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Our World Topic 2 Section A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Our World Topic 2 Section A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4-11-18 18: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4 Our World Topic 2 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 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1课时 Section A 课型 听说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课属于课标话题人与自然——“自然(Nature)”中人与自然(Man and nature)项目,主要谈论地震。 本课属于课标功能意念表“情感(Emotions)”中关切(Concern)项目,主要学习表示关心的表达法。 主要教学活动为1a,2a和2b。本节课主要是通过Kangkang和Li Ming 的对话,引出有关地震的话题。通过对玉树、汶川和唐山大地震的对比引出本课的语法点:部分双音节词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地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造句。同时,通过对地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本课时以一场可怕的地震袭击了青海省的场景开头,询问时间,地点以及严重程度等为活动任务,向学生展示了一篇对话,学生通过完成语篇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哪一场地震最严重,并学会在语篇中合理地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帮助学生建立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的语法观,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认识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语境,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观察和归纳所学语法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使用规则和语用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既有层次又强调整合不同类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会应用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他人和得体地表达自己;通过Kangkang和Li Ming的对话,引出地震话题,从而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则及语用功能。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本课通过青海省发生地震为主线,带领学生们了解地震相关情况,让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地震等级程度来用形容词描述,并通过不同地方的地震的比较来进行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教学。又继听力活动中Kangkang和Li Ming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地震会发生什么,来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出地震带来的危害的句子。从而自然过渡到地震严重程度的差异与比较,允许学生们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自然灾害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一情境,贯穿了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客观和辩证地看待地震带来的灾害,共同珍爱生命,互相帮助。 根据学情和本课的语法及话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听与说相结合。以多组听力材料为载体,立足话题,聚焦语法。通过听录音,训练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的听力技能。在语言生成阶段,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描述事物之间的对比,最终达到知识迁移创新的目的。
学情分析
【已知】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英语听说能力,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经过新课程的实践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和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一话题就已经学过单音节词和少数双音节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对于大部分形容词的结构、用法,都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这都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未知】 学生对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达没有全部学完。故要通过呈现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型,引导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多读,多背,鼓励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掌握形容词三个等级的表达法,提高其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所以本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能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知继续感知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和多音节形容词三个等级的表达方式,学习常见的口语表达方式,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能够运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学生能够使用新单词和短语描述地震;学生能够理解新单词和短语通过图片和语篇,同时通过使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结构,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精听和泛听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对话主旨与细节;能正确使用比较级来对事物进行对比。 2.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并且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监测,评估,反思以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内容;学生会与他人合作并且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喜欢英语并且选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思维品质: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和语境推测单词含义;设计一些问题,并进行“留白”,适当地等待,努力促进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思维,并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多媒体展示出含有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单词,让学生观察以上单词,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要有自然灾害防范的意识,平时懂得如何自救,以及在灾难面前大家更应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本课学习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听懂有关报道或谈论地震的消息,学会以“听”的方式理解语言意义; 2.通过对双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的操练,能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谈论有关自然灾害的话题,构建语言意识,提升“说”的语言能力; 3.能正确朗读课本的文本材料,读懂报道地震的消息,培养良好语感,提升“说”的语言能力; 4.能正确地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造句,发展学生多元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Us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correctly.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活动观,情境式教学,任务型教学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发学生兴趣,准备好英语学习的活动;猜测文章主题; 通过听语篇初步理解词汇和语篇意义。 任务一:Lead in 1.Look and say Question: What may an earthquake cause 任务二:Pre-listening 1.Learn new words 2.Prediction: 任务一:通过给出图片,观察学生能否在图片中激发学习兴趣并做好学习准备; 任务二:通过呈现有新单词的句子,观察学生能否在根据句子猜测词义,以及能否根据音频正确发音;通过文章图片,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图片猜测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使用图片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语境学习新单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知识带入生活实际,让学生不是孤立机械地学习新单词,让学习充满趣味同时每个新单词后面紧跟音频,有利于学生模仿跟读,正确发音;根据图片猜测文章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通过泛听直接从文本获取信息,完成听力练习。 应用实践:角色扮演对话;分析有关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含义及用法; 迁移创新: 提供新的情境,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谈论某个事物。 任务三:While-listening 1.Work on 1b Listen to 1a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2.Work on 1a Listen to 1a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ork on 1c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任务四:Post-listening 1.Watch and understand 2.Listen and follow 3.Language points 4.Read and fill 5.Work on 1d 6.Read and find Read 1a again and circl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earthquakes. 7.Look and say 8.Watch a video 9.Work on 2a 10.Work on 2b 11.Work on 3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table. 任务五:summary 任务三:通过问题,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泛听的技能找出答案;查看学生能否运用精听的听力策略完成听力练习。 任务四: 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句子,语音语调是否正确;通过语言点的讲解,观察学生能否理解运用本课知识点;通过听后活动,查看学生是否深度理解了对话,完成听后练习;通过展示含有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观察学生能否在小组合作中得出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律;观察学生能否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本课知识。 任务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跟读语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加深对文章理解,内化知识;语言点有利于突破文章重难点,让学生接受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含义,用法,及构成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后面的口语合作练习则是在掌握新知后的迁移创新,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新知,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由半扶半放过渡到全放,让学生体验,参与,以任务型的活动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并予以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既创造了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进了交际活动的展开。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1.背诵1a 2.绘制本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化语言学习能力目标。 课标中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背诵文章可以练习语音语调并且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夯实基础;绘制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并且响应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
提高题: 选择最佳答案。 迁移创新本课新知用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会迁移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题: 做调查并做报告。 学习判断信息的异同与关联,学会举一反三。 创设日常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本课设计流程合理,效果良好。由于本课篇幅较长,学生在听说方面会比较吃力,建议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跟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如: 就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播放一段小新闻等,为学生后面的听说打下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