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强化练习题--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8 16: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约5000年前,中亚的大麦、小麦、山羊、绵羊、黄牛等通过环天山地区的山间谷地及河流,进入吐鲁番盆地,继而沿河西走廊,再至中原乃至长江流域。中国北方的小米在距今约4500年前传到中亚,大约3500年前传到东欧。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中国古代文明对中亚、北亚乃至东欧的农业影响深远
B.中亚与北亚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C.丝绸之路是亚欧文明交流的唯一通道
D.古代各区域文明间存在交往交流
2.陈明远在《质疑四大文明古国——颠覆历史常识》一书中指出,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城市建设代表主要的物质财富,属于硬件;文字、文献代表主要的精神财富,属于软件。这表明(  )
A.城市建设与文字、文献相互影响    
B.二者的出现说明早期文明已产生
C.城市建设是文明出现的重要前提    
D.早期文明产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
3.下图是苏美尔文明的滚印,这些早期的圆柱形印章成为所有权和身份的标志。它们由石头、玛瑙或贝壳等硬质材料制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文字和符号。这些材料(  )
滚印
A.有利于探索国家的诞生    B.体现了奴隶经济的繁荣
C.印证了文明的多元起源    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建立
4.苏美尔神话记载,由苏美尔主要神祇组成的议事会讨论城邦统治者的人选,并授权该人代替城邦神管理城邦事务;当神祇议事会认为该统治者已经无力掌控城邦时,他们在讨论后也有权废黜该人,另立新人。这一神话记载(  )
A.折射出对原始民主制的缅怀    B.印证了希腊文化在西亚的传播
C.表明苏美尔城邦的规模较小    D.说明苏美尔存在严格的等级制
5.据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古埃及)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到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材料意在强调(  )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是古埃及的支柱
B.埃及统治者高度重视灌溉农业的发展
C.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古埃及人从迁徙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
6.婆罗门教认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业”。“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形成“以无明为始……由业而受果”的轮回。佛教也有“前世造因,后世受果”的轮回说。这说明印度(  )
A.种姓制度已走向崩溃
B.婆罗门教是世界宗教的源头
C.文化呈现多样性特征
D.宗教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性
7.对于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认知倾向,将它归为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以及处于防御优势。希罗多德的上述观点反映出(  )
A.希腊取得战争胜利具有必然性 
B.民主政治提高了希腊作战实力
C.史学观念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变 
D.经济繁荣促进历史认识的发展
8.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 都江堰 太阳历、 金字塔 《吉尔伽美 什》、60进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1到 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9.柏拉图说:“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结合下图可知,古希腊人在殖民扩张后(  )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A.直接将被征服地区变成统治地     B.设置直属中央统辖的行省
C.建立了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     D.构建起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10.波斯帝国大流士时期兴建的苏萨王宫宫墙上的阿胡拉马兹达神像,被画成人形,并居于有翼的圆盘中间,此构图被认为取自亚述,而亚述艺术又是在继承赫梯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说明,波斯帝国(  )
A.宣扬人文精神     B.传承区域传统文化
C.强化君权神授     D.照搬其他地区文化
11.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对波斯帝国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基本上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实行军事、财政与民政三权分离,以遏制官员权力过大。亚历山大实行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帝国集权     B.稳固封建统治
C.实行权力制衡     D.弘扬波斯传统
12.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在东征队伍中,有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并与当地人交流交往。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武力扩张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
B.希腊文明东方化日益明显
C.武力扩张成为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
D.帝国扩张塑造了同质文明
13.在每次战争或战役后,古罗马往往把被俘虏的士兵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变卖为奴。因此,罗马军旅所至之处总有大批奴隶贩子尾随其后,随时收买大批奴隶,然后运往罗马及各地奴隶市场标价出售。这些举措(  )
A.扩大了罗马市民的数量     B.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推动了罗马帝国的扩张     D.给文明发展埋下了隐患
14.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  )
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
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
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
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
15.下表是各种拼音文字之比较,这表明(  )
(注:腓尼基位于西亚地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
A.西亚文化是近代西方文化之源     B.古希腊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C.民主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繁荣     D.古希腊人文精神被广为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发源于西亚、北非两个相邻的地区,在时间上埃及文明稍早。希伯来人(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从游牧转向定居的时间较晚,内需的不足是其发展商品交换、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内在动力。而迦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也孕育了希伯来人的经商意识。
——摘编自赵克仁《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异质性及其原因》
  材料二 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在政治上都发展出王权政治,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古埃及形成了“神—法老—官吏—平民”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在古埃及人眼中,神灵把管理和统治世界的权力全部交给了法老,而其他人要得到权力只能由法老再次授予,即分享法老的管理权。在希伯来人的认知中,管理与治理世界的权力被神赋予了整个人类,神权与王权之间是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并非单方面的支配或遵从关系。早在希伯来文明兴起阶段,希伯来人就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如遇大事,一般由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首领共同商议来作出决定,而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
