危机主要是受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西方封锁、自然灾害只是次要因素,排除A、C两项;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被称为苏联模式,此时还未形成,排除D项。
8.C 据材料“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可知,政策既保障了国家利益,又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据材料时间“1921年12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保证了国家利益,但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战后政权的巩固,排除A项;1924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被称为苏联模式,此时还未形成,排除D项。
9.B 据材料可知,“这种模式”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出现的,并且成效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模式”指的是苏联模式。在苏联模式下,苏联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使苏联在短时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体现了其动员性和时效性,B项正确。
10.C 据材料可知,印度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运动受到世界各地新闻媒体高度重视,而美国媒体又成为揭露英国丑恶殖民统治的主要媒体,这反映了当时美英在印度的争夺,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媒体成为印度抗英的手段,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中“各界支持”说法欠妥,排除。
11.C 依据材料“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可以看出卡德纳斯改革受到俄国的影响,土地改革、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等措施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墨西哥的经济模式,排除A项;卡德纳斯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本国资源,但“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革的作用,排除D项。
12.B 根据材料“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它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刺激了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的滋长,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项正确。
13.B 据材料可知,罗斯福肯定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坚持抗日斗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影响,B项正确;“这次战争”指的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的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排除A项;“首先站起来”的战斗发生在1931年,而平型关大捷是在1937年,排除C项;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美国不是旁观者,排除D项。
14.D 据材料信息可知,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国联和联合国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因此材料信息说明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探索中发展,D项正确。国联不能有效解除战争的威胁,排除A项;“实现了”的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仅凭表格中的决议原则无法得出国际组织的属性,排除C项。
15.D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从动荡转向和平发展,说明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要求和平的思想更加强烈,D项正确;“已经消除”和“从此走向安定繁荣”的表述绝对化,排除A、B两项;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说法夸大了二战的作用,排除C项。
16.答案 (1)中国:德国潜水艇封锁政策引起国际公愤;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华工在德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到侵害;北洋军阀内部纷争激烈。(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日本:攫取德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试图主导并重建东亚秩序。(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日本实力膨胀,加快侵略步伐;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夺加剧;华盛顿会议对日本的制约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中国方面,据材料“德国施行潜水艇封锁政策,引起国际愤慨”可知,德国潜水艇封锁政策引起国际公愤;据材料“美国……继而邀请中国与之一致行动”可知,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据材料“其中法国船上所载赴法华工遇难者多至543人”可知,华工在德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到侵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内部纷争激烈。
日本方面,据材料“承认其非法取得之山东及领有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可知,攫取德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试图主导并重建东亚秩序。
(2)据材料信息,从日本势力膨胀、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争夺加剧角度回答;结合所学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相关知识,从华盛顿会议对日本的制约埋下二战的隐患方面回答。
17.答案 论题: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2分)
阐述:随着亚非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10分)
解析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拟定论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可拟定论题为: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其次,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可从经济、阶级、思想、一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展开。最后,进行总结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18.答案 印象:西方对俄罗斯的印象经历了不看好—敌视—承认的演变历程。(2分)
理解:19世纪不看好俄国,是因为沙俄农奴制改革后,封建残余较为浓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沙俄致力于对外领土扩张,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封建性和保守性强。(2分)
十月革命后敌视苏俄,是因为英、法、美不满俄国与德国单独讲和,退出战争;俄国十月革命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列强害怕无产阶级革命波及本国、威胁本国统治。(2分)
20世纪30年代承认苏联的成就,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社会稳定且经济快速发展。(3分,答出3点即可)
综上所述,西方对俄罗斯的印象的不同是历史时代的反映;与西方社会变迁紧密相关;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立足于西方的国家利益和发展需求;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并不都是理性的和客观的。(3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 首先结合材料概括“西方的俄罗斯印象”。据材料“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可知,西方对俄罗斯的印象经历了不看好—敌视—承认的演变历程。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的俄罗斯印象”变化的原因,注意结合不同时段的史实,从西方国家、俄罗斯角度全面分析。最后总结论述,归纳西方对俄罗斯印象变化的规律。西方对俄罗斯的印象的不同是历史时代的反映,与西方社会变迁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说明对“西方的俄罗斯印象”变化的认识,即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并不都是理性的和客观的。
19.答案 (1)改变:战争毁灭或削弱了欧洲各帝国;俄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日本、美国借助战争提升了国际地位,攫取了更多殖民利益。(3分,任答3点即可)
(2)名称:《联合国家宣言》(1分)
意义:实现空前的国际大联合,推动一体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为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4分,任答2点即可)
(3)示例一
观点: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不利于长期而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2分)
理由:雅尔塔体系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等;这些内容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7分)
示例二
观点:雅尔塔体系构建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分)
理由: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安排较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进步,联合国的成立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对战后国际关系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7分)
解析 (1)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可从对欧洲、俄国、亚非拉地区等角度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据材料“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可知,该宣言的签署是为了共同打败法西斯侵略,该宣言为《联合国家宣言》。第二小问,据材料“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据材料“大联盟的建立……体现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和要求,为后来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可知,实现空前的国际大联合,推动一体化,为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3)先分析材料、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材料三中涉及学者对雅尔塔体系的两种观点,任选其一或者综合论述都可以。如,首先据材料“另一方面是大国竞争的传统秩序,或者说是强权秩序”信息确定观点为: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不利于长期而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然后结合雅尔塔体系的内容阐述其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