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古代商业的发展
$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滥觞
(西周初期)
第1个繁荣期
(春秋战国)
“商人”的出现
特点:
表现:
特点:
艰难发展期(秦汉)
第2个繁荣期(隋唐)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滥觞
(西周初期)
第1个繁荣期
(春秋战国)
“商人”的出现
货币为贝类
特点:
商业由官府控制
表现:
特点: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艰难发展期(秦汉)
统一促进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2个繁荣期(隋唐)
统一货币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滥觞
(西周初期)
第1个繁荣期
(春秋战国)
“商人”的出现
货币为贝类
特点:
商业由官府控制
表现:
特点: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艰难发展期(秦汉)
统一促进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发展艰难的原因
商业
中心
重农
抑商
第2个繁荣期(隋唐)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滥觞
(西周初期)
第1个繁荣期
(春秋战国)
“商人”的出现
货币为贝类
特点:
商业由官府控制
表现:
特点: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艰难发展期(秦汉)
统一促进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发展艰难的原因
商业
中心
重农
抑商
第2个繁荣期(隋唐)
发展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滥觞
(西周初期)
第1个繁荣期
(春秋战国)
“商人”的出现
货币为贝类
特点:
商业由官府控制
表现:
特点: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艰难发展期(秦汉)
统一促进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发展艰难的原因
商业
中心
重农
抑商
第2个繁荣期(隋唐)
发展原因
发展表现
白瓷凤首瓶 (唐)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色彩绚丽的唐三彩
城市商业的繁荣
商品种类增多
边境贸易繁荣
海外贸易发达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第3个繁荣期
(宋元)
发达表现
发达
原因
北宋开封城内的御街
北宋都城开封城内的樊楼。为当时达官贵人及富商们聚会的重要场所。
此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比《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描绘的人物都要多。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不朽杰作。属于一级国宝。
这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宋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大量发行、流通,为宋代商业发展和贸易的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城市商业的繁荣
商品种类增多
边境贸易繁荣
海外贸易发达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第3个繁荣期
(宋元)
发达表现
发达
原因
两宋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元朝的交通四通八达,鼓励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艰难繁荣期
(明清)
艰难原因
政府顽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征收重税
繁荣
表现
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徽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茶叶、木材、粮食 典当、走出国门
晋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丝绸、铁器、棉花、木材 票号、走出国门
明清的徽商与晋商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
“红顶商人”胡雪岩
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信传统
博大高深的徽文化是"滋养"百年徽商的沃土。
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名全国?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阅读课本,归纳宋元商业繁荣的原 因有哪些?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纸币的出现与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经济
政策
金融
交通
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城、市、坊的区别
城
城
城
市
市
坊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城、市、坊的区别
(2)宋朝以前:市坊分割
(3)宋朝:
市坊混一;城、郊、乡普见集市;四大名镇出现
宋朝都城(局部)
唐朝都城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2、城市的发展
(1)著名城市: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扬州、成都
(2)原因:
A、多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著名的商业中心
B、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西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广州成为外贸港口,设市舶司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
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泉州(外贸港口)
明清: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1、发展历程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A、民间贸易:直接以获取利润为根本目标;
B、朝贡贸易:政治目的>经济目的
2、贸易方式
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2、商人的地位低下;
3、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类似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5、商业产生以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空前繁荣;
6、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5道小题)
1. 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2.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A、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B、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3.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2·1·c·n·j·y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4. 明朝李鼎的《李长卿集》中记载:“燕、 ( http: / / www.21cnjy.com )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了明代
A、出现了区域性的商帮 B、长途贩运日益发展
C、海外贸易趋于繁荣 D、乡村集市开始兴起
5. 一部黄梅戏电影中有下面一段台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这段台词说明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
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明清时期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6.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21*cnjy*com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7.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
8. “朝奉”本为官名,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来源:21cnj*y.co*m】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9.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10.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1. 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这表明宋代
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12. 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13.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21教育网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摈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14. 对比下面两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唐代长安城 宋代东京城
A、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监管 B、草市的盛行和集镇的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D、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15.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二、非选择题
16、(12分)阅读下列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明清商业发展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 “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 往易货物, 肆中人立付之, 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二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 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 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 在鸡的肚中塞沙, 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 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 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 总结出许多谚语, 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回答:
(1)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21*cnjy*com
(2)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并从经济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 明清时商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当时实力最强的商帮有哪些?(4分)
(4) 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2分)
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A【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纸币出现在宋朝,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重农抑商政策没有被废除,BCD 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答案】 A【分析】宋代的最高年铸 ( http: / / www.21cnjy.com )币量是唐朝的20倍,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高于唐朝,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唐代的商业落后,故B项错误;铸币量的多少主要反映市场的需求量大小,与冶炼水平无关,故C项错误;宋代放松对商业的控制而不是放弃,故D项错误。21cnjy.com
3.【答案】 B【分析】宋元时期商品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北宋东京城和元大都的繁荣即是最典型的例子。但从整体而言,当时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大多数农村地区达不到大城市的发展程度,故称“微澜”。 www.21-cn-jy.com
4.【答案】 B【分析】由“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说明明代南北长途贩运贸易日益发展。
5.【答案】 A【分析】材料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始于清末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中;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版权所有:21教育】
6.【答案】 D【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一品官,二品贾”“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可知,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7.【答案】 A【分析】从学而优则仕,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而优则贾转变的原因,联系阶段特征,可知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学而优则贾不属于经营理念,故B项错误;人们观念的变迁,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商业家族的选择,不能说明科举在整个社会的演变趋势,故D项错误。2-1-c-n-j-y
8.【答案】 B【分析】从材料信息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徽商不愿别人称其为“老板”,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从本质上讲,是由于统治者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故选B项。
9.【答案】 D【分析】自周秦迄唐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需要,故B项错误。宋以前,商业活动受政府的严格控制,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说法错误,故C项不正确。从材料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出售不同商品可以看出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D项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0.【答案】 B【分析】本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唐代长安城布局严整,坊有围墙、坊门夜间紧闭,故C项不正确。坊是指定的集中交易的的场所,同类商店集中在一起,故D项不正确。草市出现于宋代,故选B项。www-2-1-cnjy-com
11.【答案】 C【分析】由题干“民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的信息可知镇指的是在农村形成的小商业都市,由农村草市发展而来,再结合宋代市镇数量的迅速增加的信息可知,宋代农村草市发展迅速,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
12.【答案】 B【分析】材料意在考查“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类型。草市出现在城外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A项错误;唐代对市的设立和管理严格,集中设市管理,故B项正确;唐代实行坊市分离,沿街开铺的街市还未出现,故C项错误;城外的草市规模不断壮大,形成地方市镇,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D项错误。
13.【答案】 A【分析】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信息“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说明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征税本身就是间接监管, D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崇尚重农抑商政策, C项错误。
14.【答案】 D【分析】仔细观察两幅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可以看到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加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15.【答案】 D【分析】从材料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1784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到中国是在清朝,此时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在广州开设的“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故选D项。
16、【答案】
(1)明清商业诚信问题。(2分)
(2)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人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谋取暴利,坑蒙拐骗。(2分)
(3)背景: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2分)徽商和晋商。(2分)
(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持续发展;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任两点,2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