——摘编自赵克仁《希伯来与古埃及王权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埃及与古代希伯来文明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古代埃及与古代希伯来文明发展差异的原因。(8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资料表明,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中心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寡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有时会配合神裁法,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文献除法典外,还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合同、契约,其法律思想对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姚文振《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文明探究》
  材料二 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法享有绝对权威。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征服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以小作坊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在帝国各地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无疑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罗马法的繁荣与自然法的繁荣是交相辉映的。罗马有法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目的。(2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城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它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外来势力对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影响。(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伊苏斯 亚述骑兵
  材料二 
领域 传播途径
农耕技术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中亚,向西传入欧洲,向南传入北非
冶铁技术 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神话故事 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塑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进行简要评述。
答案全解全析
1.D 2.B 3.A 4.A 5.C 6.D 7.C 8.D
9.C 10.B 11.A 12.A 13.D 14.C 15.B
1.D 据材料可知,中亚的大麦、小麦、山羊、绵羊、黄牛等传入中国,而原产于中国的小米也传播到中亚和东欧,这说明古代各区域文明间存在交往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古代文明对北亚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北亚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贡献,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2.B 材料主要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出现的两个判定标准,而这两个标准恰恰说明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二者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早期文明的产生,但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排除。
3.A 据材料可知,滚印是所有权和身份的象征,体现了阶级的逐渐诞生,反映了这一时期苏美尔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对探索国家的诞生具有重大作用,A项正确。滚印主要是与所有权和身份有关,无法体现奴隶制经济繁荣,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苏美尔文明,没有其他文明的情况,无法反映文明多元化特征,排除C项。滚印是所有权和身份的标志,但不能反映君主专制的建立,排除D项。
4.A 据材料“当神祇议事会认为该统治者已经无力掌控城邦时,他们在讨论后也有权废黜该人,另立新人”可知,苏美尔神话中神祇议事会可以通过讨论来任免城邦统治者,这反映了原始民主制色彩,A项正确。神祇议事会属于苏美尔文明,不能体现希腊文化在西亚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神祇议事会的作用,无法反映城邦规模,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等级制,排除D项。
5.C 古埃及人之所以能够较轻松地收获农作物,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给农业种植带来肥沃的土地和灌溉水源,说明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尼罗河,而不是其农业经营模式,且题干也没有述及“刀耕火种”,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农夫”,而不是“统治者”,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古埃及人农业种植的便利条件,并未涉及从迁徙到定居,排除D项。
6.D 据材料可知,婆罗门教主张“由业而受果”,佛教也主张“前世造因,后世受果”,这些教义有利于教化民众为善,体现了宗教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性,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种姓制度“已走向崩溃”,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文化呈现多样性特征”,排除C项。
7.C 据题干“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认知倾向”“将它归为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处于防御优势”可知,希罗多德的观点,使神话性历史转变为世俗的、人类的历史,这反映出史学观念从神本向人本转变,故选C项。题干仅是述及“将它归为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处于防御优势”,并不能将其扩大为胜利的“必然性”,排除A项。“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更多的是强调“人”,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D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排除。
8.D 材料显示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成就各异,说明古代人类早期区域文明具有多样性,且不同地区人类社会生活各具特色,D项正确。城邦国家是古代希腊的特点,但是不适用于其他地区,排除A项;早期各区域文明产生时间是不同的,B项错误;古代希腊实行城邦民主政治,所以不能说各地区都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
9.C 根据材料“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并结合示意图可以看出古希腊在殖民扩张后建立了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C项正确。A项“直接”表述错误,排除;古希腊未设置行省,排除B项;古希腊并没有构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排除D项。
10.B 根据材料“此构图被认为取自亚述,而亚述艺术又是在继承赫梯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看出波斯帝国的阿胡拉马兹达神像借鉴了亚述艺术,而亚述艺术又继承、发展了赫梯艺术,这表明波斯帝国传承区域传统文化,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传承,未涉及人文精神,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君权神授,排除C项。
11.A 亚历山大统治时期继承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分割地方权力,防止官员权力过大,主要目的是维护奴隶制统治,加强帝国集权,A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奴隶制帝国,排除B项;权力制衡和继承波斯的行省制度均是加强帝国集权的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D两项。
