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答谢中书书教案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0 10: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 教案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讲读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过程与方法 感知课文内容,赏析景物,分析思想感情
态度与情感 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重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难点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方法 图片展示法、讨论归纳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设计意图
导入、解题与背景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书信——④书信         楷书——②字体判决书——⑤文件展示课件。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看课件,听讲解,做笔记 从学过的课文导入,形成比较。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针对性解题。3、背景和作者介绍,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 夕日欲颓 : 颓,坠落。 沉鳞竞跃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 ,参与,文中指欣赏。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读与背,并根据注解和课件提示,翻译课文。 突出文言文,尤其四六文读背的特点。文言文字、词、句必须过关
翻译疏通字、词哦、句 展示课件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
赏析写景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意境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写,或画,或说,或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和老师一起分析课文写景的特点 突出文章的重点
体验感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 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看课件、听分析、做笔记 突出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1句:总起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 “美”点明文章中心。 第2~5句:具体叙述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澈见底 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6~7句:先以概括总结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语言特点: 1)用词方面: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2)句式方面: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归纳概括
练习 (根据具体情况课内或课外做)1、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6、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8、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9、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 谢公比肩之意.10.“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
课后反思 背与翻译是学文言文的不二法宝
教学反思