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农业 第2课时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2农业 第2课时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8 21: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八年级 上册
新课标(RJ)
地理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业
第2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能够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明确我国农业的发展要走科技强农之路。
内容要求
素养要求
新课导学
《晏子春秋·杂下之六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1. 因地制宜地内容
知识点一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课堂在线
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因地制宜的条件
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
(1)自然条件:
市场需求
(2)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
技术水平
国家政策
蔬菜、花卉、乳畜业
合作探究: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发展林业
发展水产养殖业
A地:
B地:
C地:
D地:
市场需求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位于山地,保持水土
位于海洋,便于水产养殖
A处距离城市近,城市对蔬菜、花卉和肉蛋奶等需求较大,因此可以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
合作探究: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二 走科技强农之路
1. 发展成就
(1)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提高。
袁隆平院士在实验田中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培育抗病虫害新苗
(2)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4)绿色、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2. 发展方向
依靠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农业
大国
农业
强国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生态、安全农业
从A、B、C中任选一项,补充鲜活的例子。
A.采用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B.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产品。
C.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用于畜牧、养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活动
知识梳理
1.某同学的家乡河湖较多,适宜发展(  )
A.林业 
B.渔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B
当堂检测
2.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山区农业发展应该侧重于(  )
A.林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机械化
A
3.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广州市郊区的农民最应该(  )
A.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B.发展蔬菜、肉、蛋、奶等产业
C.大面积栽种茶树
D.种植甜菜、小麦
B
4. 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A.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C. 降水较少,地势平坦
D. 河湖较多,降水丰沛
B
食用藜麦主要种植在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300mm左右的地区。近年来我国东部平原地区采用“研究院+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也能成功培育,甚至超过高海拔地区亩产量。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东部平原藜麦种植单位面积产量超过高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A. 热量充足 B. 劳动力丰富
C.粮食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先进
D
6.为促进我国东部地区藜麦种植产业进一步发展,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加大投入,扩大漫灌面积
B. 大量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C. 加强科研,选育高产良种
D.优胜劣汰,完全替代水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