12.A 据材料“他们沿途搜集了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并与当地人交流交往”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希腊文明东方化,排除B项。C项错在“主要方式”一词,故排除。D项错在“同质”一词,故排除。
13.D 题干材料反映了古罗马把被俘虏的士兵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变卖为奴,推动了奴隶的买卖活动,这会导致奴隶数量增加,进而导致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不断积累,为文明发展埋下隐患,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奴隶数量增加,而不是市民数量扩大,故排除A项;B、C两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
14.C “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些信息体现的是罗马征服希腊后,希腊文化虽然对罗马产生一定影响,但在民主政治、军事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区别,说明希腊对罗马影响有限,C项正确。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古希腊和古罗马同属于地中海文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统一的基础,排除D项。
15.B 通过比较表格中列举的拼音文字,可知从腓尼基字母到拉丁字母、英文字母的演变进程,反映出古希腊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故B项正确;仅从腓尼基字母和其他几种字母间的联系,不能说明西亚文化是近代西方文化之源,排除A项;C、D两项均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16.答案 (1)同:都建立了王权政治;都宣扬君权神授;都受到早期宗教的影响(神权与政治结合紧密)。(3分)
异:古埃及文明起源稍早,希伯来文明形成略晚;古埃及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希伯来文明带有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特征;古埃及政治文明集权色彩浓厚,希伯来文明保留较多原始民主传统。(4分,答出2点即可)
(2)原因:自然环境,古埃及文明兴起于尼罗河流域,希伯来文明兴起于西亚干旱地带;经济基础,埃及是人类灌溉农业发祥地之一,希伯来人对商业较为依赖;政治传统,埃及较早建立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希伯来人军事民主制传统深厚;思想观念,法老被古埃及人视为神在人间的唯一代表,希伯来人则认为神与整个人类建立了契约关系。(8分)
解析 (1)相同点,据材料二“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在政治上都发展出王权政治”可知,二者都建立了王权政治;据材料二“神灵把管理和统治世界的权力全部交给了法老”“管理与治理世界的权力被神赋予了整个人类”可知,二者都宣扬君权神授,都受到早期宗教的影响。不同点,据材料一“希伯来文明与埃及文明发源于西亚、北非两个相邻的地区,在时间上埃及文明稍早”可知,古埃及文明起源稍早;据材料一“希伯来人(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从游牧转向定居的时间较晚,内需的不足是其发展商品交换、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希伯来文明带有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特征。据材料二“古埃及形成了‘神—法老—官吏—平民’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早在希伯来文明兴起阶段,希伯来人就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可知,古埃及政治文明集权色彩浓厚,希伯来文明保留较多原始民主传统。
(2)据材料一“而迦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也孕育了希伯来人的经商意识”,从自然条件角度作答。据材料一“希伯来人(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从游牧转向定居的时间较晚,内需的不足是其发展商品交换、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内在动力”,从经济基础角度作答。据材料二“神灵把管理和统治世界的权力全部交给了法老”“军事民主制的传统”,从政治传统角度作答。据材料二“在希伯来人的认知中”,从思想观念角度作答。
17.答案 (1)特点:以法典为核心;法律结构完整;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突出公正,保护弱小;契约是判案的证据;具有一定的神学色彩。(8分,任答4点即可)
(2)原因: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法学家的努力。(4分)
(3)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稳定社会统治秩序。(2分)
解析 (1)据材料“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知,以法典为核心。据材料“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可知,法律结构完整。据材料“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律条文与经济、生活相结合。据材料“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中心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寡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可知,突出公正,保护弱小。据材料“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可知,契约是判案的证据。据材料“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有时会配合神裁法”可知,具有一定的神学色彩。
(2)据材料“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可知,古代罗马法发达是因为罗马皇帝的重视和支持;据材料“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征服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可知,古代罗马法发达是罗马扩张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材料“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可知,古代罗马法发达是因为有自然法的理论指导;据材料“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可知,古代罗马发达还在于法学家的努力。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阶级实质的角度来组织答案。
18.答案 (1)差异:汉帝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罗马帝国对外贸易繁荣,商品经济发达。汉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服从于中央;罗马帝国的行省具有较大的自治权。汉帝国民众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罗马居民的个体意识强烈,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6分)
(2)原因:日耳曼人的入侵;罗马帝国内部严重的阶级矛盾;地方分裂割据,威胁中央;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导致政局动荡;瘟疫动摇了民众的传统社会观念,社会道德体系崩塌。(4分)
(3)影响:面对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军队蛮族化程度加深,导致政局动荡;而面对匈奴的袭扰,汉帝国采取了有效措施维护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传播了汉民族文化。(4分)
19.答案 方式一:武力扩张。(1分)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1分)这种方式给被入侵地区人民带来灾难,对当地文明有一定的损害。但武力扩张有利于统一大帝国的形成,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0分)
方式二:和平交流。(1分)
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1分)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有经贸往来、思想文化交流、科技交流等。该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0分)
解析 材料一体现的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是武力扩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可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二体现的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是和平交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可从和平交流的具体表现、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